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毒瘤」,美國軍工複合體毒害全世界,又侵蝕了自己

華語智庫 發佈 2023-05-03T03:05:26.733806+00:00

美國軍工複合體已成為人世間的一個毒瘤,不僅嚴重侵蝕美國自身肌體、損害美國民眾利益,而具嚴重危害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和利益。

作者:李長久(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


美國軍工複合體形成於20世紀40年代。幾十年來,軍工複合體實力不斷增強和影響越來越大。美國軍工複合體已成為人世間的一個毒瘤,不僅嚴重侵蝕美國自身肌體、損害美國民眾利益,而具嚴重危害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和利益。

美國軍工複合體已成為「戰爭機器管理國家」的主導力量與造成收入和貧富差距急劇拉大的罪魁禍首。美國反戰人士和時事評論家吉米·多爾說,美國的的敵人不是別人,恰恰是「掠奪了這個國家數萬億美元的軍工複合體」。「戰爭機器無法停止。誰在管理國家?是戰爭機器。」美國軍工複合體不僅危害世界,也嚴重侵蝕美國自身肌體,損害美國民眾利益。美國《雅各賓》雜誌載文指出,在軍工複合體主導下,大量原本可以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創造更多價值的資金被投入軍工行業,「這是軍火商們喜聞樂見的政策,只服務於社會頂層1%的人的利益國。

軍工複合體已成為美國全球霸權的主要維護者與美國一再干涉他國內政和進行侵略戰爭的主要支持者和受益者。有力證據之一是,美國違背承諾、主導北約5次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引發了俄烏衝突。一年來,美國軍工複合體在俄烏衝突中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2023年3月29日在監督聽證會上承認,美國援烏資金的大部分流向了美國軍工複合體。據統計,美國已經劃撥的1130億美元及4個追加項目資金,約60%流向美國軍工複合體,只有20%的資金交給了烏克蘭政府。

美國軍工複合體始於1942年、美國成立的「戰時生產委員會」。為了大量開發武器和軍用設施,美國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軍費開支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從20世紀初的1%、30年代的3%提高到二戰時期的40%左右。巨額軍費開支和軍工生產的豐厚利潤,吸引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加入軍工生產,從而形成由軍火商、軍方及政客捆綁在一起的「軍工複合體」。

長期以來,美國不擇手段獲取不義之財。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個法西斯國家發動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空前的一次世界性戰爭,有60多個國家和世界4/5的人口捲入這次戰爭。美國是大國中唯一一個國內沒有遭到戰爭破壞又發了戰爭財的國家。日本1931年侵占中國東北地區後,美國繼續是向日本提供戰略資源最多的國家,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軍事基地,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才停止向日本供應軍用物資。1939年9月1日德軍侵入波蘭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39年11月底,美國國會修改了1935年8月31日通過的「中立法」。但是,美國仍然既向盟國英國和法國提供武器又向德意國家出售軍用物資。

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美國坐山觀虎鬥,指望通過德國破壞和削弱蘇聯。1942年11月,蘇聯軍隊消滅大量德國侵略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呈現轉機,美英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對美國軍事資源大量需求推動下,美國軍事工業快速發展。從1938年到1943年,美國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高達12.7%,軍工生產占美國工業生產的比重,從1941年的22%、1942年的55%升至1943年的66%。美國工業產值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值中所占比重,從1937年的42%升至1945年的60%。在美國軍事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軍工複合體形成和擴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美蘇展開冷戰,兩國競相增加軍費開支和軍事實力大大加強,軍工複合體系統包括波音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美國電信公司、通用電力公司和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等一批軍火企業與軍事工業和軍隊密切結合,形成了「戰爭機器管理國家」的基礎。(美)弗蘭克·弗雷德爾編著的《美國歷屆總統小傳》一書中介紹,德懷特·艾森豪1953年初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34位總統。1961年1月,艾森豪在離職回到他的葛底斯堡農場前告誡道,大量的和長期不斷增加的軍費開支會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潛在的危險。這位即將退休的總統指出:「一支龐大的軍隊和一個龐大的軍事工業同時並舉,這在美國的歷史上還是一個新問題……我們永遠不能讓這種結合所帶來的負擔威脅我們的自由和民主的進程。」

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客們都沒有接受艾森豪的警告。艾森豪總統退休三年後,美國第36位總統林頓·詹森1964年8月宣布「兩艘美國驅逐艦在國際水域(東京灣)遭北越魚雷艇攻擊」,他下令空襲北越海軍基地。「四年以後,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承認美國人民在1964年被哄騙了。他揭露,當時同美國驅逐艦在一起的是正在向北越基地進攻的南越軍艦和突擊隊。」但是,詹森在謊言之下自導自演的越南戰爭一直持續到1974年。美國侵越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延續時間最長也是最為殘酷的一場戰爭。在越南、寮國和柬埔寨74.1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美軍投下的炸彈超過二戰期間各方投下炸彈的三倍。

據估計,越南至少還遺留下35萬噸可爆炸的炸彈和地雷。據越南政府估計,約110萬名北越士兵和30萬南越士兵喪生,多達200萬名平民在戰爭中死亡。美軍還在越南投放2000萬加侖(約合7571萬升)的落葉劑,嚴重破壞了越南生態環境。美國官方的數據顯示,越南20%的叢林和20%至36%的紅樹林被落葉劑摧毀。經歷侵朝戰爭、侵越戰爭,美國從債權國變為債務國。但是,美國軍工生產、軍工企業和相關企業,再次成為受益者。美國學者沃爾特·拉菲伯等在《美國世紀》一書中揭露,詹森總統堅持繼續戰爭。書中援引一位經濟學家推斷:「美國國防開支支撐了飛機和飛彈領域就業的95%、造船業的60%和無線電及通信業的40%。包括300萬陸海空軍在內的700萬美國人依靠國防部的預算。」

美國史丹福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在其著作《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一書中寫道,戰爭需要有人來準備,如果沒有這些人的推動,戰爭根本不會發生。事實證明,美國軍工複合體就是這樣一頭熱衷於製造戰爭的「怪獸」。英國「中東之眼」新聞網2022年10月19日發表義大利前外交官馬爾科·卡爾內洛斯題為《美國的文化戰爭和真實戰爭是如何使世界兩極分化的》文章援引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從1798年到2022年,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469次軍事干預,年均2.1次,其中251次發生在1991年到2022年,年均12次。

美國作家威廉·布魯姆在《民主:美國最致命的輸出》一書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試圖推翻50多個外國政府,粗暴干涉至少30個國家的選舉,試圖暗殺50餘位外國領導人。在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美國僅對其中3個國家沒有進行軍事干預或打過仗。在冷戰時期,美國進行兩次對外侵略戰爭。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發動、主導和參與7場戰爭。美國濫用軍事霸權、窮兵黷武,釀成難以統計的人道慘劇。僅2001年以來,美國以「反恐」之名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90萬人死亡,數百萬人受傷,數千萬人流離失所。阿聯《海灣新聞報》網站2023年1月3日援引聯合國估計,2023年全球將有3.39億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工作多年的富蘭克林·斯平尼2022年3月在博客文章中指出,過去30多年來,美國的軍隊—工業—國會複合體與美國的媒體、智庫、學界和情報機關沆瀣一氣。美國國防部被資本牽著鼻子走,導致美國對國防開支愈發依賴。美國智庫國際政策研究中心軍火和安全項目主任威廉·哈通2021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1年「反恐」戰爭開始以來,美國累計軍費開支超過14萬億美元,其中1/3至半數進入了國防承包商的口袋。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21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8年開始,全球前五大軍工企業全部「花落」美國。其中洛克殺德·馬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2020年武器和軍事服務銷售額達到582億美元,占全球百強軍工企業武器和軍事服務銷售總額的11%。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2023年2月15日發布的《軍事力量對比》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軍費開支達到19786億美元,其中美國軍費開支達到7666億美元,占全球軍費開支總額的39%。自2017年以來,美國軍費開支大幅度增加,但去向越來越集中——軍費開支的1/4-1/3被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五大軍工企業瓜分。

英國《衛報》網站2019年6月23日發表美國前勞工部長、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羅伯特·賴克題為《忘掉中國吧——是美國自己的經濟制度出了問題》的文章揭示,美國經濟制度的核心是讓股東得到的回報最大化,處在美國體制的核心是500家大公司,它們的總部在美國,但是,製造、採購和銷售分布在全世界。美國500家大公司中多數成為國防承包商。美國作家尼克·圖爾斯在2008年出版的《軍工複合體:軍事如何入侵我們每日的生活》一書中指出,如今的美國,軍工複合體與人們所能想到的一切息息相關,涵蓋軍火商、金融寡頭、政客、學術說客、媒體巨頭等各個行業,形成了一張觸角遍及社會各個角落的巨網。

一、美國政客和軍工集團相互支持和受益

房地產巨頭唐納·川普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後,德國《明鏡》周刊網站12月15日發表作者雅各布·奧古施泰因題為《軍人和億萬富翁》、副題為《美國新政府》的文章指出:「軍人和億萬富翁正在西方世界的心臟接管權力。」

80年來,龐大的軍工企業利益集團勢力不斷壯大,無論在美國國會還是政府,都有這些企業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美國國會和政府的政客們為軍工企業和相關企業搖旗吶喊、提供承包軍工生產工程,賺取超額利潤;軍工企業和相關企業則為政客們提供豐厚的競選資金和掌握權力。美國軍界一些高官在軍商、軍政「旋轉門」間穿梭,「入則為高官,出則為高管」。美國現任國防部長奧斯汀2016年從軍隊退役後擔任雷神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會成員;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在任職前曾是通用動力公司董事會成員;前國防部長埃斯珀曾任雷神公司高管,從政府離職後加入了製造軍用設備的伊庇魯斯公司。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賴特·米爾斯在《權力精英》一書中指出,進出「旋轉門」的美國「權力精英」操縱著國家機器並擁有各種特權,掌握著決策的權力。

美國第16位總統(1861-1865)阿伯拉罕·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演說中以「民有、民治、民享」來形容理想中的美國民主政治。但是,160年來,美國收入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2011年爆發了廣大群眾「占領華爾街」運動。然而,美國財富越來越被少數富人占有。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表示,要讓超級富豪交納足量的稅,「因為在美國,最頂層的1%的人得到了90%的收入,錢都集中到了他們的口袋裡」。據美聯儲統計,2021年,美國最富1%人口的淨資產額達到45.9萬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底層90%美國人的財富之和。

曾在三屆美國政府擔任勞工部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賴克2021年出版的專著《體制:它受誰操縱,我們如何修復》一書中寫道,正是財富和權力在沆瀣一氣扶植寡頭政治,破壞了民主。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新聞》2021年12月21日發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主席傑弗里·薩克斯題為《美國已成為富人有、富人治、富人享的國家》的文章概括:「40年來,美國政治已成為一場圈內人的遊戲,以犧牲絕大多數公民的利益為代價、偏袒超級富豪和企業遊說集團。」文章介紹億萬富翁、「股神」沃倫·巴菲特曾在2006年一針見血說出美國深陷政治危機的實質。巴菲特說:「無疑,存在階級鬥爭。但是,是我的階級——富人階級在發動戰爭,而且,我們在取得勝利。」

美國政治實質上是一種富人利已政治。愈演愈烈的金錢政治使得美國國會、政府都成為富豪們的代理人。美國正逐步演變為一個1%的人的國家——經濟、政治和軍事都受1%的人操縱、為1%的人服務。這1%的人主要包括一些最強大、最富有的金融、能源和軍工等行業和集團。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馬凱碩在其新著《亞洲的21世紀》一書中指出:「事實表明,美國已遠離民主而走向財伐統治,其社會是1%有、1%治、1%享」。

二、美國維持全球霸權地位和獲利的支柱

據美國官方數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已在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900個正式或非正式基地。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03年4月13日發表題為《不敢說出名稱的帝國》的文章介紹,德國《明鏡》周刊認為:「在人類的整個歷史上,肯定沒有一個國家像當今美國那樣,通過其政治、坦克和商品牢牢地控制著世界。」

歐巴馬2009年入主白宮後在演講中宣稱:「美國絕不當世界老二」,「美國還要領導世界一百年」。他表示:「確保擁有一支地球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對美國而言至關重要。」十多年來,美國海外軍事基地不斷擴大和加強,美國在海外駐軍有增無減。不斷擴大的海外軍事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加的海外駐軍的武器和軍事設施需求和其他服務,為美國軍工生產、軍工企業和相關企業提供了廣闊商機。

美國軍費開支最多、出口武器最多,美國軍工企業和相關企業是最大贏家。美國進步研究中心2021年5月發表文章指出,美國如今的軍費開支比冷戰高峰時軍費開支還多,美國軍費開支占全球軍費開支的1/3以上,超過了排名其後10個國家的軍費開支總和,占美國聯邦政府可自由支配預算的一半以上。據美國《史密森學會雜誌》2021年統計,2001年以來,美國以「反恐」之名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足足覆蓋了「地球上約40%的國家」。哥倫比亞《時代報》2022年12月21日發表題為《武裝到牙齒》的文章介紹,到2022年年底,軍工產業的規模達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期水平的近兩倍。

100家最大的軍火生產公司2022年的銷售額從2006年的3150億美元增至6000億美元。世界最大的軍火企業集中在美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22年3月14日發布全球軍售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球武器銷量與2012年至2016年相比下降4.6%,但同期美國武器出口增長14%,在全球武器銷量中占比從32%升至39%。伊朗新聞電視台網站2023年1月3日發表題為《美國軍火行業是俄烏衝突唯一贏家》的文章指出,美國向北約其他成員國出口武器從2021年的155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280億美元。2022年,美國道瓊工業股價下跌10%,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上漲超過30%,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股價猛漲近40%。

三、支撐美元獲取全球財富和資源

美國進行武力干預甚至發動戰爭,維護美元霸權地位,支撐美國利用美元武器收割全球財富和資源。

美國以低值美元獲取全球物美價廉的商品和資源。美聯儲印製面值100美元紙幣的成本僅17美分,而其他國家要獲得這張美鈔,必需提供相當於100美元的商品、服務和資源;美國是世界最大匯率操縱操縱國,通過美聯儲調控匯率,獲取全球財富和轉嫁危機。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美聯儲大幅度調整匯率,已引發4次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和金融危機;美國制裁越來越多的國家,全球半數人口受到美國制裁的衝擊;截至2023年初,美國國債已超過31萬億美元。美國麥肯錫公司早在1996年出版的《無疆界市場》一書中寫道:「美國所有債務皆以美元計價,美元本身就是世界儲備貨幣,它可以隨時製造通脹,令美國隨時擺脫債務。」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0世紀70年代就說過:「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世界。」

21世紀伊始,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表示,伊拉克石油出口將以歐元計價和結算。2003年,美國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以美國為首的侵伊聯軍,不僅造成18萬至20萬伊拉克平民死亡,還在伊拉克使用大量貧鈾彈、集束彈和白磷彈,嚴重危害伊拉克人民健康和當地生態環境。

美國「金融巨鱷」索羅斯2008年坦言,「人們不喜歡華盛頓的權力,所以他們正在離開,並尋找擺脫美元的方法」。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特別是俄羅斯、伊朗等產油國「去美元化」已經取得明顯進展。但是,這些國家要高度警惕並採取有力措施應對美國為維護美元霸權地位可能尋找藉口進行報復甚至發動戰爭。

2023年2月19日,美國上千名反戰人士在位於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前集會,反對美國挑動俄烏衝突,要求削減軍費開支和解散北約。國際社會寄希望美國人民的覺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