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到了晚年,為什麼後悔當初擒住鰲拜?

王朝說文史 發佈 2023-05-01T17:28:37.435428+00:00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功績昭彰,有很多人甚至稱其為「千古一帝」。誠然,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擒鰲拜、撤三藩、定北疆,親征噶爾丹等等,這些功績足以令人讚揚。不過回顧康熙的一生,其實也存在著許多不解的謎團。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功績昭彰,有很多人甚至稱其為「千古一帝」。誠然,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擒鰲拜、撤三藩、定北疆,親征噶爾丹等等,這些功績足以令人讚揚。

不過回顧康熙的一生,其實也存在著許多不解的謎團。比如擒鰲拜,當初鰲拜在康熙的眼裡就是一個想篡奪皇位的亂臣賊子,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可是當鰲拜被拿下之後,康熙並沒有殺他,而且只是將其囚禁起來。

康熙到了晚年,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他是一位大忠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鰲拜作為功臣,歷經三代帝王,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皇太極在位時,鰲拜尚且年輕,因為作戰勇猛,被皇太極封為「滿洲第一勇士」。

之後鰲拜扶持順治即位,又率大軍攻破張獻忠,被順治賜封二等功,從此進入朝廷核心,有了議政的權力。由於鰲拜忠心耿耿,順治甚至將其視為心腹,臨終時任命四大輔政大臣,鰲拜就是其中之一。

或許就是從此刻開始,鰲拜的野心開始漸漸膨脹,而且當時的一些客觀因素,也促使鰲拜去攫取權力。索尼雖然是輔政大臣之首,但年事已高,對權力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欲望了。

第二位蘇克薩哈是多爾袞的舊臣,因為背叛多爾袞,留下了很大的污點,所以話語權肯定不如其他三人。第三位遏必隆性格軟弱,而且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

鰲拜雖然排在最後,但是在他眼裡,前三個人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只要將他們掃平,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索尼死後,能夠對鰲拜產生威脅的人只剩下了蘇克薩哈。為了阻止鰲拜的野心,蘇克薩哈希望康熙立即親政。

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鰲拜,他逼著康熙處死蘇克薩哈。當時的鰲拜不僅擁有政權,手裡還擁有兵權,如果不順從他,後果不堪設想。康熙為了穩定朝政,可以說是忍氣吞聲地下令處死蘇克薩哈。

同時也生起了除掉鰲拜的心思,因為鰲拜不除,他永遠都不算一個真正的皇帝。那時的康熙只有十幾歲,鰲拜可能也沒把他放在眼裡,任用親信,處理朝政,根本就不過問康熙。

康熙就是抓住鰲拜的輕視,私自訓練的一群死士,趁鰲拜進宮議事之機,將其擒拿,並列舉出他三十多條罪狀,鰲拜就此倒台。奇怪的是,康熙對鰲拜恨之入骨,擒住他以後不但沒有殺,只是將其囚禁了起來。

實際上這正是康熙的高明之處,首先他與鰲拜之間並沒有私人恩怨,只不過是政治鬥爭,權力衝突。其次,依附於鰲拜的大臣不在少數,處死了鰲拜他們也必定受到牽連。這樣大動干戈,勢必會影響朝廷的正常運行,趨利避害的道理康熙還是懂得的。

而且利用懷柔政策,還能起到籠絡人心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鰲拜對清朝的建立是立有大功的,晚年的康熙不僅給鰲拜平了反,還聲稱他是一位大功臣,後悔當初擒住他,囚禁他。

事實上康熙也明白,鰲拜自始至終都沒想過要篡位,古代朝廷里的政治和權力的鬥爭屢見不鮮,實屬正常。再說,康熙晚年時,鰲拜早已經去世了,對於皇帝來說,樹立一個忠臣形象要比樹立奸臣形象好處大的多,說的直白些,就是為了政治需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