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丨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 發佈 2023-05-04T04:59:04.517961+00:00

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校長講「立命」,其實就是給學生們講怎樣立志。

文/民生周刊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校長講「立命」,其實就是給學生們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問向第二個學生,學生回答:「為了明禮而讀書。」

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柜的兒子,他也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

魏校長聽了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來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就在不久前,當聽到辛亥革命爆發,周恩來在學生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13歲的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多好的回答啊!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立志是事業成功的根基。

什麼是大志?當大官、賺大錢都不是大志。真正的大志,是在認清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自覺地按照社會發展規律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做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

周恩來正是以認清社會發展規律為基點,從為最大多數人謀取最大利益的高度來確立自己的志向的。

1914年,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的16歲的周恩來,與同學發起組織了敬業樂群會,創辦了《敬業》會刊。10月,周恩來在《敬業》創刊號上發表了《射陽憶舊》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記述了一個忠僕辦事嚴謹、待人接物清廉淳樸、對主人忠厚誠懇、從無有任何私心雜念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他寫的評論中提到這樣一句話:「以風天下之公僕」,這是我們在歷史文獻中發現周恩來最早使用「公僕」,倡導「公僕」精神的記錄。

17歲時,周恩來又寫了一篇《尚志論》的作文,其中有提到了「不私於個人」,這句話可謂是周恩來一生的座右銘,他一生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公僕思想,源於他青少年時期讀書學習時的遠大志向。

志存高遠的少年周恩來,從影響歷史進程、影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英雄人物事跡中,從各色平凡民眾的優良品格中,獲得了啟示和教育,逐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

1916年,18歲的周恩來在《敬業》第五期發表了《我之人格觀》,他寫到:「人格之造就,端賴良心。人同此行,心同此理。大道所在,正理趨之,處世接物,苟不背乎正理,則良心斯安,良心安,人格立矣。」

從以上周恩來青少年時期的作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立志的四個基本點:

一是清廉,一塵不染、著力奉獻、不計報酬、不講索取;二是勤奮,兢兢業業、持之以恆,不怕困難;三是謹慎,深思熟慮、考慮周詳;四是真誠,襟懷坦白、去偽存真、表里如一。

在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薰陶下,一代少年英才周恩來在浩浩蕩蕩的世界歷史潮流中,於1917年遠渡重洋,東渡日本求學深造,後又赴歐勤工儉學,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在1921年宣布確定了共產主義信仰。

從此,他 「浮舟滄海,立馬崑崙」,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殫精竭慮,奮鬥終身。

歷史前行,先驅不會湮沒,歲月流轉,精神永存。

少年定下初心,之後為之奮鬥終身,周恩來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執著的人生追求,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主播:zhq

《民生周刊》新媒體編輯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整理自人民日報、長安街讀書會、紅岩聯線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