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跟著非遺游張掖」特色旅遊線路發布啦!快來看看吧!(七·民樂篇)

張掖文旅 發佈 2023-05-05T17:40:50.225417+00:00

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四月的張掖,草長鶯飛,清靈秀美。

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四月的張掖,草長鶯飛,清靈秀美。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沙漠綠洲、七彩丹霞、沼澤濕地等多種風景地貌,在這裡靜謐;紅西路軍征戰河西的主戰場,路易·艾黎發起工合運動、創建培黎學校的主陣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高金城烈士紀念館等眾多革命遺址遺蹟,在這裡肅穆;漢代黑水國、北涼古都駱駝城等古城遺址和隋代木塔、明代鐘鼓樓等文物古蹟,也默默見證著張掖千百年來的滄桑巨變。

如果說巍巍祁連、滔滔黑河孕育了張掖除海洋以外所有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觀,那麼張掖這座城市的萬般風情,更體現在擁有千年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河西寶卷,裕固族婚俗、服飾、民歌,甘州小調,九曲黃河燈陣等燦若星辰的張掖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不凝聚著張掖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為使更多的人遇見彩虹張掖、品讀彩虹張掖、愛上彩虹張掖、夢縈彩虹張掖,我們特別策劃,推出「跟著非遺游張掖」特色主題旅遊線路,一起來看看吧!(文:李鶯 鍾樺,相關資料由市文化館、各縣區文旅局提供)

「跟著非遺游張掖」特色旅遊線路7(民樂篇)

「金山拾遺·多彩民樂」特色非遺游

一、線路

線路一:河西寶卷(張掖卷)民聯鎮太和村傳習所→濱河九糧液文化旅遊景區→民俗藝術館→南古上花園戲台→豐樂張滷雞→民樂古城。

線路二:河西寶卷(張掖卷)民聯鎮太和村傳習所→頂碗舞民聯寄宿制小學傳習所→金陽光生態農業觀光園(3A)→麥稈畫非遺就業工坊→童子寺→民樂古城。

二、推薦遊覽時間

線路一:1天

線路二:1天

三、線路所含非遺項目

線路一:此路線包含河西寶卷、九糧九輪釀製工藝、四家武術、頂碗舞、皮影戲、木塑畫、麥稈畫等非遺項目,涉及省、市級非遺傳承人20餘人。

線路二:此路線包含河西寶卷、四家武術、頂碗舞、皮影戲、木塑畫、麥稈畫、張掖地方風味小吃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涉及省、市級非遺傳承人10餘人。

四、線路特色簡介

線路一:

1.河西寶卷(張掖卷)民聯鎮太和村傳習所:體驗國家級非遺項目《河西寶卷》,感受寶卷中尊老愛幼、規勸孝道、隱惡揚善、見義勇為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河西寶卷傳習所和太和武術傳習所,定期有序開展傳習活動,帶徒傳藝,培養新人,積極開展寶卷展演、展示活動。

2.濱河酒廠九輪九糧九輪釀製工藝:在傳承源於漢代民樂九醞坊「九壇春酒法」的基礎上創建而成的釀酒工藝。該工藝分段細密,流程清晰,銜接嚴謹,運行穩定,酒質優良。整個工藝遵循了自然生香、自然培甜、自然老熟的生成原理,各項工藝指標均達到目前國內白酒釀造工藝的領先水平,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民俗藝術館:位於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民俗文化展廳和農耕文化展廳分別展出國家級非遺項目河西寶卷,省級非遺項目皮影戲,市級非遺項目霸王鞭、麥稈畫以及木塑畫、民間刺繡、八仙燈會、麵塑、氈祅、氈帽、氈靴等。在這裡你可以進行一場非遺深度游,感受木塑畫、麥稈畫等民間文化,細觀河西寶卷、四家武術、頂碗舞的魅力。

4.南古上花園戲台:南古上花園戲台位於民樂縣南古鎮上花園村中央,始建於明國十年(1921)。脊為硬山頂式,舞台整個結構為上有飛檐斗拱,下有木質底圈樑,四梁八柱,莊重穩健,對研究古代建築有較高價值。

5.豐樂張滷雞:品嘗市級非遺項目豐樂張滷雞。豐樂張滷雞是民樂縣豐樂鎮張滿村村民張吉榮自創的一門獨家滷製方法。這種雞色香俱全,吃起來香美爽口,味道獨特,自成一味,深受當地群眾及周邊縣區人們的青睞,不少外籍食客也慕名而來。

6.民樂古城:地處民樂縣城西北側,主要建有民宿民居、茶樓、戲曲(省級非遺項目皮影戲)傳承基地、書法創作基地等設施。常態化開展秦腔、社火等非遺展演。

線路二:

1.河西寶卷(張掖卷)民聯鎮太和村傳習所:體驗國家級非遺項目《河西寶卷》,感受寶卷中尊老愛幼、規勸孝道、隱惡揚善、見義勇為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河西寶卷傳習所和太和武術傳習所,定期有序開展傳習活動,帶徒傳藝,培養新人,積極開展寶卷展演、展示活動。

2.民聯寄宿制小學非遺傳習所:將省級非遺項目頂碗舞納入到學校課後服務體系,進行《頂碗舞》的教學,目前形成了陣容強大的表演團隊。除了頂碗舞社團外,學校先後將四家武術、霸王鞭、剪紙、麥稈畫等多個省、市、縣級本土「非遺」項目列入學校特色課程,傳承非遺文化,場面蔚為壯觀。

3.金陽光生態農業觀光園(3A):位於民聯鎮政府以北沿洪平路6公里處,園內可以親身體驗田園生活,感受鄉村樂趣,樂享恬靜與安逸,還可以品嘗到民樂最地道、最獨特、最經典的手抓羊肉、粉湯、和亭子、青稞面搓魚等非遺特色小吃,體驗其在原料搭配、工藝製作、口感風味等鮮明地域特色,暢享非遺美食文化。

4.麥稈畫非遺就業工坊:麥稈畫非遺就業工坊位於民樂縣洪平公路邊楊莊村橋頭,2019年被命名為省級非遺就業工坊。主要以市級非遺項目麥稈畫製作技藝傳承及培訓為主。

5.童子寺:位於民樂縣城10公里的民聯鎮童子垻水庫北岸,其石窟是民樂縣僅存一處開鑿較早、保存較為完整的佛道教共生洞窟。遊客登臨童子寺窟山頂,既可欣賞風光旖旎、氣象萬千的美景,又可領略童子寺山門、觀音殿、羅漢殿、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的雄偉壯麗,是一處景象壯觀、氣勢非凡的梵宮福地。

6.民樂古城:地處民樂縣城西北側,主要建有民宿民居、茶樓、戲曲(省級非遺項目皮影戲)傳承基地、書法創作基地等設施。常態化開展秦腔、社火等非遺展演。


提示聲明

1.金張掖旅遊微信公眾號內容文章旨在宣傳張掖文化旅遊,只用於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因條件所限,轉載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繫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繫添加。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私信「金張掖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6-8681209,我們將及時刪除。




來源: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編輯:陸泊涵

審核:李鶯 鍾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