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的告別演說和蘇聯的滅亡

小院之觀 發佈 2023-05-04T22:33:56.290978+00:00

1991年12月21日的阿拉木圖會晤,由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決定了70多年的蘇聯國家體制的消亡。

1991年12月21日的阿拉木圖會晤,由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決定了70多年的蘇聯國家體制的消亡。

時任蘇聯總統的戈巴契夫,面對11個共和國齊集一堂成立獨立國協的情況,一方面,他於心不甘;但另一方面,他又無力改變現實,他也不願帶頭反對,他說這樣可能造成更大傷害。當然,此時此刻,他想反對也是有心無力,只能承認既成事實。

阿拉木圖會議之後,12月23日,葉爾欽再次會晤戈巴契夫。這次會晤不是談論什麼會議情況,而主要是詳細討論戈巴契夫的辭職問題。

這已是三國明斯克協議後葉爾欽第三次逼宮,兩人長談了9個小時之久。第二天,葉爾欽向外界透露,他們主要進行了三個流程:一是戈氏向葉爾欽親手移交了史達林時代的許多重要文件檔案;二是就戈氏辭職後的物質待遇問題進行了討價還價;三是戈氏要求保證他的地位「不可侵犯」。

葉爾欽說,他將讓戈巴契夫「體面」地退去。戈氏將終生享有目前薪俸的退休金(4000多盧布),擁有一座國家別墅和一處住宅,兩輛小轎車,20名警衛員。

關於如何對待辭職後的戈巴契夫,葉爾欽借他的頭號助手、謀士、親信,第一副總理布爾布利斯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戈巴契夫「不會失業」,做什麼工作都行,這「取決於他本人」——當然,除去國家政權領導人。

戈巴契夫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1991年12月25日,他在電視台做了告別演說。他對1985年以來自己走過的道路作出了一個簡短的評價。

總體而言,戈巴契夫認為他這幾年有八大政績,他仍然確信1985年開始的改革在歷史上是正確的。但是國家為什麼走到今天這一步呢?戈氏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他只是簡單地說「新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老的卻已摧毀,於是社會危機更加激化」。

雖然葉爾欽反覆聲稱要文明禮貌地對待辭職的蘇聯總統,但戈巴契夫卻是另一番感受。據戈氏回憶:按照協議,12月25日戈氏辭職講話後,最高統帥的權力及核按鈕應移交給俄聯邦總統。儀式在克宮戈氏的辦公室舉行,國防部長和一些將軍已到,而葉爾欽遲遲不來。

原來葉爾欽聽了戈巴契夫的告別演說後,大為不滿,他建議把移交地點改到葉卡捷琳娜大廳,而這裡通常是會見外國首腦的地方。戈巴契夫對葉爾欽的提議感到荒唐,他最終也沒有當面與葉爾欽進行移交,只是把移交權力的命令和帶有核按鈕的小箱子託付給國防部長沙波什尼科夫轉交給新的掌管者。

隨後,葉爾欽指示編寫了降下蘇聯國旗、升起俄聯邦國旗的腳本,親自監視並拍成紀錄電視片。

戈巴契夫原定12月30日前結束在克里姆林宮的工作,但到27日上午,葉爾欽、哈斯布拉托夫、布爾布利斯等已占用了戈氏的辦公室。

他們命令戈氏三天內搬出市郊的總統官邸和住宅。但在25日戈巴契夫辭職演說之前就有人來封。戈氏只得倉促而行,一個晝夜搬到新址,器皿、書籍雜亂狼藉。

戈巴契夫思前想後,感慨萬千。此時的他大有後唐亡國之君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情懷。這時他親身感受到失去權力、受人冷落羞辱的滋味。

蘇聯解體,正是西方國家多年夢想的實現,他們自然是感到滿意的。在這個過程中,以葉爾欽為首的幾大諸侯,都不斷地保持與西方國家首腦特別是美國總統布希的聯繫。不少事情都是先報布希,再報本國總統,惟西方大國馬首是瞻。

三國明斯克協議剛一簽署,葉爾欽就向布希通報情況,美國方面隨後表示對獨立國協協議「感到滿意」,認為「符合聯合國憲章和全歐進程準則」。12月15日,布希派國務卿貝克專程訪問了蘇聯聯盟中央和幾個共和國,對西方關心的各項問題尤其是核武器的控制問題進行摸底。

蘇聯是與美國抗衡的核大國,擁有27000枚核彈頭。西方和美國擔心一旦這些核武器或核技術流失將會威脅自己的安全。美國準備撥出4億美元來幫助蘇聯銷毀核武器。同時,貝克專門訪問了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幾個核國家。他在得到統一控制核武器的保證後,才表示「感到滿意」。

在蘇聯各共和國首腦阿拉木圖會晤之前,主辦人納扎爾巴耶夫又專電貝克報告情況。所以,「獨立國協協定」簽字後,美國的一名高級官員在布魯塞爾說,「我們非常滿意」,英國外交部說「這是令人鼓舞的」,日本外相也表示歡迎。

對於戈巴契夫的下野,西方首腦紛紛表示惋惜。對他做出的貢獻和功績給予熱情的稱頌。美國總統布希發表專題電視講話:論述世紀巨變和戈氏的功勞。

歐共體12個成員國發表聲明:隨著戈巴契夫的離職,一個時代結束了。他大膽奉行的公開性和改革政策使得蘇聯急劇地、不可逆轉地隔斷與共產主義過去的關係成為可能。

國際上的共產主義者則是另一種反應。葡共總書記庫尼亞爾宣讀公報,說戈巴契夫的辭職是客觀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戈氏本人對造成這一局勢負有嚴重的責任。所謂深入革新的改革計劃正式宣告失敗,反對力量利用改革作掩護斷送了蘇維埃國家,搞亂了經濟和社會生活,正在搞垮社會主義,並竭力加速資本主義的復辟。這不僅使蘇聯人民深受其害,也影響了世界各國人民和勞動者的鬥爭,這是歷史的倒退而絕不是人類進步的新發展。

蘇聯政界反應如何呢?

由於立場不同,他們對戈氏的辭職反應也不一致,但普遍評價不高。他們大多認為,戈氏是個不善於組織工作,不善於作需要的預測,選擇正確的改革方法和速度的人,是個犯了錯誤的人。他起初試圖依靠行政命令方法行事,但卻以失敗而告終。後來他又採取了其他辦法,結果導致了他無法控制的情緒迸發,造就了一批自己無力駕馭的力量。

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認為戈巴契夫是蘇聯毀滅的發起人,就連戈巴契夫的智囊、改革設計師雅科夫列夫,也只說他是「一位偉大而具悲劇性的人物,是謀求妥協的人」。

在莫斯科,普通的使命群眾對爭論不休的政治問題早已感到厭煩。有人相信葉爾欽,認為戈巴契夫為自己挖了墳墓;有人反對獨立國協,認為葉爾欽只是空談,不曾為人們做過什麼好事。

但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首先關心的是吃飯問題。從12月14日到22日,正值阿拉木圖會晤、聯盟解體之時,莫斯科市民兩次集會,抗議物價飛漲,生活水平下降。他們要求禁止提價,反對人民貧困化,停止瓦解國家。

12月25日,當戈巴契夫宣布辭職,西方各國領導人對其表示惋惜和稱頌時,居住在莫斯科的俄羅斯人卻對戈氏的辭職發出冷笑。他們每天急急忙忙穿過莫斯科泥濘的街道,為購買緊缺的食品而奔波。大多數俄羅斯人責怪戈氏使全國出現了經濟危機,他們懷念絕大多數基本商品都能買到的日子。

總之,戈巴契夫可以說是兩頭不討好,對於他的辭職,除了西方某些領導人和少數鐵桿追隨者之外,幾乎無人惋惜或同情。蘇聯人民不喜歡他,是他的政策使人民和國家陷入危機的深淵,是他的改革造就了他無力駕馭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肢解、毀滅了蘇聯,也推倒了戈巴契夫自己的總統寶座。

(蘇聯歷史系列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