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江北岸老外灘的天主教堂前,聊聊天主教在寧波的發展史

deepin寧波 發佈 2023-05-04T18:03:53.997082+00:00

DEEPIN寧波,讓我們繼續來尋找地鐵2號線,外灘大橋站下,寧波老外灘的故事。在聊過了江北岸老外灘的「大網紅」天主教堂,以及曾經他的主人趙保祿主教的故事之後,今天讓我們在這幢「浴火重生」的教堂前,再來聊一個故事吧,相信這段故事在他面前聊,才是最合適的。

DEEPIN寧波,讓我們繼續來尋找地鐵2號線,外灘大橋站下,寧波老外灘的故事。

在聊過了江北岸老外灘的「大網紅」天主教堂,以及曾經他的主人趙保祿主教的故事之後,今天讓我們在這幢「浴火重生」的教堂前,再來聊一個故事吧,相信這段故事在他面前聊,才是最合適的。讓我們有請今天的主角——天主教在寧波的發展史。

據《鄞縣通志》的記載,天主教之入甬,蓋始自明季崇禎元年(1628年),有葡萄牙人費教士(名不詳)者,始設教授徒,是為寧波天主教鼻祖。崇禎六年(1633),義大利人李類思來鄞,專門在鄞州教區傳教,可見那時,通過短短的5年發展,天主教在寧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開始分教區了。

接著時間來到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義大利人衛濟泰接手了李類思的工作,並且開始在寧波興建天主教堂,但關於這一年還有另一個稱呼,1648年也叫清順治五年,清王朝已經拿下了半個中國,咱寧波就將將在明清的交界線上,所以剛剛新建的教堂,不久便被南下的清兵所毀。

進入清朝,時局漸漸穩定,天主教在寧波也就繼續慢慢發展,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法蘭西王路易十四世,應傳教士南懷仁的請求,遴選了五名博學之士來華以備擢用,分別是白晉(字明遠),李明(字復初),洪若(字時登),張誠(字格天),和劉應(字聲聞)。他們到達寧波後,地方官員「甚優待之」,但不巧的是,那時海禁未開,洋人是不能隨便深入內地的,所以當時的浙江巡撫金鎔只能上報,稱這五人是由暹羅隨粵商王華士的船來的,想要前往蘇杭各地的天主教堂探望同教者,如能留下,五人願長居內地,如若不能,到底是遣返還是咋樣,聽候發落等等。

摺子遞上去之後,最初得到的回覆是「遣返回國」,但在南懷仁的堅持下,認為既然是法國國王挑選過來的人才,應該還是有點東西的,比如天文曆法等等,說不定對咱中國有用,於是在經過了康熙帝的同意後,五人被送到了京都,康熙帝在乾清宮大殿召見了他們,自然是相當的客氣,最終留下了白晉和張誠在欽天監任職,其餘三人,送回了浙江,是去是留隨他們心願。也正是這樣,天主教在浙江、寧波等地的發展,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法國教徒郭中傳來到了寧波,在藥行街購地,建造了天主堂,也就是我們最初時聊過的,現在天一廣場旁,藥行街天主堂的前身了。但也正如我們聊到過的,由於天主教教義反對祭祖,祭孔,與中國社會倫理有著巨大矛盾,所以在雍正元年,一道詔書毀教堂,戮教徒,「國中天主教遂遭重大打擊」,寧波教務漸衰。這一現象一直到了鴉片戰爭後,才逐漸恢復。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張芳濟任贛浙兩省主教,巡閱教務,這也是天主教的主教大人第一次蒞臨寧波,是為主教至甬之始,兩年後他就任了浙江全省主教。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張芳濟去世後,石伯多祿接任主教一職,期間(1845道光二十五年),法國傳教士顧芳濟來到了寧波,尋找到了曾經郭中傳所建的教堂舊址,加以重建修繕,所以在石伯多祿之後,咸豐元年(1851年),羅馬教廷便直接委派了顧芳濟繼任駐甬,專司浙江教務,從此,咱寧波的天主教堂開始有了主教常駐。

之後便來到了我們之前聊過的江北岸天主堂,和傳奇主教趙保祿的時代了,關於這段故事,大家可以翻看我昨天的內容,這裡就不多講了,在趙保祿死後,1927年一直到解放初,寧波天主教主教一職,則是由戴安德主教來負責的。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吧,連續聊了三天了,也算是對得起外灘天主堂這「大網紅」的名號了,明天讓我們接著溜達,在教堂旁邊,一段小小的殘壁,看看我們又能講出怎樣的故事吧。關注我,咱不見不散。

DEEPIN寧波,跟我一起逛寧波,感受寧波底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