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這都是為你好!」徐匯區這個」校家社「協同育人論壇上都有什麼故事?

上觀新聞 發佈 2023-05-02T11:03:37.457769+00:00

4月27日,徐匯區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論壇暨徐匯區家庭教育示範校授牌儀式初中和高中專場,分別在上海市梅園中學和上海市第二中學舉行。「媽媽,我想對你說」媽媽:小靜,你周六大清早準備出去幹嘛?

4月27日,徐匯區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論壇暨徐匯區家庭教育示範校授牌儀式初中和高中專場,分別在上海市梅園中學和上海市第二中學舉行。

「媽媽,我想對你說」

媽媽:小靜,你周六大清早準備出去幹嘛?

小靜:媽,我參加了「綠之洲」生態種植社團活動,今天學校通知社區有種綠植綠活動,我去參加活動可以學到更多的生態種植的方法!

媽媽(焦急的):什麼?!你作業做好了沒?你預習做好了沒?

……

媽媽:小靜,我不是不講理,我這都是為你好!

在現場的一幕劇中,當參加社團活動小靜回到家,明顯情緒低落時,媽媽這樣說。

小靜說:那個小樹苗種植起來有點難,我們小組的同學都嫌棄我種得好慢,他們說,這樣我們組都有可能參加不了團隊展示活動。

媽媽:就說讓你今天不要去,你偏不聽,你看這下嘗到味道了吧。你想想,這個時間還能多做兩道數學題,多好呀!

(小靜低著頭,似乎也沒聽進去媽媽說的話,自言自語道:我真的這麼差嗎?)

媽媽:行了,你別想這些有的沒的了,這事情有什麼了不起,你就好好讀書,成績上去了,別人自然不會看不起你。你聽媽媽的准沒錯!媽媽那都是為了你好!

活動中上海市南洋初級中學和上海市梅園中學先後表演了情景劇《能不能給我交友的自由?》《我都是為了你好!》,上面這個片段正是《我都是為了你好!》的部分片段。家長和孩子的生動演繹,展現了家庭生活中容易出現的親子矛盾,兩幕情景的尾聲家長都不約而同地請求學校的支持和幫助。

因此,徐匯區優秀班主任高研班三位學員長橋中學戴婷玉、徐夢茵及田林中學宣微瑋三位老師主題為《家校溝通,我們這樣做》的現場模擬及問題分析。

在三位老師情景模擬及專業化分析下,為劇中所呈現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展現了睿智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法,並為現場的班主任和家長們點撥了家校溝通、親子溝通之間的教育原理。

通過孩子們和家長們的傾情演繹表達出「平等、尊重是溝通的基礎」。親子溝通更應注重平等、互相尊重的關係,這樣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下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家校溝通,我們這樣做」

情景再現

下周六班級團支部的「團足跡」活動安排了外出考察中共一大會址,班主任田田老師提前10天發布了通知。

通知發出不久,就收到了小芳媽媽的簡訊為孩子請假,理由是孩子身體不適無法參加活動。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小李爸爸的電話打過來了,說因為幫孩子預約了綜評面試的指導,需要請假。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您是田田老師,會如何處理呢?

在家班共育問題上,班主任秉持的原則是什麼?

在高中的展示會現場,徐匯區優秀班主任高研班的三位老師,來自中國中學蔣凌雪、南洋模範中學的徐晶和上海中學的蔡珂老師帶來的情境模擬《家校溝通,我們這樣做》。

三位老師,以情景模擬和及時點評的方式,向現場所有老師展示了家班溝通工作過程中,他們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明確基本立場。

從表面上看,情境所呈現的,是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與學生周末安排有了衝突,家長不想讓孩子參加,家長和班主任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和矛盾。但班主任和家長之間不是僅有分歧,從根本上說,他們在助力孩子成長,希望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綜合發展這點上,是完全一致的。為此,班主任始終堅持家校協同方面的學生立場、育人立場。

第二,問題解決導向。

班主任和家長都是成年人,在家校溝通中,試圖用學校規章和所謂的「大道理」說服家長雖說是必要的,但卻是相當不容易的。為此,跟家長的溝通,除了堅持學生立場以外,還要切實幫助家長和孩子解決問題。情境中不管是小李爸爸還是小芳媽媽,都給孩子安排了綜評面試的課外輔導,這就說明,家長和孩子有這方面的需求。班主任不該迴避這些真實問題,而是要找對策。比如,我就設計了邀請家長一起聊一聊,聽一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豐富班本化的學生發展指導的內容與形式,這樣的家校協同的路才會走得遠,走得實。

第三,策略上強調法理情的統一。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質上分屬兩個不同的系統,作為教育者身份的班主任,既不能簡單運用管理手段,一味用規則去壓制家長和學生,也不能只講人情,沒有底線原則。需要法理情的統一,需要剛柔並濟。為此,在情境表演中,關於為什麼以及如何參加此次活動,我既向家長闡釋了參加活動是每位團員的規定動作的「剛」,班主任也會全程參加的「剛」,也有向家長介紹活動育人價值的「柔」,活動方案是由班級同學民主協商決定,寓教於行的「柔」,申請校車的接送以便利孩子的「柔」。

當天,兩個展示活動的現場,也同時舉行了徐匯區家庭教育示範校的頒獎儀式。

除了學生、家長、教師的共同參與,校家社協同育人一定離不開學校的整體頂層設計和管理。在兩場展示活動中,來自不同初中、高中,中職校的校長,也都不管是初中專場還是高中專場,也都分享了各自在「校家社」協同中的優秀經驗。

作為這次活動的負責人,在徐匯區教育學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秦紅看來,這次活動,一方面是希望給學校、家長和社會各司其職、攜手共進,給孩子營造更科學、更寬廣的成長空間;同時,也希望輻射區家庭教育示範校經驗,優化育人理念,提升教育藝術,潤澤孩子心靈,保駕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徐匯區教育學院院長浦正權認為,學校教育有著完備的教育體系、豐富的教育內容、專業的教師隊伍等優勢,因此,在建構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體的全過程中,學校必須勇挑重擔,積極主動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學校應轉變思維,讓協同育人中家長從簡單教育參與到基於專業性的家校雙向互動。在雙向溝通和反饋的過程中,實現精準化、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 浦正權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