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6位名家筆下的箴言,讓你明白讀書是世上第一等好事

青白江殘聯 發佈 2023-05-02T17:31:53.829275+00:00

羅翔就在視頻中給出了答案:讀書讓我們知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如此偉大的靈魂,我們要與他們對話。讀書,可以讓我們在與前人的交流中,洞見人生真相,辨清生活方向。

你的臉上藏著你讀過的書。

作者:洞見yy

曾有讀者給羅翔老師留言:

「為什麼工作了,還要繼續讀書?您能否給我一個讀書的理由?」

羅翔就在視頻中給出了答案:

讀書讓我們知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如此偉大的靈魂,我們要與他們對話。

讀書,可以讓我們在與前人的交流中,洞見人生真相,辨清生活方向。

在慌張忙碌的生活里,保持閱讀,就是為自己保留一個超越自我的機會。

4月23日,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

6位作家告訴你:讀書,才是這世上第一等好事。

1

莫言

莫言小時候,村里每天都有爭吵發生。

父親和兒子吹鬍子瞪眼,妯娌之間扯頭髮撒潑。

仔細一打聽,有的是因為兒子向父親過分地索要財產;

有的是因為弟媳不滿嫂子用了她家一瓶醋。

每當外面吵嚷之時,父親都會告誡莫言:

眼光放長遠一點,討點便宜算不得什麼,還是要讀書。

後來,12歲的莫言被迫輟學,每天就做些割草放牛餵羊的雜活。

可他一有空,便躲進草垛中,翻開借來的書本閱讀,一看就是一整天。

他耽誤了不少農活,挨了很多的罵,卻毫不在意。

他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便萌生了要寫作的想法,立志要寫出自己的小說。

沿著這個目標,他沉下心來,勤奮苦讀,從一位放牛郎一路走進魯迅文學院。

最終他寫出了一部部深入人心的作品,也登上了世界文學的舞台。

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活在柴米油鹽的計較中。

結果只能把日子過得烏煙瘴氣,毫無盼頭。

因為他們只有眼前些許的金錢、糧食、物品,哪怕擁有很多外物,可內心十分匱乏。

但若是一個人開始讀書,他的視野就會開闊起來,漸漸走出狹小的空間。

曾經看中的蠅頭小利,看起來了不得的事,不過輕如鴻毛。

當你見過了高山大海,有了自己的目標與理想,就不會在瑣碎中沉淪。

2

余華

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沒有人能夠隨心所欲。

當你無緣無故被上司訓斥時,迫於生計,你只好無奈低頭。

當你被客戶刁難時,礙於面子,你也只能收斂脾氣,不好發作。

時間一長,負面情緒則會鬱結於心中,人也漸漸自卑抑鬱。

余華在一次演講中曾說:「通過讀書,能把我們不健康的情緒發泄出去。」

余華上初中時,經常去縣圖書館借書看。

有一次還書,圖書管理員指著書籍封面上的一點墨漬,責怪他損壞書刊並要求賠償。

可余華在看書時根本沒有用鋼筆,於是三言兩語間,兩人便起了衝突。

結果雙方都被帶進了派出所,警察沒收了他的借書證才放他離去。

父親得知消息,怕余華受了委屈,情緒不好,就趕忙回家安慰他。

推開家門,他看見余華正捧著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

原來,余華此前的委屈與怒氣,隨著書中情節的起伏早已煙消雲散。

作家周國平說,一個人但凡有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眼光。

當你被困在情緒的偏執中,想不通、看不透之時。

那些看似無用的閱讀體驗,卻能悄然給你一種新的視角,助你疏通鬱結。

讀書,就仿佛邂逅一場春雨,潤物無聲,滋養情緒。

一個人讀的書越多,他就越有抵禦煩惱的能力。

3

林語堂

詩人黃庭堅有句話: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而常讀書的人,在潛移默化中就能改變氣質。

即便相貌平平,也能因滿身的書卷氣變得面目宜人,受人歡迎。

主播董宇輝曾一度為自己的長相而焦慮。

尤其在中學時期,他的心裡極度自卑,他說「我出身農村,身材矮小,頭又大又丑」。

他很少與同學交談,生怕招致對方嫌棄,於是一有時間他就去讀書。

從文學到哲學,從歷史到經濟,不論什麼書,他都看得有滋有味。

當他見過了偉人的跌宕命運與歷史的興衰,才發現自己的相貌與出身根本不值一提。

大量的閱讀,讓他慢慢變得淵博而自信。

在面試新東方的時候,很多人試講時被面試官訓得當場淚崩。

唯獨他在接受指正後,依舊能不卑不亢地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

在劉震雲、畢淑敏等名家做客直播間的時候,其他同事都略有緊張。

董宇輝卻能與他們談笑風生,毫不拘束。

最終,他直播不足半年,就以獨特的魅力收穫了幾百萬粉絲,成為了無數人的偶像。

現實中,有不少人對自己相貌不滿,感到自己土裡土氣。

但其實一個人長得好看和看上去舒服是兩回事,關鍵在於氣質。

正如網上有句話說的,你的臉上藏著你讀過的書。

書讀得多了,自然意氣風發,微笑常掛嘴角。

要明白,世上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會化作你靈魂中的滋養品。

沒事常讀書,腹中有詩書,就是在為你的生命化妝。

4

梁曉聲

之前爆火的《人世間》裡,周秉昆因為沒有學歷,換了好幾份工作都不如人意。

一開始,他在木材廠只能做扛木材的力氣工人。

後來他拉下臉面求來一份醬油廠的工作。

誰知,一進廠他就被安排進最髒最累的鍋爐車間,不停地鏟煤倒煤渣。

每天下班回家後,他累得倒頭就睡。

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不說,還受盡旁人的奚落與白眼。

有一天,無意間他發現家中有許多名著藏書,閒來無事,就翻上了幾頁。

很快他就被一部部經典作品吸引,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

當他的工友忙著打牌、聚會消磨日子時,他則沉浸於書籍之中。

憑著大量的閱讀積累,他在一次文藝匯演中被領導看中,被借調到了報社,成為了一名編輯,生活一下子有了改觀。

在網上看過一句話:

「讀書並不會讓你馬上成功,卻會在你困頓的時候,給你崛起的力量。」

很多人以為,面對低谷,人最大的底氣,來自財富和地位。

其實一個人博覽群書後,融進血液中的智慧,才是幫助他攀升的力量。

那些書中的知識與人生哲理,在你陷入生活窘境,找不到出路時,自會給你指明前行的方向。

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時,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埋頭閱讀。

要知道,每一本書都是一扇任意門,你想去哪裡,全由你自己決定。

5

楊絳

曾有個年輕人給楊絳寫信,抱怨社會太浮躁,自己內心十分困惑。

結果楊絳先生直言:你的問題主要在於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

讀書,可以去噪養靜。

我有一位新媒體作者朋友。

大學畢業後,他不安於上班打工,一門心思想著創業暴富。

他不停地追趕創業風口,干微商,開奶茶店,做淘寶,卻都不了了之。

等周邊同學都已買房買車,他還一無所有。

他感到十分困苦迷茫,就把自己關在家中讀了整整一年的書。

剛讀書時,他貪多求快,恨不得一目十行,結果一遍讀完卻不明所以。

他開始有意克制內心的躁動,要求自己細細翻閱,慢慢地讀。

就在這一字一句的吟誦間,他浮躁的心也得以安靜。

一年後,他下定決心寫作,不管多難,一天一千字雷打不動。

他不急不躁寫了兩年,如今已經擁有數十萬粉絲,有著一份很不錯的收入。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很多人都會焦慮而浮躁。

看著網紅們日進斗金,他們不願意沉下心來踏實做事。

他們只想著走捷徑,賺大錢,結果不僅一無所獲,反而白白消耗了時光。

要明白,一個人陷入生活的困境,卻始終無法擺脫,多半是心性太急。

而讀書恰是打磨心性,助你沉心靜氣的靈丹妙藥。

與其在空想中內耗,不如在焦躁時讀書,給心靈以平靜,然後放慢腳步,踏實做事。

6

王小波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在農村插隊時,他跟村裡的人語言不通,也沒有聊得來的知青。

傍晚時分,他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慢慢黑下去,心中倍感孤獨。

他說:「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偶然間,他找來一本奧維德的《變形記》。

沒事幹的時候,他就沉浸在閱讀中,試著理解作者的意圖,仿佛是在與對方交流。

自此,每當他讀完一本書,就迫不及待搜尋下一本。

即便沒有一個朋友,他也不再感到寂寞,反倒享受起了沒人打擾的寧靜。

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年輕人都會遠離家鄉和親人,到大城市獨自打拼。

他們白天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其他。

晚上一回到出租房,無事可做,就只能任由孤獨侵蝕心靈。

但日本教育學家齋藤孝在《深閱讀》中說過:

只要能用讀書填滿獨處的時間,就能減輕內心的孤獨感。

一個人的時候,拋去心頭的雜念,倒一杯香茗,捧一本好書。

在書的世界裡,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會經歷各種故事,永遠不會感到孤單。

當你學會用文字填滿時間與心靈,你的靈魂也會變得飽滿豐盈。

杜甫在《柏學士茅屋》中說: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能給你淵博的知識、優雅的氣質。

在閱讀中,我們超越時空,與賢者對話,與智者交流。

在一字一句中,品味人生,汲取知識,獲得生活的價值。

又是一個世界讀書日,希望這6句名家之言,幫你重拾讀書的愛好。

來源:洞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