共話《大泰山》|俞虹:泰山是深深蘊含了中國精神的文化圖騰

閃電新聞 發佈 2023-04-22T07:54:25.916739+00:00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2日訊 4月21日,大型紀錄片《大泰山》研討會暨《大汶口》開機儀式在泰安舉辦。6位業界和學界專家對紀錄片《大泰山》的創作進行了分析點評。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2日訊 4月21日,大型紀錄片《大泰山》研討會暨《大汶口》開機儀式在泰安舉辦。6位業界和學界專家對紀錄片《大泰山》的創作進行了分析點評。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俞虹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提煉、展示好中華文明跨越時空、跨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精神標識。「這個片子我感覺它是通過多重的有機融合,對泰山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做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影像表達,獲得了很好的非常有效的傳播。」俞虹說到。

泰山不僅僅是一座山,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俞虹說道:「我們在《大泰山》紀錄片中可以看到,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樣一個視覺創作的表達,能夠看到這種作品創作中的意象形成的過程。泰山不僅是自然的、造化的,更是歷史的、人文的,是深深蘊含了中國精神的文化圖騰,是具有國泰民安的象徵意義。這部片子以具象衝擊著我們的視覺,以抽象的精神叩擊著我們的心靈。」

「將厚重的泰山歷史與當下的生機勃勃的泰山做了有機地結合。充滿溫情和敬意地講清楚了泰山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又通過人物、事件,甚至對一個書法、文字的解讀、解剖,最後講到我們心上。」俞虹說。

她表示,如果從文化「兩創」的角度提煉和展示泰山,可以看到《大泰山》紀錄片在對泰山意象和精神標識上所做的新的嘗試,堅持歷史與現實的互相貫通,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造性的發展,而最後的落腳點在於時代的內涵與當代的價值,實現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時代化,賦予新時代的內涵和現代的表達,以激活新的生命力。紀錄片《大泰山》它確實展示了泰山的雄偉氣勢、磅礴與恢宏,在當下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加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閃電新聞記者 鄧鶴 董雅麗 王亞均 史玉銀 王子翔 泰安報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