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突破2萬噸 中海油高溫取芯技術填補國際空白 浙江寶綠特食品級rPET生產線獲FDA不反對函

中國化工信息週刊 發佈 2023-05-05T21:48:33.794664+00:00

國內要聞工信部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近日,國家標準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快制修訂氫燃料品質和氫能檢測等基礎通用標準,氫和氫氣系統安全、風險評估標準,氫密封、臨氫材料、氫氣泄漏檢測和防爆抑爆、

國內要聞

工信部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近日,國家標準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快制修訂氫燃料品質和氫能檢測等基礎通用標準,氫和氫氣系統安全、風險評估標準,氫密封、臨氫材料、氫氣泄漏檢測和防爆抑爆、氫氣安全泄放標準,供氫母站、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安全等氫能安全標準,電解水制氫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標準,煉廠氫製備及檢測標準,氫液化裝備與液氫儲存容器、高壓氣態氫運輸、純氫/摻氫管道等氫儲輸標準,加氫站系統及其關鍵技術和設備標準,燃料電池、冶金等領域氫能應用技術標準。


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產量突破2萬噸

近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田復興區塊頁岩油生產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產油突破2萬噸,呈現「氣油並進」的良好局面。涪陵頁岩氣田復興區塊橫跨重慶市梁平、豐都、涪陵等5個區縣,是四川盆地侏羅系陸相頁岩油氣富集的重要區域,該區塊初步計算油氣資源量超萬億立方米。涪陵頁岩氣田位於重慶市涪陵區,2012年12月開始建設,2014年3月進入商業開發,是川氣東送管道重要氣源之一,也是我國首個進入商業開發的大型頁岩氣田,已為長江經濟帶沿線70多個城市送去了綠色清潔能源。


浙江寶綠特食品級rPET生產線獲得FDA不反對函

近日,浙江寶綠特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發出的回函,對其所申請的物理回收線生產食品接觸級rPET給予了確認。在C-G使用條件下(COU),其生產線所生產的rPET可用於製造100%消費後(PCR)再生含量的食品接觸材料。這張不反對函已經可以在FDA的再生塑料不反對函(NOL)列表當中被看到。此外,伊士曼的化學回收法生產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也出現在最新發布的NOL列表當中,這可能是該公司為其將產品推廣到飲料PET瓶當中奠定基礎。其中,該產品的應用條件是這樣被描述的,「作為單體可用於生產接觸食品的PET和其他聚酯」。


中國海油高溫取芯技術填補國際空白

近日,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高溫電驅式小井眼大直徑旋轉井壁取芯儀在渤海油田再次應用成功,儀器一趟入井取芯39顆,作業井溫接近170攝氏度,填補了高溫深層小井眼大顆粒岩芯獲取技術的國際空白。為滿足油氣勘探對大直徑岩芯的地層數據完整性需求,中海油服油田技術研究院技術團隊依託中國海油「超高溫高壓電纜測井系統」項目,通過多輪技術攻關,研製出了全球首創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適用於6寸井眼的高溫取芯技術裝備。據介紹,該技術採用自主首創的電動直驅技術,突破了高可靠高精密鑽頭運動軌跡小型化控制技術、高溫高效電動直驅取芯技術、適用於小井眼的插裝式高可靠井下岩芯精確區分技術、高溫大功率控制技術等難題,儀器耐溫達205攝氏度、岩芯直徑1.5英寸、長度2.15英寸,一趟下井可收穫岩芯60顆,獲得4項國際專利,儀器性能指標達到國際標準。與此同時,該儀器在渤海油田多口探井成功應用,取芯成功率100%,解決了深層潛山地層6英寸井眼岩芯獲取的難題。

國際要聞

巴斯夫與瑞士KRONO合作開發創新產品

近日,巴斯夫公司和瑞士KRONO集團通過提供更多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和工藝來進一步強化他們的長期合作關係。隨著新產品的開發和產品碳足跡(PCF)的計算,這兩個合作夥伴正在共同努力減少人造板行業的碳足跡。通過使用巴斯夫的Kauramin® BALANCE,瑞士KRONO集團率先生產出一種創新設計的地板:瑞士KRONO集團的新型生物複合材料產品,其主材部分由80%的木材製成,由於使用了巴斯夫的Kauramin® BALANCE,其PCF比傳統產品至少低了30%。


吉寶與埃克森美孚合作開發新加坡低碳氫和氨

近日,新加坡吉寶基礎設施(Keppel Infrastructure,即KI)和埃克森美孚亞太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在新加坡開發可擴展的商業和工業應用的低碳氫和氨。KI是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和運營商吉寶集團(Keppel Corp.)的基礎設施部門。兩家公司之間的諒解備忘錄是在新加坡政府於去年10月啟動國家氫戰略之後簽署的,該戰略希望到2050年氫將滿足新加坡一半的電力需求。


零排放電力推進油船「Akari」號交付

近日,日本船企聯合建造的第二艘世界首制零排放電力推進油船「Akari」號也正式投入運營。據了解,「Akari」號由Asahi Tanker委託井村造船建造,該船全長62米,寬10.3米,深4.70米,總噸位約497噸,航速10節,貨油艙容積1279立方米,電池容量3480kWh,入級日本船級社。與首制船「Asahi」號相同,「Akari」號也搭載了川崎重工開發的電力推進裝置,以相當於100輛電動汽車所使用的大容量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源。在貨物裝卸、停泊/離泊和航行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由鋰離子電池提供動力,從而實現零溫室氣體排放。此外,與傳統油船相比,新船也可以節省發動機維修等維護費用,5年間大約能節省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5.72萬元)開支,同時還能減少噪音和震動。這兩艘船均將部署在東京灣內使用,以川崎港為基地為遠洋船舶提供重油燃料。該型船能夠在川崎港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充電,在10小時充滿電的情況下能夠續航距離為100公里左右,夜間充電白天航行。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本文僅供參考、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