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岱傳記| 第四章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 (第四節、第五節)

依依然拜讀歷史 發佈 2023-05-04T01:34:26.049906+00:00

此時, 38 軍117 個步兵連隊戰鬥人員平每連37人, 陣地上原來近200人的連隊,此時僅剩下20 餘人, 50天的浴血奮戰, 38 軍付出巨大牲, 最終以劣勢裝備頂住了優勢裝備之敵的數百次攻擊。

作者吳志民


第四節 第三次戰役再立新功

二次戰役對扭轉朝鮮戰局起到重要作用,但於1950 年12 月24 日戰役剛剛結束不久,12月29 日,為打破敵人 「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作捲土重來」的陰謀志司決定立即發起第三次戰役,突破「三八線」向南突擊殲敵。31日晚,38 軍等部隱蔽進入三八線以北的預定地域。此時,因戰役間隔短,作戰區域距國內的運輸線由100 余公里突然拉長至500 公里,後勤供應困難陡增。部隊僅能勉強補充了彈藥,運到的糧食只能滿足最低需求的四分之一。

吳岱很快意識到此種情況的嚴重後果,迅速將軍機關幹部組織成若干小隊,分散深入到「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民間進行了艱苦細緻的群眾工作,想方設法籌集到三百萬斤糧食,不僅解決了本部隊的燃眉之急,還有力地支援了兄弟部隊,受到了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的表彰。

1951 年除夕吳岱所部突破了敵人設防多年的「三八線」,乘勝跨過漢江,把敵人趕到三十七度線以南。戰鬥中吳岱適時地率領幹部在部隊中開展強有力的思想工作,及時組織保障部隊和地方群眾向陣地運送武器彈藥和糧食,使部隊的士氣得以保持戰鬥力得以加強。

第五節 第四次戰役 再創輝煌

第四次戰役,是一場以硬對強,堅決制止敵人實施新攻勢的防禦戰。遵照志司的部署,38軍擔負西線堅守防禦,志願軍其他部隊於東線進行機動防禦,為後續入朝的新的兵團作戰爭取時間和空間。

1951年1月25日,38軍奉命進入漢江南的防禦陣地。這是在入朝後連續作的99天、全軍減員21%、部隊極度疲勞、彈藥奇缺、天寒地凍、孤立前出、僅憑臨時構築野戰工事、冒著改人從正面全線展開狂轟濫炸的背水作戰。

戰役開始時,正值軍、師、團的軍事主官回國集訓,吳岱配合軍長梁興初指揮部隊頑強抵禦敵軍幾十萬人的進攻,多次深入到一線部隊。陣地防禦戰打得十分慘烈、艱苦,在堅守漢江南北的50多個日夜裡, 每個高地都是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覆爭奪。失手的陣地再奪回它的時候是依靠短兵相接的手榴彈和刺刀。幹部帶頭,用刺刀尖挑回了陣地。我軍不懼死亡的拼命精神,令美國軍人不禁為之感嘆。

2月17日,38軍奉命由漢江南岸撤至漢江北岸31 公里沿江正面一線,繼續抗擊人的進攻,直至3月16日完成防禦作戰任務。此時, 38 軍117 個步兵連隊戰鬥人員平每連37人(出國時180-200人), 陣地上原來近200人的連隊,此時僅剩下20 餘人, 50天的浴血奮戰, 38 軍付出巨大牲, 最終以劣勢裝備頂住了優勢裝備之敵的數百次攻擊。志願軍總部兩次對38 軍通令嘉獎,再顯「萬歲軍」的英雄本色。

此次戰役取得殲敵萬餘人的重大戰果,為保障東線部隊進行橫城戰役和二線兵團開赴前線進行第五次戰役贏得了時間。

著名戰地記者、軍旅作家魏巍1951 年3月24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戰地通訊《南岸的日日夜夜》真實記錄了38 軍此戰的慘烈和我軍的英勇。

來源:文章選自吳岱將軍之子吳志民著作《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吳岱將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