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清華北大勸退,「高考狂人」張非如今怎麼樣了?

阿呆爸育兒 發佈 2023-05-05T11:43:35.645741+00:00

參加4次高考,一次復旦,一次北大,兩次清華,他曾被稱為「考霸」張非。可復旦他不上,清華北大更是先後兩次將其「勸退」,關鍵原因就在他自身。從「天才少年」,到「泯然眾人矣」,張非到底經歷了什麼?01.

參加4次高考,一次復旦,一次北大,兩次清華,他曾被稱為「考霸」張非。


可復旦他不上,清華北大更是先後兩次將其「勸退」,關鍵原因就在他自身。


從「天才少年」,到「泯然眾人矣」,張非到底經歷了什麼?


01.


1983年4月,張非出生在四川南充的香山村,父親是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母親則在中學裡打工。


所以張非的小時候,相比同齡人要清閒得多,別人下地幫父母干農活的時候,他都在父親宿舍的書架旁,捧著各種類型的書籍打發無聊時光。


有時候看書看得累了,張非就會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小鳥、螞蟻身上,觀察它們的活動。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因為成長環境的緣故,張非就非常容易沉浸在個人的世界當中,與外界的交流是欠缺的。


但他自己無意識,他的父母也沒有及時關注到。


再加上,作為家中獨子,張非打小就備受寵愛,他要什麼,父母就會盡力給什麼。他做什麼,父母便會盡力支持什麼。


按照父母的想法,張非如果可以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放在學習上,憑他過目不忘的學習能力,考重點高中讀重點大學,畢業之後找一份心儀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在小學五年級之前,張非也的確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


他學得快,記得牢,甚至還具備一定的總結能力,所以成績很是突出,儘管父親是老師,也不需要他過多輔導。


讀五年級那一年,張非便提前通過小升初的測驗,順利完成跳級,比同齡人早一些升入初中。


原以為這樣好學且會學的張非,可以就此在求學路上大放異彩,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中考結束張非進入了一所中專,四川郵電學院。



關於這個結果的緣由,眾說紛紜。


有人說進入初中後的張非個性頑劣,上課睡覺,不寫作業是常態,所以中考失利是意料之內的。


有人說張非在初中時期成績優異,而且一直名列前茅,父親以他為榮,母親對他照顧細緻,但中考前夕他因和父親爆發過一次爭吵,所以中考失利。


還有人說,因為當時大興中專熱,成績優異的張非在家人親朋的建議下,放棄讀重點高中,以極其優異的成績入學中專,並非他本人所願。


對於這段往事的因,後來的張非也未曾提及,但在接受採訪時,他總結那兩年中專經歷時,用了「調皮」二字,肯定了這段往事的「果」給他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02.


對於張非而言,中專的課程簡單,不需要花費什麼力氣。而中專的時間自由,則是讓他有了「如魚得水」之感。


沒有父親在旁督促學習,沒有母親時時叮嚀生活細節,張非完全放飛了「自我」。也正是這兩年的中專生活,讓他逐漸沉迷「網絡」。


他打遊戲一打就是一個通宵,課不好好上,覺不好好睡,全身心都在網絡上。但因為本就天資聰穎,所以儘管他學得隨意,但成績卻極佳。


所以在老師的建議下,在父母的支持下,張非從中專退學,進入岳池中學從高一開始讀,備戰高考。


剛進入高中時,張非的確成績平平,但僅用半年時間,他便「異軍突起」,名列前茅。


張非的成績耀眼,所以他的很多「壞習慣」便被選擇性忽略了。


他動不動就曠課,他在課堂上經常睡覺,他沉迷網路遊戲不能自拔,他甚至因為和母親賭氣,直接在網吧待了一個月,把壓歲錢花完了才回家……


其實,那個時候的張非,已經非常需要父母適當引導了,但因為兒子成績不差,而且脾氣暴躁不聽勸,所以父母儘管知道有問題了,卻未敢多言。



就這樣,張非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按照自己的想法「野蠻」成長著。玩的時候不聽別人意見,學的時候也不會被身邊任何其他人影響。


2002年,張非參加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高考,619分的成績讓他收到了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已經是不少同學的「可望不可即」了。


但張非不滿意,因為他的目標是北大,如今這樣的結果他不滿意,也不願意接受。


張非決心復讀,父母則是二話不說就支持。一年之後,張非取得了606的高考成績。分數雖然還不如去年,但因為那一年題難,所以他如願考上北大。


這一次,張非可以說是「一考成名」。


不認識人的讚美,認識人的追捧,學校的獎金……張非瞬時成了那個被簇擁在鮮花和掌聲中的人。


可張非對這些卻毫不在意,因為他本就不是喜熱鬧,擅交際的性格,而且他對網絡的熱情也從未消減,所以那個暑假他仍日日泡在網吧。


開學前行李是母親幫他整理的,去往大學後需要注意的點滴也只是父母自顧自的交待罷了,張非自己從來沒想過大學應該怎麼學,大學生活應該如何過。


03.


進入北大後,「高手」雲集,如張非這般在中學時期是尖子生者,不足為奇。


大學裡自由時間多是事實,那是因為在大學裡的提升,全靠自身。


這一點,恰好是張非的欠缺所在。他依然像讀高中時那般沉迷網絡,也以為自己會如讀高中時那般,隨隨便便就考出個好成績。


可他終究是失算了,他在學習上偷的懶,終究會表現在成績上,或早或晚而已。


大一結束,張非18門課程中,有7門都不及格,少的甚至直接考了5分。


這樣成績的他,直接被北大勸退,因為北大「一學年掛滿5科被勸退」的規定不是唬人的。


家人失望至極,張非也在那一刻覺醒,痛定思痛後他選擇重讀高三,再戰高考,好好讀大學。


因為他有高考成績出眾的經歷,所以從北大退學選擇高中時,他也是經歷了一輪爭搶的。父母權衡之後,為張非選擇了遠離市區的十一中,為的就是給他創造遠離網絡的客觀條件。


次年高考,張非沒有辜負期待,直接以南充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



三次高考,成績一次比一次驚人,張非的事兒幾乎是不脛而走,他本人更是受到了極大關注。

高昂的獎金,鋪天的報導,蜂擁而至的讚美,出了名的張非同年9月,順利進入清華大學讀書。


一開始張非是有「吃一塹長一智」的覺悟的,但清醒期限僅半年,大一下學期他又一次被網絡奪去了專注力。


大一結束還是有學科達不到及格線,怕兒子再走之前的老路,張非母親拋下自己在家鄉的生活,毅然決然在清華大學旁邊租房陪讀。


可那個時候的張非已經聽不進去母親的勸說了,甚至於她看得越緊,他越是「叛逆」。


2007年2月,已經讀大二的張非,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再一次被勸退,這次是清華。


兩次讀名校,兩次被勸退,父母都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張非了,張非自己也是沮喪不已。因為他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他不具備解決那個問題的能力。


04.


張非遭勸退,被母親帶回老家時,距離當年高考已經只有三個多月了。


他還能不能續寫「高考傳奇」誰都不知道,甚至長期沉迷網絡的他還能不能考上大學都是個未知數。


但那三個多月的復讀時間裡,張非好像卯足了勁兒,他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他把害其不淺的網絡拋諸腦後,他每一次模擬考的成績都有進步……


只要他肯學,他就能成績喜人,2007年已經改名「張空谷」的張非再次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外人都歡天喜地為其慶祝,但張非的父母卻只希望兒子能夠學會自控自立,踏踏實實地把大學讀完。


這期間,因為多次參加高考,因為次次成績不俗,獎金頗高,所以惹得外界產生了很多針對張非的惡評。


可張非本人完全否定,「職業高考人」的說法,因為在他看來那些獎金,根本彌補不了他多次退學的損失。


想要證明自己,也終於認清了網絡與現實的張非,在第四次高考之後,也如他開學時所言順利從清華畢業。


但因為大三時對哲學產生了興趣,某種程度上也想通過哲學的學習完成對自己的自救,因為他很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性格上的問題。


所以他開始備戰考研,目標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哲學碩士。



但第一次,他因為跨專業考研,準備不充分無緣。


第二次,他順利通過初試,已經出現了複試名單上,但依然落榜。


第三次,張空谷報考中山大學哲學系,且初試排名靠前,但後來複試排名倒數,他再次失敗。


後來,有消息說,張空谷還參加了兩次考公,但結果都不太好。


是高考狀元,是四川考霸,是清華畢業生,是獲得無數讚美的「天才少年」。


但也是沉迷網絡的網癮少年,是在大學無法自理的生活短板者,更是讓人不甚唏噓的「神壇跌落者」。


是,張非的悲劇主因在自身。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張非太過專注自我,是一次又一次地沉迷網絡世界,還是大學生活無法自理,抑或是完全不懂如何與他人交流……


每一點,都和父母對他的驕縱相關。


說白了,因為成績好,父親對他的脾氣大無限包容。因為成績好,母親更是在生活里為他做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因為成績好,父母發現了他專注自我的問題,但沒有及時糾正。


如果這一切,能拋開張非成績好的外衣呢?可能父母及時恰當的引導,某種程度上會避免悲劇的發生,至少是減輕「悲劇」的程度。


05.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學會合理引導,要學會適時退出。


還記得《西遊記》中那個靈氣十足的紅孩兒嗎?


飾演紅孩兒的趙欣培當年只有七八歲,被導演千挑萬選後確定,電視劇播出後,他深受觀眾喜愛,一炮而紅。



走紅之後,趙欣培收到了很多角色邀約,所給出的片酬就算現在看也是很高的。


但趙欣培的父母沒有被錢打動,反而是以更長遠的眼光,為兒子做了更大格局的規劃,先重學業讀書,在他可以為自己做主時再選走怎樣的路。


因為當時的趙欣培不具備分析當下,規劃未來的能力,所以他的父母站出來,做了適時引導。


不僅如此,趙欣培的父母,還會盡全力支持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


8歲那年,學校開設計算機課程,趙欣培因此產生了極大興趣,看到孩子對計算機如此著迷,並不太富裕的趙欣培父母為孩子高價購置了計算機。


聽上去很相像對嗎,都是和計算機與網絡相關,但張非的父母是管不了孩子,而趙欣培的父母則是在這方面引導好了孩子。


因為自己喜歡,再加上父母悉心培養,趙欣培在學業上也成績喜人,高考那一年如願考入北大計算機系。


4年後順利畢業,趙欣培又面臨了和8歲那一年性質相似的選擇,是上班賺錢,還是繼續深造。


在孩子糾結不已的時候,趙家父母又站出來了,他們讓孩子大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不要因物質改變初衷。


有父母做後盾,趙欣培再次踏上求學路,再後來他出現在大眾眼前時,落在他身上的標籤可不單是「紅孩兒的扮演者」,而是「北大保送、碩博連讀、中科院博士、身家上億」等。



張非兩次退學的「悲哀」和後來求學失利的「未能如願」,與趙欣培目標堅定後一路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


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是,趙家父母的教育是「尊重先行,適當引導緊隨」的,而張家父母更多是由著孩子的性子來。


是,父母終歸是引導,孩子的成就終究在孩子。


但父母的眼界和家庭教育里,當真藏著孩子的未來。


希望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能在家庭教育中,學會真真正正的尊重,學會恰如其分的引導,學會正合時宜的進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