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員的勞動節:24小時待命沒有特殊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3-05-04T02:34:27.384335+00:00

圖為春雪覆蓋了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 李雋 攝中新網青海祁連5月2日電 題: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員的勞動節:24小時待命沒有特殊作者李雋春日高原天氣多變,在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春雪時常在半夜就覆蓋了大地。

圖為春雪覆蓋了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 李雋 攝

中新網青海祁連5月2日電 題: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員的勞動節:24小時待命沒有特殊

作者李雋

春日高原天氣多變,在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春雪時常在半夜就覆蓋了大地。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1998年出生的「科普宣傳員」張玉珍講述著「偶遇」灰鼯鼠的事:「半夜我起來上廁所,看見牆邊有個『黑塑膠袋』,過去撿的時候它突然跑了,嚇得我一聲尖叫,把大夥都叫起來了。」

圖為祁連山腹地的救護繁育站。 包雷 攝

「我們連夜通過外貌、糞便形態、查閱資料等確定了『黑塑膠袋』學名叫灰鼯鼠。經過幾天的隔離觀察它並無大礙,就是應激反應比較大不吃東西,所以在研判後放歸了。」張玉珍說,站里的另外5位同事都是「Z世代」,1993年出生的馬景林是臨床獸醫,1997年出生的徐豐奕負責飼養管理和康復放歸,勞動節當天值班的申宗昌和殷亨青也都年齡相仿。

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不同於假期在各地遊玩擼串,一群「Z世代」依然堅守在祁連山海拔近3000米的地方,精心照料被救助的野生動物,每天認真仔細地照顧著荒漠貓、兔猻、白唇鹿等高原特有的野生動物。

上午9點多,申宗昌和殷亨青穿上工作服,拿起掃帚和簸箕挨個走進岩羊、藏原羚、荒漠貓、藍馬雞和黑鸛的籠舍開始打掃。

圖為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員正在飼餵馬鹿。 包雷 攝

「這三隻荒漠貓不是同一窩的,老大和老二是一窩,老三是一窩。老大『脾氣』不好,老二活潑,老三膽子小,經常被它倆搶食,所以得把它們分開。」清掃過後,殷亨青接過申宗昌做好的雞胸肉「大餐」,小心翼翼地用夾子夾著送進籠舍。

「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小時候餵奶粘著你,長大了還是那麼野,一不小心就撓你一下。」觀察著正在進食的荒漠貓,「奶媽」徐豐奕感慨道:「不過它們跟我們冷淡點也好,這裡只是它們一生當中臨時性過渡的地方,野性十足對以後放歸有好處。」

餵食完室內的動物,馬景林已經從山上的室外籠舍飼餵回來,一邊停放三輪車一邊跟獸醫殷亨青說:「藏野驢和白唇鹿一切正常,就是下了雪籠子裡有點濕,食槽得好好清理。」

在救護繁育站的辦公室內,救護繁育站站長李全亮帶領「Z世代」進行「住戶」檔案登記和交接,檔案內有「身份證」照片、健康狀況、飼餵記錄、行為觀察記錄等詳細內容,每一隻動物的「吃喝拉撒睡」情況都是他們工作交接的主要內容。而每兩周才能回一次家、十幾天才能進一趟縣城是他們的工作常態。

圖為頂風冒雪工作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員。 包雷 攝

「不論是哪個節假日,都有人在上班,尤其是野生動物的救護繁育24小時隨時都要待命,沒有什麼特殊。雖然在山裡挺枯燥的,但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義非凡,每天看著它們逐漸恢復成長,我們也挺幸福的。」申宗昌說。

李全亮介紹,截至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共收容救護落單、受傷的野生動物39隻,其中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3隻,二級保護動物16隻,成功放歸8隻野生動物。(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