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曾經堅信自己將成為五大強國之一,但為什麼至今沒能崛起?

非正常歷史研究室 發佈 2023-05-01T22:53:53.514874+00:00

作為面積全球第五的國家,巴西不僅躲開了一戰和二戰的戰火,還在二戰初期大量出口產品賺了不少錢,加上本身自然環境優越,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可以說是全球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曾經的巴西是南美洲冉冉升起的新星,自豪的巴西人曾經相信巴西將成為世界性的強國,但崛起之路為何這麼快就中斷了?

作為面積全球第五的國家,巴西不僅躲開了一戰和二戰的戰火,還在二戰初期大量出口產品賺了不少錢,加上本身自然環境優越,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可以說是全球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曾經的巴西是南美洲冉冉升起的新星,自豪的巴西人曾經相信巴西將成為世界性的強國,但崛起之路為何這麼快就中斷了?

曾經迷茫的巴西

19世紀末的巴西還是一個半封建半奴隸制的君主制國家,長期的種植園經濟也讓巴西拖延到1888年才廢除奴隸制,僅次於茅利塔尼亞,而且本身種族來源眾多,國民大部分都是混血民族,離心力很強,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觀念,巴西精英和底層民眾割裂嚴重。

但隨著「巴西外交之父」里奧.布蘭科男爵在一系列的談判中兵不血刃的為巴西奪取了法國那麼大的土地後,巴西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加上一戰還混上了戰勝國的身份,巴西居然成為了國際聯盟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這極大地提升了巴西的民族自豪感。

一系列的成就讓巴西人逐漸放棄了舊有的種族觀念,取而代之的就是全新的種族民主理論,他們相信巴西的強大來源於種族的大同,混血種族是巴西力量之基,這也逐漸成為巴西民族主義的基礎,帶著民族主義,巴西開始進入了工業化之路。

工業化的開始

1889年,巴西成功推翻了君主制,但其主要經濟一直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巴西的種植園經濟提供了全球75%的咖啡和世界第二的可可,而得天獨厚的奶牛養殖以及遍布的橡膠樹也讓巴西每年出口了大量農產品賺取外匯,但1907年的巴西全國只有3258家工廠,工業結構也以輕工業為主,可以說此時的巴西還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

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到來對於巴西這種純農業出口國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大量生產的咖啡和可可賣不出去,價格不斷下跌,農業的危機也影響到了巴西的工業,僅僅在1930年,巴西的破產的工廠就多達686家,基本都是巴西本土的工業。

經濟的崩潰也讓民眾生活水平大量惡化,成千上萬的佃農被種植園主無情拋棄,工人罷工不斷,為了挽救巴西脆弱的經濟和局勢,中產階級軍官掌握的軍隊徹底對種植園寡頭掌控的巴西失去了耐心,選擇了來自南里奧格蘭德州牧民家庭的軍人熱圖利奧.瓦加斯執政。

1930年上台後的熱圖利奧·瓦加斯開始轉變巴西以農業為主的經濟模式,他的目光放在了蘇聯,眼看蘇聯靠著計劃經濟指令,不僅沒有遭遇經濟危機,反而成為工業強國,這讓瓦加斯準備在巴西開始進行經濟的改革。

1933年,趁著美國羅斯福新政加大出口的快車,巴西吸引了一大批美國的過剩資本前來投資,大量的國有化工廠開始開工建造,這也是巴西工業化的起步,而且瓦加斯實行土地改革,給工人更多的權益,重視教育,鼓勵民族主義。

1938年,巴西發現了石油,這可是工業的命脈,也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希望,趁著美國石油公司沒有留意的時候迅速建立巴西歷史上第一座油井,為巴西工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隨後瓦加斯學蘇聯啟動五年計劃,發起政府對經濟的全面指導,也讓巴西的工業產值不斷增高。

二戰的爆發讓巴西工業化出現了繁榮時期,因為遠離戰爭,巴西將糧食和原料以高昂的價格賣給交戰國獲得暴利,同時進行外匯管制和提高關稅的辦法促進和刺激巴西工業的發展,也讓巴西出現了一大批重要的企業,比如巴西國家鋼鐵工廠、汽車製造廠、石油加工廠、保羅—阿方蘇水力發電廠等等,而瓦加斯也被稱為「巴西史達林」。

與美國結怨

巴西的民族主義隨著工業化的進程也同步的升溫,到了1940年的時候,巴西知識分子期望巴西能夠成為「南半球的美國」,積極參加國際事務,隨著美國參加二戰,當然戰火併沒有在巴西本土。

而且聯合國組建的時候,巴西提出了在聯合國擁有一個屬於南美洲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而這個理事國自然是巴西,但美國否決了這個提議。

內心驕傲的巴西人自然不接受美國人的態度,而蓬勃發展的國內民族主義早就將矛頭對準了美國和美資,因此也有了1942年巴西本土汽水和可口可樂的大戰。

要知道二戰前的巴西可是泛美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從來不以拉丁美洲自居,而南美洲的西班牙語國家也從未把葡萄牙語為主的巴西當做拉美國家,但美國的態度也讓巴西不爽,隨著美國推動葡萄牙語美洲和西班牙語美洲的合併,巴西開始尋求與自己大國地位匹配的獨立外交。

巴西人堅信2000年的巴西將成為世界強國

1954年,瓦加斯在軍方壓力下自殺,接班人是庫比契克,在他執政的五年內,也是巴西發展的黃金時代,這五年,巴西的工業產值增加了80%,鋼鐵產量增加了100%,電力和通訊產業擴張了380%,交通增長了600%。

也是在他的執政內,巴西決定遷都巴西利亞,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新首都的建設,而新首都從高空看有一對張開的翅膀,象徵著巴西的騰飛。

在庫比契克之後是夸德羅斯和古拉特,為了順應民眾擴大巴西地位的呼聲,他們兩個開啟了對蘇聯、古巴和中國的外交關係,還不顧美國的反對給切.格瓦拉頒發了國家勳章,同時積極與拉美鄰國和非洲拓展外交關係。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巴西人堅信巴西在20世紀末將會成為世界強國,且出版了一系列對於未來暢想的書籍,比如《巴西:軍事強國》、《世紀末五大強國之一的巴西》等等,這可不是巴西人亂想,因為從19世紀末開始,巴西的國際地位一直在上升,從未中斷,自信的巴西人聲稱美國將會為他曾經的短視而感到遺憾。

巴西最終未能崛起

1964年,古拉特被親美的軍政府推翻,不過軍政府依舊崇信工業化這一路線,除了鎮壓異己之外,其餘的精力基本都放在工業上面,靠進口替代戰略,用本土的工業品代替進口的工業品,且將稅收用於國民的補貼之中,扶持本土公司進而提升巴西的產品競爭力,讓巴西創造了耀眼的經濟增長數字,也讓巴西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

70年代的巴西除了是世界第五大出口國之外,還是世界前十的工業生產國,1967-1980年間年增長率高達10%。

但這個只是數字而已,巴西的工業結構根本沒有得到改善,經濟增長靠的是出口部門、依舊依賴技術和外資,而補貼政策也走上了窮途末路,同時貧富分化極其嚴峻,外債規模龐大,加上石油危機的爆發,處於製造業下游的巴西得到毀滅性打擊。

也因此到了1975年的時候,巴西的經濟增長陷入了僵局,到了1983年,債務危機的爆發徹底停止了巴西數十年來的快速增長,軍政府也在兩年後被迫下台,當年的巴西年均GDP增長只有2.9%。

隨後的十年,巴西一直是進三步退兩步,沒有決定性的起色,靠削減福利、私有化國有工廠、降低關稅、學美國搞去工業化、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手段暫時穩定了巴西的經濟,但美國去工業化是為高科技產業讓路,巴西去工業化只能造成大量的失業,也讓巴西引以為傲的工業成功全部付諸東流。

好在巴西有大量的礦產,自己沒法用於工業只能拿出去賣,一時間巴西的鐵礦賣到了全球,也為巴西帶來大量的資金,靠著自然資源,巴西的經濟似乎再度增長起來,一片欣欣向榮,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徹底讓巴西懵了圈。

幾十年攢的家底已經燒光了,為了還舊債只能不斷提高稅收,稅收高了巴西民眾不敢消費,企業也活不下去,企業倒了巴西民眾更沒錢,而為了維持基本的社會保障,巴西提高稅率發行國債,靠透支未來確保巴西現在不會立即崩潰,如此惡性循環持續了整整二十年,也讓巴西眼睜睜看著其他國家一個一個超越自己而無能無力。

可以說巴西曾經是世界上最有朝氣的國家之一,它的底氣來源就是土地上曾經出現過的巨大潛力,畢竟兩百前年的巴西還是一個半奴隸半封建的國家,但五十年前的巴西卻成為全世界最有衝勁的國家,飛機、武器、汽車都是全世界的搶手貨,但這一切卻在隨後的五十年裡煙消雲散了,雖然為了巴西有可能崛起,但不會是現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