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克魯斯也救不了它,「政治正確」的好萊塢,正在毀掉自己?

皮皮電影 發佈 2023-05-04T16:15:32.194570+00:00

好萊塢電影的「耀眼光芒」,在這個4月,變得有些黯淡。一部是《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照明娛樂公司與任天堂影業合作,在北美上映後,一路高唱凱歌。

好萊塢電影的「耀眼光芒」,在這個4月,變得有些黯淡。

一部是《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

照明娛樂公司與任天堂影業合作,在北美上映後,一路高唱凱歌。

目前票房已突破5億美元,有望拿到10億美元票房,刷新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

然而這部電影,在內地同步上映至今,票房只是勉強突破了1億。

另一部,是《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

游改電影,國外口碑不錯,豆瓣上也拿下7.7分。

但在院線市場,卻反應平淡。

目前上映超過半個月,累積票房僅有7222萬元,想過億都難。

對比此片,目前在全球已經取得的1.35億美元票房,其在內地的成績,也令人大跌眼鏡。

不只是這個4月,好萊塢電影的頹勢,其實從去年年末就已開始。

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水之道》,在全球狂收23.16億美元票房,輕鬆擠進世界影史票房榜前三。

但在去年12月16日,同步內地上映後,在同期完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票房也只有16.97億元,算不上多出色。

而這個成績,已經是2019年《復聯4》後,好萊塢電影表現最好的一部。

像《黑豹2》和《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坐擁大批漫威迷,上映後票房,卻只有1.06億和2.72億。

DC的《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更是慘不忍睹。

上映1個月票房僅有4121萬,且豆瓣評分5.6,收穫一片差評。

其他電影則更不值一提。

哥倫比亞影業科幻片《逃出白堊紀》上映半個月票房僅640萬;

恐怖片《梅根》票房2235萬;

曾幾何時,好萊塢電影被稱為「好萊虎」。

市場效應太猛,逼得咱們這邊啟動了「國產保護月」。

然而,從這兩年的表現來看,好萊塢電影似乎沒有以前那麼「可怕」了。

其對內地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小,更不用提意識形態的輸入和「文化侵略」這些話題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不好看了;

也有人說,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套路化,越來越沒誠意了。

在皮哥看來,這些看法,還是太過於表面。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其實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而經歷了這一番風起雲湧之後,好萊塢電影終在另一條路上,越走越遠。

第一階段:「十部電影」階段

「好萊塢大片」的引進,是伴隨著90年代內地電影市場的開放,而開始的。

此前我們內地的電影行業,走的是計劃經濟的模式。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這種模式下的中國電影,在70年代末,曾經達到一個高峰。

1979年全國的觀影人次,一度達到293億的驚人紀錄。

然而進入80年代後,隨著電視機的普及,人民群眾在精神需求上,有了更多的選擇,電影院的上座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進入90年代後,全國院線的觀影人次,更是呈現「雪崩式」下滑的趨勢。

1991年還有144億人次;1992年下滑到105億人次,1993年竟縮水至42億人次。

顯然,當時的內地院線市場,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於是廣電部在1993年1月5日發布了《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取消了計劃經濟時期的統購統銷。

從之前的國產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的方式,改由電影製片廠,直接面向電影市場發行放映。

在此新的《意見》指導下,「好萊塢大片」也迎來內地市場開放的曙光。

此前能夠在內地上映的進口電影,都是由中影向國外公司買斷發行放映權的電影,平均價格限定在每部2萬美元左右。

這個價格能買到的,都是那些已經上映了很久的舊片,或粗製濫造的爛片。

《意見》發布之後,當時每年允許中影以票房分帳的方式,引進10部「三觀正」的國外電影。

首部引進大片,就是由福伯主演的《亡命天涯》。

這部製作成本4400萬美元的動作片,早於1993年8月6日在北美上映,拿下1.84億美元,全球3.69億美元的優秀成績。

經歷種種波折之後,《亡命天涯》於1994年11月12日登陸內地院線。

但電影僅在北京、上海、天津、鄭州、重慶、廣州這6個城市放映,為期1周,觀影人次卻已經達到139萬,收穫票房1127萬元。

可見好萊塢電影的票房潛力有多大。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第2部分帳電影《紅番區》的引進就變得順利得多。

且這部電影是由成龍主演,面對的阻力也要小一些。

《紅番區》於1995年1月21日在香港上映,29日就登陸內地,幾乎等於同步引進,在全國院線拿下9500萬元票房,令人矚目。

真正的票房爆款,也在1995年出現。

就是「卡神」詹姆斯·卡梅隆和阿諾·施瓦辛格,第3次合作的《真實的謊言》。

該片其實早於《紅番區》在1994年7月15日已經在美國上映。

但在內地上映的時間是1995年4月20日,延後了9個多月。

卡神的製作一向大手筆。

《真實的謊言》的成本高達1.15億美元,在北美的票房卻只有1.46億美元,成績並不是太理想。

但我們內地觀眾從未見過如此高水平的動作大片,因此影片極受歡迎。

影片以當時20元以內的票價水平,竟然拿下1.03億元的驚人成績,成為當年票房冠軍。

自此,好萊塢引進大片就有了「好萊虎」的說法。

從90年代開始,許多優秀的商業大片,來到內地,都能夠取得突出的票房成績。

特別是卡神執導的電影。

繼《真實的謊言》之後,1998年上映的《鐵達尼號》,票房更達到3.6億元。

且在內地重映了2次,累計票房13.56億元。

還有2010年上映的《阿凡達》。

不僅拿下史無前例的17.15億元票房,且成功帶起了一波3D電影革命。

令內地影院數量迎來爆發性增長,其影響延續至今。

去年《阿凡達:水之道》能夠在年底突然空降,卡神在內地的巨大影響力功不可沒。

第二階段:「雙雄一巨頭」階段

《鐵達尼號》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張名片。

在其後的20多年裡,每部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的上映,都能夠引發一波觀影熱潮。

這一方面得益於中影對引進電影的嚴格把關和精挑細選;

一方面也是因為內地觀眾對優秀商業電影的渴求。

2001年8月10日,麥可·貝執導的二戰片《珍珠港》登陸內地。

這部電影在北美遭遇口碑票房雙失敗。

但到了內地,卻受到觀眾歡迎。

不僅以1.05億元票房成為票房冠軍,其在豆瓣上至今仍保持8.0的高分。

2007年7月11日,麥可·貝又帶著《變形金剛》捲土重來。

這次又拿下2.69億元票房,再次成為票房冠軍。

且內地觀眾,對這個IP似乎情有獨鍾。

2011年的《變形金剛3》和2014年的《變形金剛4》,亦分別以10.95億元和19.76億元票房,占據年度第一。

再說與麥可·貝齊名的羅蘭·艾默里奇,被稱為「最會摧毀地球的人」。

其1996年的爆款《獨立日》雖未能引進,在2009年推出的《2012》卻得到同步上映的機會。

這部電影在11月13日一路披荊斬棘,輕鬆拿下4.66億元票房,亦成為當年票房榜首位。

除了這些現象級電影之外,一些經典IP也深受大眾歡迎。

其在內地培養的觀眾群亦不容小視。

比如《速度與激情》系列,從第4部開始便得以引進內地。

其成績最好的第7部和第8部,分別拿下24.23億元和26.7億元票房。

就連外傳《特別行動》也有14.34億元的票房進帳。

當然,表現最好的還是漫威宇宙的系列電影。

自從2008年的《鋼鐵俠》以來,每部作品都在內地培養一批影迷。

期間更是以開發「特供版」的形式,推出過像《鋼鐵俠3》這樣與內地公司深入合作的作品。

漫威宇宙的重頭戲《復仇者聯盟》系列,更是在內地收割票房的利器。

2018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以23.9億元票房傲視群雄;

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更以42.5億元的票房成績,創下引進片的票房紀錄,且一直保持至今。

但《復仇者聯盟4》的成功,現在看來更像是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內地最後的輝煌。、

第三階段:「靈藥失效」和「追更斷層」階段

此後的4年時間裡,由於受到不可抗力的影響,全世界電影行業都遭到重創。

而首頭其沖的好萊塢電影,也逐漸失去了其在內地的市場影響力。

2020年的科幻片《信條》。

上映前由於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在內地的影響力,而受到關注。

但因其自身質量問題,上映後熱度很快降低,最終的票房成績也僅有4.56億元,令所有人都感到失望。

同年上映的《神奇女俠1984》,頂著DC宇宙最強女神的光環。

於年底上映後,票房漲勢疲軟,僅收穫1.67億元票房,與其前作的6.1億元票房亦相去甚遠。

同為超級英雄電影,DC宇宙電影與漫威宇宙相比,在內地的影響力差距巨大。

如《雷霆沙贊》系列。

2019年的首部作品內地票房還有2.94億元,而今年上映的《雷霆沙贊!眾神之怒》上映後遭遇差評一片,豆瓣評分只有5.6,票房也只有4120萬元。

DC電影票房起不來,漫威那邊的景況也大不如前。

由於第4階段的《黑寡婦》、《永恆族》、《蜘蛛俠:英雄無歸》、《奇異博士2》和《雷神4》等片都未能引進。

導致內地觀眾對漫威電影的「追更」出現了斷層,這種「文化供給」的中斷同樣影響了票房。

於今年2月份上映的《黑豹2》,票房只有1.06億元,與其前作6.62億元的票房比較明顯縮水了。

而2月17日上映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則因受到口碑拖累,票房也只有2.72億元,遠不如前兩集的6.7億元和8.31億元票房。

這4年來引進的大片中,也只有《哥斯拉大戰金剛》、《速度與激情9》、《侏羅紀世界3》和《阿凡達:水之道》這幾部電影的票房成績,能夠達到10億元以上。

與之前輕鬆上20億的那些電影比較,待遇已經大不如前,昔日的票房靈藥,也已相繼失效。

這一階段的好萊塢電影,用很多網友的話說,就是:

「好萊塢電影不好看了!」

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在於:好萊塢電影的技術優勢,早已不復存在。

而在故事層面,亦不占優的形勢下,其意識形態和文化輸出,也已經過時了。

這也是導致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影響力,日漸降低的原因。

這些年隨著電影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內地電影製作水平的提高,這種技術層面和編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以今年春節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為例。

其特效鏡頭多達6000個,服裝道具製作了95000件,已經達到好萊塢工業電影的製作水平。

抗美援朝戰爭大片《長津湖》和《水門橋》,製作成本高達13億元。

電影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導演合作執導,動用群眾演員超過7萬人次,其劇本打磨了5年。

最終呈現在銀幕上的,就是分別拿下57.75億元和40.67億元票房的兩部優秀作品。

除了這些高成本大片之外,像《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滿江紅》這些喜劇電影,也同樣因故事受到觀眾喜愛,拿到很好的票房成績。

相比之下,自從2009年的《阿凡達》之後,好萊塢電影的製作水平一直沒有明顯的進步,依然停留在原地不動。

此消彼長之下,差距一點點地縮小,當肉眼已經看不出優劣差別時,好萊塢電影的技術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

故事創作方面,好萊塢各大電影巨頭依靠強大的編劇團隊,曾經打造出一部部風靡全球的經典作品。

本來全世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從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到意識形態,都存在難以逾越的文化隔閡。

但好萊塢電影,以其宣揚個人理想的普世價值觀,一定程度上抹平了這種隔閡。

由於這种放之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得到了包括中國內地觀眾在內的全世界觀眾的認同,使好萊塢大片得以輸出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而那些經營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電影IP,也是成熟的電影工業背景下,打造的流水線作品。

像《007》系列作品多達25集;

《星球大戰》系列正傳、外傳和電視劇,亦在不斷開發;

《侏羅紀公園》系列,《終結者》系列;《異形》系列,《碟中諜》系列等也都有多部續作,在我們內地都擁有大量粉絲。

迪士尼漫威影業打造的漫威宇宙電影,延續至今長達25年之久。

其前3階段,共推出23部電影,合稱為《無限傳奇》,熱度持續了整整11年之久。

但在《復仇者聯盟4》之後,隨著超英電影的剩餘價值被榨乾,多重平權意識的抬頭。

好萊塢電影賴以生存的普世價值和文化意識,也一步步被帶偏。

如今的主流商業片中,往往不管劇情本身是否合理,強行加入許多非裔、亞裔、拉丁裔角色。

這些「政治正確」的騷操作能夠得到美國觀眾的認同,卻不能使全世界觀眾都接受。

如今年即將上映的迪士尼電影《小美人魚》,就因將女主角小美人魚愛麗兒換成留著髒辮的黑人女孩,而受到全網質疑。

這些選角的爭議,不僅影響了電影的觀感,也使部分難以接受改變的觀眾,失去對電影的興趣,傷害的還是電影本身。

反觀近幾年上映的國產電影,由於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創作者在劇本創作上的用心。

那些能夠拿到好票房的電影,無一不是劇本質量優秀的作品。

比如2018年的故事片《我不是藥神》。

本是低成本作品,因其觀眾口碑的發酵,最終拿下31億元的高票房。

與好萊塢電影相比,國產電影由於不存在文化隔閡,本就具備先天優勢。

如今觀眾對好萊塢大片的文化認同感越來越低,對國產電影的喜愛值又日漸增高。

此消彼長之下,好萊塢電影便與我們漸行漸遠,這是無法輕易扭轉的趨勢。

巨頭漫威DC救不了它,大導演「卡梅隆」們,也救不了它,巨星「湯姆克魯斯」們,更救不了它。

因此,我們會感覺「好萊塢不好看」了,不再那麼喜歡了,甚至產生牴觸的情緒。

今年國內院線迎來全面復甦。

不僅國產片紛紛定檔,引進片也不甘落後,光是這個4月份就有20多部電影定檔。

雖然開年的《黑豹2》、《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超級馬力歐大電影》等片都沒能帶動觀影熱潮。

未來還有多部大片將要引進,好萊塢大片收復市場的機會依然存在。

皮哥比較期待的是《速度與激情10》、《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奪寶奇兵5》、《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等硬核大片。

希望這些電影能夠保持系列電影應有的水平,延續其好口碑,在內地拿到好的票房成績。

我們也希望未來的好萊塢電影,能夠拋棄那些「政治正確」一套。

將重心放在劇本的創作上,打造出真正優秀的作品。

保住「好萊塢大片」這塊金字招牌。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