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一少年回顧事件簿

總華探長陶晴賢 發佈 2023-05-05T17:55:11.229913+00:00

談起《畫王》這個啟蒙雜誌,相信所有八零後都無人不知,但要說《龍王》的話,估計就沒幾個人知道了。自從《畫王》夭折之後,漫畫雜誌的真空地帶很快就被各路風格相似的山寨雜誌占領,內容設計上與《畫王》相似,就是將市面上流行的日漫截取部分章節後,塞到一份雜誌中連載。

談起《畫王》這個啟蒙雜誌,相信所有八零後都無人不知,但要說《龍王》的話,估計就沒幾個人知道了。自從《畫王》夭折之後,漫畫雜誌的真空地帶很快就被各路風格相似的山寨雜誌占領,內容設計上與《畫王》相似,就是將市面上流行的日漫截取部分章節後,塞到一份雜誌中連載。

《龍王》就是其中一家,除了封面好看外,裡面的內容基本是一鍋帶翔的炒飯,由於這些出版社弄到手的漫畫章節都是日文,編輯們估計對日語是一知半解,因此翻譯大部分是狗屁不通,甚至覆蓋日文的白框都弄得粗暴無比,連部分畫面都被蓋住了。

不過當時正是日漫的風口期,如同雅達利的那句名言——我往卡帶裡面塞坨X都能賣得出去,因此大家都這麼將就著吃了。比較幸運的是,當時《龍王》連載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用的是東立的港版,儘管也用簡體中文覆蓋,可好歹不用胡亂翻譯了,字面意思非常地清晰。

就這樣,看慣熱血打鬥漫畫的我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偵探懸疑漫畫,《龍王》連載的第一個故事就是《歌劇院殺人事件》,歌劇院怪人的電影雖然在明珠台看過,但印象就是一幕三流的歐洲時代劇,但被漫畫人物演繹一番後,B格仿佛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第一次看到這種漫畫風格的我,馬上就著迷了,甚至絞盡腦汁地分析誰有可能是兇手,每天放學都會繞一轉書攤,看看新的《龍王》出了沒有。過了大約半個多學期吧,總算是把《歌劇院殺人事件》追完了,兇手的真身也讓我意外,沒想到這貨居然就這麼一天到晚跟著偵探大人,還煞有介事地分析案情,確實夠諷刺的。

意猶未盡的我自然希望追下一宗案子,可沒想到《龍王》居然也掛了,失望之餘只好到處跑漫畫店,看能不能找到全套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皇天不負有心人,很快就讓我找到東立港版的 File 系列。一共有27本,每本賣4.5元,買下這堆東西要一百多塊,在當時看來是個不少的支出,相當於四盒V高達模型(參看《偽高達模型愛好者的收藏品》)。

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後來一咬牙就全啃下來了。這裡面有個小插曲,當時不知為何這套中間缺了21集,本來想換個地方買,可能老家是小城市的緣故,除了這家以外都沒找著。這老闆看我有心買,於是拍胸脯說一定給你找全了。

等按約定的時間再來時,老闆找了一家雜牌出版社的21集作替代,除了封面不同外,書本大小和內容都一樣。買回家後我便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跟今天通宵追劇一般。

後來上大學去了廣州,能看到的漫畫種類就更多了,金田一的其他故事也可以輕易在各種借書店找到,除了正傳外,短篇我也沒放過。

不得不說,金田一系列最精彩的部分都集中在 File 系列。Short File 和 Case 系列雖然不能算差,但感覺案件架構和編排已經套路化,你或許猜不出兇手是誰,但各種熟悉的台詞和玩梗已經讓人有點審美疲勞。于是之後就慢慢就對金田一系列失去興趣,第二部和後面的故事基本是淺嘗輒止。

PS:金田一系列四大套路:

一,很多案件都是在與外界隔絕的相對封閉環境下發生的連環殺人事件。

二,多與當地流傳的民間習俗、都市傳說、怪談或神秘傳聞相關聯。

三,犯人經常利用建築物和設施的結構、當事人的心理暗示設置詭計。

四,作品中的被害者多與過去發生的事件有關,復仇往往成為犯人的作案動機。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第一部(正篇26集,短篇6集)由傳說中的「三巨頭」——金成陽三郎、佐藤文也、天樹征丸合作完成,也是讀者公認最好看的部分。從第二部開始,金成就離開了團隊,連畫風都有了很大的轉變——每個人物的身材都變得清瘦高挑了,這讓我感到很不習慣,仿佛看了盜版一般。

時間不知不覺地來到今天,自己已經從一名中學生變成中年老爹,就像進入到《金田一37歲之事件簿》中的世界。剛好我們倆口子都是金田一的愛好者,又碰上金田一的復刻愛藏版打折,於是將這套書買了下來。

一方面是為了懷舊,另一方面是中學時代買的那套紙質已經發黃,而且還是當年流行的A6本(便攜、上課偷看不容易被發現),對於老眼昏花的中年大叔來說,實在不適合閱讀。想重溫裡面的內容,看A6本眼睛會累得不行,而看愛藏版的A5本顯然要舒服得多,最重要的是紙質好、印刷細膩,不管是收藏還是閱讀都是不二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