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參與式森林管理政策的發展,是否實現了其治理目標?

馮蜜的柚子茶 發佈 2023-05-03T08:22:40.275883+00:00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1980年代之前,許多非洲國家的中央森林政策將當地社區排除在外,而森林資源卻經常退化。作為回應,引入了參與式森林管理(PFM ),以下放管理並改善生計、森林狀況和治理。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在1980年代之前,許多非洲國家的中央森林政策將當地社區排除在外,而森林資源卻經常退化。

作為回應,引入了參與式森林管理(PFM ),以下放管理並改善生計、森林狀況和治理。

在強調PFM有限成功的現有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著重於坦尚尼亞PFM治理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以前的工作指出了PFM的幾個缺點,經常強調精英俘獲的問題——我們的論文通過應用混合方法進一步詳細探討了這個問題。

具體來說,通過使用個人而不是家庭層面的調查,我們可以更好地評估排斥以及財富和性別是否是決定因素。

我們通過將觀察到的結果與既定的政策目標以及Agrawal和Ribot (1999年)制定的權力下放框架進行比較,來評估PFM是否實現了權力下放。

我們在鄰近SULEDO村土地森林保護區(Kiteto區)的兩個案例研究村調查了227名個人,進行了6次焦點小組討論和10次關鍵知情人訪談,以回答這些研究問題:

管理機構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和包容當地社區?地方社區在多大程度上被賦予影響決策和獲取利益的權力?相對於PFM領導下的上級當局,當地森林管理機構在多大程度上對當地社區負責?

在案例研究的村莊中,PFM的特點是居民和村環境委員會成員參與委員會選舉、正式村民大會、PFM培訓、制定和首次批准地方法規的比率很低。

還發現對利益分享機制和管理機構領導人的問責水平的滿意度較低。

我們發現,蘇萊多已經被一個非常有限的「精英中的精英」所控制,只包括地區領導人和關係密切的人。

總體而言,我們發現觀察到的結果和PFM政策目標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未能充分實現有意義的權力下放。

在1980年代之前,許多國家的中央森林政策將當地社區排除在外,同時往往無法防止森林資源的退化。

20世紀80年代初,通過在許多國家採用「參與式森林管理」,當地社區參與森林管理的程度有所提高。

推廣PFM的目的是改善生計、森林狀況和治理,但迄今為止的研究記錄了混合的生態和生計影響。

回顧了一系列國際案例,發現PFM的實施將邊緣化群體排除在獲取、使用和控制寶貴的森林資源之外,這表明在社會正義方面存在嚴重缺陷。

Ribot等人(2010年)同樣認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數情況下,當地PFM學會成員並不代表當地人口。

在幾項研究中,對不平等現象的報導很常見,地方精英被視為主導決策和利益獲取。

Jacob和Brockington (2017年)在坦尚尼亞的背景下進一步解釋了這一點,提到地方機構缺乏問責制和透明度,使得政治上有權勢和關係良好的個人能夠偏袒和操縱。

其他分析詳細說明了部分選舉產生的社區代表是如何表徵PFM的,處理資金的透明度,以及對其選民的問責制。

森林資源(如木材)的高成本也被視為排除了最貧困者從PFM中受益。這種情況增加了社區內和社區間的衝突。

在其他情況下,PFM政策和中央政府將有限的權力轉移給當地社區,下放的權力在地區和村莊之間爭奪。PFM林農的積極參與也可能降低當地社區可能行使的所有權和權力感。

總體而言,PFM治理框架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是上述失敗的核心。

這裡的一個關鍵點是需要明確地將結果與規定的政策目標進行比較,這在一些研究中是顯而易見的,並不總是這樣。

這引起了Lund等人的批評,他們質疑一些評估中顯示的政策理解水平。除了直接的政策比較,最佳實踐框架已用於指導大量現有分析。

在這裡,Agrawal和Ribot的1999年框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對民主選舉和向下問責的地方行為者以及公平利益分享的指導方針。

為了評估PFM實施的有效性,現有研究利用了一系列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定性和定量評估,以提供所需的豐富性和廣度。

我們旨在解決的先前研究的一個顯著弱點是家庭層面的調查重點。

家庭調查和個人調查都旨在將調查結果推廣到更廣泛的人群,但是家庭調查可能會導致樣本不具代表性,特別是在性別方面,因為戶主(以及調查對象)通常是男性。

為了評估PFM是否已經實現權力下放,我們需要進行研究,以確保一個多元化社區的所有不同社會經濟特徵都得到考慮,這可能會影響受訪者對PFM教的參與、了解和看法。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居民和VEC成員進行個人層面的調查來實現這一目標,其中受訪者(居民)是使用基於性別和財富狀況的比例分層隨機抽樣選出的。

其目的是檢驗居民對PFM的認識和看法是否存在很大差異,並探究PFM是否存在精英俘獲的證據。

調查衡量了所有權力下放部分的程度。定量調查還使我們能夠全面確定村民參與PFM進程的程度。

還從調查、焦點小組討論和關鍵信息提供者訪談中收集了定性數據,以明確闡述潛在邊緣化群體的觀點。

定性和定量數據的結合對於捕捉和理解手頭的問題至關重要定性報告增加了更多的分析深度,以更全面地解釋精英俘獲是如何和為什麼發生的,而定量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嚴格的方式來理解誰是精英。

這項研究解決了以下問題:

(a)管理機構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和包容當地社區?(b)地方社區在多大程度上被賦予影響決策和獲取利益的權力?(c)相對於PFM領導下的上級當局,當地森林管理機構在多大程度上對當地社區負責?

在所有的研究問題中,我們也有興趣了解性別和財富等個人特徵如何影響人們的滿意度和參與PFM賦權。

我們在坦尚尼亞進行了研究,因為就PFM參與的社區數量和參與的森林公頃數而言,坦尚尼亞是非洲進步最大的三個國家之一,因此許多國家借鑑了坦尚尼亞PFM的經驗(如烏干達、肯亞、加納、奈及利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莫三比克、幾內亞、納米比亞)。

我們從坦尚尼亞的PFM社區中有目的地選擇了一個更廣泛的分層隨機樣本進行案例研究,因為它有捐助者支持的歷史。

因此,它可能代表了坦尚尼亞PFM的「最佳情況」,與許多其他PFM項目相比,資源相對充足。

我們通過將觀察到的結果與既定的政策目標進行比較,來評估坦尚尼亞的PFM是否實現了權力下放;制定的權力下放框架中的行動者、賦予權力和問責制要素。

該框架的基本論點是,應該通過考察哪些行為者參與其中、有意義的權力移交給地方行為者的程度以及這些行為者如何分別向下和向上對選民和政府負責來評估PFM方法。

有意義的權力下放要求相關機構的成員由所有社區成員選舉產生,並代表所有社區成員,同時特別考慮邊緣化群體,事實上,代表性和問責制密不可分。

坦尚尼亞的PFM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發現,居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選舉,但是他們記錄了PFM原則在實踐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

授權是指(1)管理資源的能力;(2)有權作出決定和制定規則,然後批准和實施這些規則;(3)毗鄰森林的社區能夠決定使用和獲取森林資源的程度。

PFM的目標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權力下放:提高對森林規則的認識;使社區所有成員都能獲得森林惠益;並將使用權、管理權、決策權和執行權完全移交給當選的地方代表。

此外,下放決策和規則的權力,而不下放執行權力,會限制權力下放。

幾項研究表明,PFM的社區和地方機構對森林規則及其實施缺乏認識。

一些研究報告了更積極的結果,即當地行為者因增強了對森林規則的了解而感到增強了權能,並因此在PFM政策和立法遭到違反時敢於挑戰其領導人。

其他學者報告說,地方機構缺乏解決權力鬥爭和衝突的能力,這些衝突是由於缺乏包容性和決策過程中精英把持而產生的。

PFM為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創造了一個新的舞台,因此,PFM政策和立法在地方一級的實施可能更多地受到脅迫而不是合作的支配。

此外,許多PFM方案未能實現所有社區成員獲得森林惠益,在PFM,對森林資源利用的嚴格控制對最貧窮和邊緣化的群體來說往往代價最大,其特點是少數群體的邊緣化。

人們還發現,PFM削弱了中央政府可以向地方機構提供的支持水平。

具體而言,Mustalahti和Lund 認為,PFM會議之前的利益分享安排在激勵中央政府支持地方社區方面更為有效。

如果民主選舉的機構既向下負責又向上負責,PFM可望改善森林治理。

這可能有助於抵消本地精英捕獲。

為了理解問責制的性質,有必要詳細評估行為者如何以及對誰負責。

最常被引用的實施問責制的機制是選舉程序;第三方監控;審計和評估;公開報告和實施制裁的存在。

此外,處理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和問責制對於問責制也很重要。

然而,大多數研究表明,PFM的特點是缺乏向下和向上的問責制。

坦尚尼亞在20世紀90年代初引入了PFM,此後對一些政策和立法進行了審查,以賦予村莊擁有和管理村莊土地上森林資源的合法權利。

2006年,估計有3,672,854公頃土地處於某種形式的PFM之下。

小結

PFM的面積繼續增加,2012年PFM的面積為7,758,788公頃。

坦尚尼亞的政策要求PFM由村級委員會管理,該委員會由所有村民通過村民大會選舉產生(所有成年成員的會議每年至少舉行四次),並代表社區的所有部分,特別考慮邊緣化群體。

坦尚尼亞的PFM建立了新的地方機構,代表村民管理森林。

然而,村民並沒有充分參與或真正了解這些機構成員的選舉。

與其他居民相比,VEC成員更有可能投票支持VEC成員,但即使在VEC,參與率也很低。

參考文獻

[1]坦尚尼亞農產品出口額增加[J]. 汪匯源.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15(10)

[2]坦尚尼亞農業發展現狀與中坦農業合作前景分析[J]. 姜曄;劉愛民;陳瑞劍.世界農業,2015(1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