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的名勝古蹟是不是浪得虛名,看看就知道了

京宏盛華 發佈 2023-05-02T13:53:39.762343+00:00

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區境內矗立著一座長城,便是居庸關長城,也是距離北京市區最近的長城。居庸關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走進居庸關長城景區,只見長城規模宏大,仿佛一條長龍盤踞在山間,令人感到震撼。

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區境內矗立著一座長城,便是居庸關長城,也是距離北京市區最近的長城。居庸關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走進居庸關長城景區,只見長城規模宏大,仿佛一條長龍盤踞在山間,令人感到震撼。

居庸關長城景區事業部負責人劉思堯介紹說,居庸關長城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裡清流縈繞,翠峰重疊,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雄偉的關城及眾多的歷史遺蹟,為人們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敞開了一個窗口。

近年來,居庸關長城景區大力推進文旅融合,通過建設居庸關博物館、舉辦垂直馬拉松等體育賽事、文藝表演、開放夜長城、居庸關古客棧改造設計方案徵集等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創新、傳承和傳播,驚艷了廣大市民和八方遊客,在提升城市形象、賦能城市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五一」假期,夜長城也重磅回歸。

「夜長城開放時間是每周五至周日及節假日。在夜長城活動中,大家可以見到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各種娛樂活動,各種美食。除此之外,居庸關長城還舉辦長城音樂會、長城電音節等年輕人熱愛的活動,為廣大旅客提供一個精品、精緻、精彩的旅行聚集地。」劉思堯介紹道。

如果說居庸關長城景區是軍事文化、長城文化的窗口,那麼距離居庸關長城景區不遠的明十三陵定陵景區則是明朝皇家文化的展示「基地」,遊客在爬完居庸關長城後,可以到定陵景區的博物館內轉一轉,感受博大精深的明文化。

使用518根細金絲手工編結而成的金絲翼善冠、鑲嵌121塊寶石的十二龍九鳳冠、繡有十二團龍圖案的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紋袞服……定陵的眾多出土文物中的相當一部分珍貴文物已經在定陵博物館展出,是遊客了解明清歷史文化的好去處。

定陵景區工作人員王小芳介紹,定陵地宮是在1957年被成功打開,當時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金器289件,大多為宮廷實用的生活器物,「比如說皇帝皇后生前所用的金盂、金唾壺、金酒柱以及洗臉用的金盆,金盆當時出土了九件,金盆盆沿內卷,卷沿內有兩粒金珠,洗手時水波晃動金珠會發出清脆悅耳之聲,而且在金盆的底部還刻有銘文,刻的是『萬曆朝銀作局用八成色二十五兩黃金打制而成』。」王小芳說,銀作局是萬曆朝的內務府二十四衙門之一,專門為皇室打造宮廷生活器物。

作為一個集陵墓、景觀和博物館於一體的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定陵地宮也是遊客的必選路線。定陵地宮埋葬的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萬曆皇帝朱翊君和兩位皇后的合葬墓,地下宮殿一共有5個大殿組成,分別為前中後左右,占地1195平方米,始建於1584年,建成於1590年,是萬曆皇帝22歲的時候修建,6年之後修建完畢。

「1957年國家考古隊進入中殿的時候,發現當時的中殿裡面擺放著三個漢白玉石的寶座,中間是萬曆皇帝的寶座,兩側是兩位皇后的寶座,三個寶座呈『品』字型擺放。現在是為了方便遊客參觀,擺成了『一』字型。」王小芳說道。

記者看到,在萬曆皇帝的寶座前方擺放著琉璃五供,最前方擺放了一口青花雙雲龍紋大瓷缸,這口缸就是常說的長明燈,也叫作萬年燈。王小芳說:「在1957年考古隊看到這缸里的時候發現裡面還盛有多半缸的油,油已經凝固,中間有銅漂和燈芯,燈芯也有點燃過的痕跡,這說明當年入葬的時候,燈是點燃的,當地宮封閉之後,隨著裡邊燃燒的氧氣越來越少,燈自己就熄滅了,同時也把地宮裡邊的氧氣給消耗乾淨了。」

定陵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定陵的存在不僅為人們了解中國明朝歷史文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資源,也為人們探尋古代文明的發展和傳承提供了珍貴的機會。

今年,我區將與全國各大博物館開展合作,進行館藏文物外借、展出活動,積極推動「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走出去」,「不再讓文物躺在庫房睡大覺。」

來源:北京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