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猛砍我的工資,他們難道有提成?

職場蛙 發佈 2023-05-05T17:34:33.626328+00:00

社會是這樣的,表面看到的,並不是實質。挑個最簡單的點來看,就求職市場而言,我們的整個求職過程,本身就是自己跟企業雙方之間的一場談判。具體操作中,求職主要是跟代表資方的HR打對手戲。企業是資方,代表的是資本的訴求,在招聘勞動力的過程中,資本的訴求是:獲取廉價甚至免費的優質勞動力。

會是這樣的,表面看到的,並不是實質。

挑個最簡單的點來看,就求職市場而言,我們的整個求職過程,本身就是自己跟企業雙方之間的一場談判。具體操作中,求職主要是跟代表資方的HR打對手戲。

企業是資方,代表的是資本的訴求,在招聘勞動力的過程中,資本的訴求是:獲取廉價甚至免費的優質勞動力。資本當然知道「免費的不香」「不花錢的是最貴的」,所以在此過程中,資方最想要的是優質二字,其次才是廉價,如果兩者兼具,則分子最大、分母最小,很顯然性價比最高。

資本非常聰明,它會從兩個方面來鉗制求職者。

一,強力灌輸資本家的思想

資本會專門在企業中設置一個部門,這就是人力資源部(HR),通過各家的HR來聯合推出多種用工理論輿論導向,甚至在社會主流文化中推廣有利於資本的理念

很顯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你出來工作,實際上就是出賣五天八小時的勞動力時間,是個買賣。但是資本會催著他們的執行者,在你即將下班時開會,也會在周五要下班的時候給你安排任務,等等,其實就是薅點你的羊毛。

資本甚至在市場經濟場景下,用計劃經濟教科書中提及過的「勞動最光榮」來讓你為私人資本增值服務,廉價、免費的白打工,變成了你的義務勞動,還讓你感覺到光榮,精神獎勵!

具體到職場中,幾乎所有求職技巧、跳槽秘籍、面試問答技巧,都是HR寫的,無論書籍、文章還是課程,他們通過給大眾的強力洗腦來灌輸資本的邏輯。

二,執行中加強勞動者的矛盾

資本在具體執行中,會通過HR部門來用偽善的外表卻處處不利於求職者的方法和流程,讓求職者越來越迷茫、越變越傻、倉促就範,以最低的工資、最傻的衷心、心甘情願、感恩戴德,來奉獻自己的勞動時間包括青春。

顯而易見的是,我們從一開始的簡歷篩選和初試中,就會被HR挑剔「你學歷不高」「頻繁跳槽」「專業不符」「行業不符」「崗位經驗不多」「工資期望過高」......

接著,HR會繼續逼問只要是個人都難以回答的問題,「你的缺點是什麼」「你為什麼換工作」「你上家的離職原因是什麼」「語言不大熟練」「你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給幾個我們錄取你的理由」「你如何確保可以在我們這長待」......

然後,在接下來的複試、終面和談Offer中,HR還會用其他問題繼續加強我們的矛盾,幾輪下來,求職者被問得一愣一愣的,完全不覺得自己是個人才,反而感覺一無是處了。

這還沒完,資本給它的HR部門繼續增加了一個工具,就是背景調查,在你從拿到Offer到入職這個過程中,用HR自己的背調方法以及公司聘請的專業的第三方背調機構,來調查你的各種背景。從你的身份真偽、疾病歷史、婚姻情況,到你的犯罪記錄、名下公司、訴訟官司、競業協議,以及學歷證明、工作經驗,包括前僱主的評價、業績表現、人際關係、工資證明、銀行流水、職業斷檔等等,各個細枝末節去扯掉你最後一塊遮羞布,讓你赤身裸體

這都沒完,跟你接觸的HR屬於初級選手,她他的師父或者領導HR經理,就更厲害了,此人會從「你年齡偏大/小」「您落戶了沒」「當地你買房了沒」「你家離我們太遠我們擔心你不穩定」「你有沒有男/女朋友」「您已婚未育」等等各個極其隱私的著力點,去剝你的皮,讓你煢煢孑立。這就是恨不得你走投無路、流落街頭、最終免費入職才好。

以上大家看到了,資本從戰略到戰術倆層面,已經將你的自信心打擊得快繃不住了。實際上它的目的很簡單,找到這樣一個人:海歸博士畢業十年、行業和崗位經驗豐富、24小時任勞任怨一直工作、不需要加班費、無兒無女無長輩、不吃不喝、月薪800塊、本地戶口有房

以上這麼一分析,果然,HR拼命砍我們的工資,就是正常的了,因為HR代表的是資本家的本性。

求職者當然就是另一方,就要看看如何來反駁和反抗。

大家看下在一個完整的打工經歷中,你所打交道最多的,是企業中的誰?


當然就是企業的人事(HR)。

再將這個求職環節整體拿出來看。


這就更明顯了,從開始跟你聯繫,到最後簽訂勞動合同入職,主要交道對象,也是HR。但他們是專業選手,有標準的流程、經驗甚至話術,你卻什麼也沒有,僅僅是《勞動合同法》和幾年前的上次跳槽經驗。

我們個人,達不到資本最需要的那個海歸博士,更可能是一個國內本科畢業5年上下的人,學校知名度一般,且是個行業和崗位經驗都不特別符合、最好五天八小時甚至更短工作時間、有孩子有父母、非本地戶口、本地無房卻有欠債、既吃又喝想摸魚、還需要額外開支、期望月薪十萬的人。

以上勞資雙方是否能成交,主要看企業招人你求職那一刻你們彼此的談判過程,最終都是一個不斷改變對象、然後定點談判、直到雙方妥協的過程。

這裡有個信息和手段不對稱,資本家有專門的HR部門和流程體系去對付你,你個人求職者只有你自己一個人,且你哪有什麼求職和談判技巧?你幾年才換一次工作。再說,上次的跳槽經驗,早已過時了。

以上講了半天,實際上是讓求職者以往認知顛覆的過程,不要老沿著你個人的傳統思路去行事,別以為「跳槽」就是「找工作」。思維決定行動,這點很重要。

傳統認知貽誤了我們很多年,這就是彎路。我們求職過程中主要面對的HR,是人事部的招募專員。如上圖片,大家看下,HR主要分六大模塊,最近幾年又新增加了一個HRBP,這就七大功能了。

招募專員屬於上圖中右上的「人員招聘和配置」模塊。這個模塊在具體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設置中,一般叫做招募科,會有1人負責招人,此人就是挑你簡歷並打電話讓你來面試的那位,有1人負責新員工入職和老員工離職手續,有1位負責員工名錄登記以及跟行政、財務、培訓、IT等部門的協調工作,1位招募科主管。

大家看到沒有?HR七大模塊總計大約28人中,才一個人是招募專員。在所有HR中占比不到4%,但我們傳統思維告訴我們「HR就是招人」,這是絕對的認知錯誤,即使在小公司一人多勞,招聘工作量的占比也很低,HR的工作遠遠不是「招人」二字。

其實,HR砍你的工資,並沒有提成,砍工資是他們的本能,也是職責所在。

我參與了多個HR相關群,其中有一個就是專門的招募群,裡面大致500名負責招聘的HR,這才是真正的我們求職時主要的打交道對象。他們大多是各企業中專門負責招人的小姑娘小伙子,年齡集中在22-28歲。

他們雖然招人,也負責通知你面試、首輪面試你、砍你的工資、背景調查你,但他們自己本身的工資並不高。在平時的群聊中,除了招聘技能交流和職位發布之外,大多也就閒聊,以吃喝玩樂為主,這也是他們尤其她們的年齡段所決定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看下招募專員的崗位定義和職責,見下圖。

HR砍你的工資即使砍到月薪1千,她本身並沒有提成,積極性並沒你想像得那麼高,他們的KPI業績考核中,也只有一條中的半句提及了成本問題,「有效控制招聘費用」,這是招聘費用,並不是招人的工資或者新崗位的預算。

說到底,你做過採購就知道了,招聘專員就是招來符合職位預算的人力資源。大公司採購任何產品都有目標價,大公司的任何職位也都有職位預算

比如該新崗位月薪預算是6000-8000元,你如下圖的求職簡歷中選了期望薪資10000元,這招募專員也會將你叫過來面試,並且你是首選目標。終面結束後,這名招募專員會找你談最終的工資,無論是她還是他,目標都是將你的工資談低到8000以下就行了,並不是要砍到1000塊。

反之,你最後談工資的時候只要月薪5000,此時招募專員會給你漲到崗位預算的下限6000元。

類似的例子大家看下圖,都認為「這企業良心好」「主動加薪的公司不多了」「這HR人品好」,這就是傳統認知,基本都錯的。實際上是招募專員省得麻煩,低於職位預算將你招進來,她又沒提成,萬一你倆月不到不滿工資低就走了,這可就跟她的KPI掛鈎了。

如下對話本例中這家500強的該崗位預算預計在11-15K,小程雖然才本科畢業2年只敢開價9K,但人家會給你漲到下限11K,否則除了剛剛說的壞處外,還要領導特批這個Offer,因為低於預算區間也要特批。你去買東西也一樣,菜場攤位好幾家都20塊/斤,突然一家只要12塊/斤,你敢買不?

大公司的任何規則制定都是有道理的,這就是大企業跟小企業的區別,小私企民企根本沒啥職位預算體系的,你要月薪9K它就直接砍你一半到4千5,恨不得你答應最低工資2000才好。

小企業就是經不起市場風浪的血汗資本家,生存都有極大風險,哪有時間考慮對你的人文關懷,還五險一金健全高工資不加班的?當然,小企業和血汗資本家,那也是資本家,他們會通過各種輿論告訴你「我們小公司能學到東西」「晉升快機會多」,這才好忽悠你過來。尤其這「學到東西」,就是個三年的坑,你本文只看本段就已經幸運極了。

我們回到題目,你問:HR為何「拼命」砍我的工資?

解答:那是因為你超出了職位預算區間,你能做的就是降低期望到HR的預算上限,要麼你換一家公司或換一個崗位,繼續談。

整體思路還是不變的,下圖,群友小黎畢業一年,月薪7千,也開始嘗試跳槽。按照他傳統的認知和固有思維,漲30%上下是合理的,也就是他能找到9-10K的新工作。

  1. 但是,如果擴散思維,比如專注於目標崗位的預算區間,專門挑高預算職位投遞,就能獲得11-13K的Offer;
  2. 如果能用Offer比較法來求職,也就是一個月內多多拿Offer,互相抬價來談工資,這就能到13-15K的月薪;
  3. 如果能徹底放開行業和崗位限制,專注於好企業的挑選,則這次跳槽後的月薪可高探到16-20K。

具體小黎身上來,他前兩個「如果」都聽了我的,目前最好的Offer已經到達月薪14K,13薪的話就是18.2萬,年終獎1.4-7萬取中位數4.2萬,他的新工資大致年薪22.4萬。

這年薪22.4萬已經不錯,比原先的8.4萬漲了接近三倍。

我們也知道人的思維和行動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再說前面二十年的正統書本知識理論教育,還是根深蒂固的,最後一個「如果」他確實難以做到。

不過,他要是真能淡化行業淡化崗位,徹底釋放個人在這個城市人才市場中的最大價值,這次跳槽年薪30萬也是可以達成的,並且因為側重了好企業也就是最優質資本家的挑選,未來企業倒閉和自身失業的可能性也大幅減少了。此外,獲得加薪晉級的機會也會明顯增加,這是最好的。

只是,1995年才出生的這位職場新人,也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明後年他才會更有悟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