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萬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今年就業形勢為何會如此嚴峻?

羅sir職話 發佈 2023-05-01T21:23:18.952755+00:00

#大有學問#影響消費後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就業率。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9.6%,這再度凸顯了今年就業形勢的嚴峻性。16-24歲這個年齡階段國內的總人數約14893.

影響消費後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就業率。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9.6%,這再度凸顯了今年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16-24歲這個年齡階段國內的總人數約14893.8萬人,其中在校大學生4430萬人,在校高中生2414.3萬人,那麼這個年齡段的就業人員總數為:14893.8-4430-2414.3=8049.5萬人。

根據調查失業率19.6%來計算,那麼在16-24歲年齡段的失業人數大概在1577萬人左右。

1577萬人,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2021年的常住人口也只有1768萬人,這也意味著,如果把全國沒有工作的16-24歲的年輕人召集到一起,幾乎相當於整個深圳市的人口總量。

疫情解封後,按照一般性的預測,消費的恢復以及出行的便利,都會加劇市場上對就業群體的吸收,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今年三月份的青年失業率幾乎和去年最嚴峻時期相當,今年的就業形勢又為何會如此嚴峻呢?

究其原因,這其中既有長期性的因素影響,也有短期性的因素影響,不論如何,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後的今天,改革的效率和對市場的增量,我們都已經走到了一個瓶頸期。

而眼下,各種宏觀因素的疊加影響,間接導致了今天年輕人的就業困難。

01

經濟增長放緩和適齡勞動力增長之間的矛盾

更確切地說,是受教育程度提高的年輕人不斷增多,但與之相對的是,近幾年的經濟增長不斷放緩之間的矛盾,導致今天的失業青年增多。

過去GDP增長我們是保持雙位數增長的,每年的GDP增長率高達10%,這在一定程度上創造了極多的工作崗位,加之過去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又相對較少,只有幾百萬,這就導致了市面上的大學生反而成為了「搶手貨」。

過去的傳統認知是,只要你考上了大學本科,那也就意味著你脫離了「面朝黃土背朝天」體力勞動,變成了「坐辦公室」的人,擁有前途遠大的光明未來。

另一方面,過去每年踏入就業市場的農村勞動力雖然也多,但這群人由於缺乏學歷和專業技能,因此更多進入製造業,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這個群體的最大特點是對待工作不會「太挑剔」,只有收入還不錯,有一份工作即可。

因此,過去每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帶來了大量的低端崗位和高端崗位,由於大學畢業生相對較少,因此市面上好的就業機會,以及相對低端的工作崗位都有很多,因此不存在較嚴重的失業問題。

但今天情況不同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改革的效率以及紅利逐漸見頂,市場由增長轉化成了存量,疊加大學生數量一年比一年高的因素,今年更是創紀錄達到了1158萬人,因而導致就業市場出現了「供大於求」的供需失衡,於是找工作求職的競爭更為激烈。

與此同時,對大學生自己而言,寒窗苦讀二十餘載,對工作的要求和未來的前景也更高,如果沒有合適的工作,大學生寧願在家待著,也不會屈居人下,這也導致了失業率的增高。

同時,經濟增速的放緩,也導致市面上的就業機會越來少,好的工作崗位越來越稀缺,兩種因素疊加影響之下,推動了青年失業率的走高。

02

行業的低迷甚至是消失,拉低了年輕人就業機會的可能性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2021年的「雙減」,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一個數千億規模、上千萬從業者的大行業消失了。

教培行業過去尤其是自疫情期間,規模增速迅速,幾個頭部的網際網路教培大公司估值數百億美元,先後獲得好幾輪大融資,但在突然到來的「雙減」之後,市值直接斷尾,較高點跌去90%以上,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如今都低調轉型。

而更多的中小教培機構,則面臨的是破產、倒閉的結局。

一個行業的消失,除開每年新增的百萬、數十萬工作機會之外,還連帶著讓數千萬的從業者失去了原有的工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教培行業從業者,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其他行業的就業機會。

這種擠壓效應,一方面加劇了內卷,另一方面也剝奪了新的工作機會,讓本就沒有工作經驗的青年勞動力,在就業市場中更不被用人單位所青睞。

消失的是教培行業,其他行業也或多或少受到宏觀周期因素影響而低迷,不得不縮減人力開支和招聘需求。

以網際網路行業為例,這個過去一度引領風潮和就業熱的行業,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出現了「裁員潮」,共計裁員1.9萬人。

除此之外,房地產行業也並不好過。

由於房地產過去的疲軟,不少房地產中介機構的員工都離開了這個行業,賣不出房就意味著沒有資金回流,對地產公司來說,還要面臨監管層面的「三條紅線」,種種原因,也讓地產業對人力的需求大幅減少。

基於此,幾個行業的低迷甚至是消失不見,都對就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這也加劇了今天尤其是年輕人就業困難的現象。

03

企業招聘成本過高,在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當下,持續拉低企業招聘意願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勞動合同期限包括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三類。

理論上,勞動合同期限的長短往往由勞動者與企業協商後確定。但第十四條規定了強制性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勞動者享有訂立固定期限或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選擇權,例如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並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滿十年等等。

這一規定雖然保護了勞動者,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長期聘用員工的意願,增加了企業用工的成本,強制性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不僅會影響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還會增加企業的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特別是企業的解約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吐故納新,拖累企業效益。

在2008年1月1日《勞動法》實施前,華為就曾拿出10億元鼓勵7000名員工自願離職,一些公司甚至採取措施將員工往年工齡「歸零」等等,在今天經濟放緩企業競爭加劇的當下,這一措施無疑變相削弱了企業招聘的意願。

除此之外,《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還規定了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根據規定,企業裁員二十人以上,或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時,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並聽取意見,還需要將裁員方案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

而更重要的是,這種裁員方式僅適用於幾種情形: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經營方式調整,仍需裁減人員的。

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保護勞動者的目標,但我們都知道,經濟學中的「事與願違」現象經常會發生,越是對勞動者保護,但事實上反而會削弱勞動者的權益。

機械的規制規則、不合理的用工體系,在過去經濟增速好的時候,企業不會在乎這麼多,但在今天不確定性增多,企業競爭激烈的當下,企業的每一筆錢用的都會更為謹慎,這也會加劇企業運營成本,刺激企業對勞動法的規避行為,進而對用人單位產生反向激勵效果。

最後的結果就是,降低企業的招聘需求和意願,同時在發生短期的經濟波動時,企業裁員的意願往往也會更高。

總的來說,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很容易掩蓋很多問題;例如財富分化問題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經濟的結構性、債務的規模、投資的效益遞減等等,這些問題過去可能早已經有所顯現。

今天的增長放緩,把過去掩蓋的問題暴露出來,就業是關乎消費、經濟增長的大問題,對年輕人來說,更是關乎未來希望、生育意願高低、樂觀與否的「頭等大事」。

因而,在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宏觀經濟措施就更應該「放開而不是收緊」,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要敢於刺激經濟促進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要提防留下尋租空間。

最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找回十年前的信心和確定性,這一點,至關重要。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