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之戰,我軍用32天吊打印度,美蘇為何不出手?

紅色歷史官 發佈 2023-05-05T08:48:45.915529+00:00

當時世界上的兩大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竟然不約而同地選擇站在印度的一邊,引導國際輿論對印度多次聲援,但最終並沒有出手,這是怎麼一回事?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 | 紅色歷史官

編輯 | 紅色歷史官


2021年2月10日,中印兩國達成協議,兩國軍隊有計劃同步脫離接觸。這條消息讓全世界吃了一顆定心丸,數個月來緊張的對峙局面迎來了緩解的曙光。

在2020年的6月的加勒萬谷河邊界,我方面對印度軍隊的公然越界,採取了強有力的應對措施,維護了國家的主權。

早在1962年,印度方面已經在邊境挑起過武裝衝突,毛主席審時度勢指示軍隊反擊。戰鬥僅僅持續了32天,印度軍隊就被我軍打退,人們子弟兵有力地捍衛了領土完整。

當時世界上的兩大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竟然不約而同地選擇站在印度的一邊,引導國際輿論對印度多次聲援,但最終並沒有出手,這是怎麼一回事?

一 錯判形勢渾水摸魚

1954年10月,北京城破天荒地放假一天,百萬名首都市民夾道歡迎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訪華。

作為第一個訪問新中國的外國領導人,尼赫魯感受到了特殊的禮遇。

當他的手和周恩來總理緊緊握在一起的時候,他又說出了那句泰戈爾的名言「中印是親兄弟。」然而實際情況是,自打建交之日起,印度的小動作就沒有停過。

1950年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宣布建立共和國,同年4月和我國建交,是我國建交的第一個非社會主義國家。

和中國同為亞洲國土面積大國和人口大國的印度,對領土有著與生俱來的追求,對於我國的西藏邊境地區覬覦已久,一直在等待時機。

1950年10月,為保衛社會主義陣營的東方前哨,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投身抗美援朝的偉大戰役。

就在志願軍和美帝國主義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印度方面居然有了錯覺,認為這是渾水摸魚入侵我國的大好時機。

1951年,印軍強行占領了我國「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疆土,進而侵占了什布奇山口、巨哇等地,這是明目張胆的挑釁。

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經濟基礎還不十分牢固,各方面的工作千頭萬緒;另外考慮到志願軍在朝鮮作戰,兩線作戰未必有十足的把握。

毛主席深謀遠慮,決定暫時不使用武力解決事端,用外交手段向印方進行了強烈抗議。

隨著1953年抗美援朝的全面勝利,我國在世界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印度的行為有所收斂,1954年雙方總理的互訪更是把兩國關係上升到更為緊密的高度。

然而好景不長,幾年後,尼赫魯總理居然寫信給周總理,提出割讓領土的要求……

二 肆無忌憚變本加厲

提起尼赫魯,他是領導印度人民獨立事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老牌政治家,然而在邊界領土的問題上,他卻犯了渾。

我國歷來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這和蘇聯老大哥的願望背道而馳,他們依然希望中國聽他們的,這也導致了1959年的中蘇交惡。

在同年,我國西南地區爆發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大量糧食欠收,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一下子緊迫起來。

尼赫魯再次認為這對印度來說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故而他不但不顧及「親兄弟」的情誼,反而趁火打劫提出12.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要求,和福建省領土面積相仿。

這一無理的訴求自然遭到了周總理的斷然拒絕。印方並未就此罷手,反而懷恨在心,不斷試圖在邊境地區製造事端。

他們東西並進,不斷地騷擾著西藏地區,造成了我國多名邊防戰士死亡。短短几年時間,印度便在兩國邊境設立了43個軍事據點。

進入1961年,印方更加肆無忌憚,叫囂著所有的中國軍隊從「爭議地區」清除掉。他們趁機增兵,大量的印度軍隊涌到邊境,試圖挑起大規模衝突。

面對如此的野蠻行徑,經過周密部署和反覆討論,一致決定必須集中兵力,殲滅來犯之敵,一舉解決懸而未決的中印邊境問題,大戰一觸即發。

三 夜郎自大拒絕和談

10月20日,戰鬥正式打響。為了提高獲勝的可能性,印度方面派出了他們的王牌部隊--印度第七旅。

這支人稱「叢林猛虎」的精銳部隊,早在英國殖民時期就隸屬於英軍,在非洲緬甸等地多次立下奇功。

其旅長達爾維,更是印度國內赫赫有名的將軍。可惜,不可一世的達爾維,這次遇到了劉伯承元帥率領的正義之師。

提起劉伯承將軍的威名,誰人不知何人不曉?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就是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裝力量;在解放戰爭時期更是令國民黨軍隊聞風喪膽。

根據當地地形和印軍的實際情況,劉元帥定下了「兩翼開刀,側後迂迴,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

事後證明,這十六個字將印軍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多年後,據當時的印軍運輸機飛行員回憶。

當時他看到印軍被中國軍隊分割成了一個個小方塊,印軍無法左右呼應前後兼顧,如猛虎下山般的中國戰士把印軍團團圍住,各個擊破,印軍潰不成軍。

達爾維慌不擇路,無奈帶著殘餘部隊狼狽逃遁。然而,他的悲慘命運還沒有結束

數天沒有吃東西讓達爾維精神恍惚,飢餓難耐的他竟然出來覓食,被我軍戰士一舉俘虜。

只用了三天,印軍就節節敗退,此時我方出於邊境睦鄰友好和長久安定的考慮,提出了談判的建議。

惱羞成怒的印度人卻不願意來到談判桌,他們完全不能接受大將被擒戰鬥失敗的命運,執意要從戰場上把失去的面子找回來。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了美蘇兩國的身上。


四 輕信美蘇自食其果

美國對在朝鮮半島的失利耿耿於懷,而蘇聯此時已經把支援我國的技術專家全部撤回。因此在支持印度的這件事情上,兩個超級大國態度空前一致。

不僅如此,兩國還承諾給予印度武器和物資方面的支持,甚至還暗示必要時加入戰局。美蘇兩國的表態,讓印度產生了幻想,因而粗暴地拒絕了我方的和談建議。

23號,我軍進一步拓展戰果,順利拿下達旺。至此,「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大片領土,重新回到了我們的手中。各路大軍齊頭並進,8天時間內幾乎將印度設立的軍事據點全部清除。

這時,美蘇兩國坐不住了,試圖以自己的方式來左右這場戰鬥。美國派了一艘航空母艦進駐印度洋海域,希望以此動搖我國的決心;蘇聯更是讓自己的部隊開赴戰場,期望給予震懾。

然而他們都只是紙老虎,嚇不到英勇的解放軍戰士,最高領袖更是料定了他們不會出手也不敢出手。這又是為什麼呢?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全球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美國和蘇聯成為了世界的兩極。

雖然兩國之間沒有發生軍事衝突,但由他們領導的兩個陣營的矛盾卻無處不在,全世界籠罩在冷戰的陰影之下。

就在10月16日,自衛反擊戰打響的第六天,古巴飛彈危機將對抗推上了頂峰。由於指責蘇聯在古巴部署了進攻性飛彈,美國立即展開相應對策。

一時間,加勒比海地區籠罩在核威脅之下,大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苗頭,全世界的人們無不深深憂慮。

毛主席料定了冷戰讓兩國國力大傷,古巴問題已經應接不暇,不可能對印度方面有實質性的幫助,更不可能直接參戰。

因此他指示軍隊不要把美蘇兩國的行動放在心上,心無旁騖乘勝追擊。

人民軍隊倍受鼓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剿滅了來犯的敵人,在第32天時已經快接近印度本土。

驚慌失措的尼赫魯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趕忙催促美蘇兩國參戰,可是結果卻讓他萬分失望,兩國都婉拒了他的請求。

與此同時,我國不失時機地拋來了橄欖枝,再次表示願意和印度休戰談判。

已是驚弓之鳥的印度總理,終於抓住了這最後的救命稻草,願意承認和改正所犯下的錯誤,和中國重修於好,至此對印自衛反擊戰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古巴飛彈危機也在同年10月28日結束。


結語:

為期32天的對印度自衛反擊戰,以我們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我軍始終沒有侵占他國領土的打算,更加沒有改變他們政權的企圖。

戰鬥完全是出於自衛反擊的考慮,目的是把外國侵略者趕出我國領土,是完全正當和克制的,堅決站在了正義的一邊。

我國人民向來熱愛和平,但不會屈從於任何的霸權和挑釁。一時的戰爭,是為了更長久的和平穩定。

和平重來不是等來的,需要人們去維護和爭取,爭取得來的和平局面才會讓人更加珍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