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總統阿連德:抗美圖騰人物,面對美國挑亂,手持步槍戰鬥到死

星火彪waroh 發佈 2023-05-06T01:49:01.564024+00:00

從90年代開始,每年的9月11日,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總統府「拉莫內達宮」外都會聚集一群人,他們扛著紅旗,拿著標語,舉著前總統阿連德的畫像。

從90年代開始,每年的9月11日,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總統府「拉莫內達宮」外都會聚集一群人,他們扛著紅旗,拿著標語,舉著前總統阿連德的畫像。

這些人有老有少,他們會在拉莫內達宮外點起蠟燭,並高唱《人民力量之歌》,他們舉著的橫幅上寫著「不朽的薩爾瓦多.阿連德」。

阿連德總統是智利第一位民選總統,他還沒來得及完成自己的第一個任期,就被軍方的政變殺死。

儘管阿連德是個文官,早年曾從醫,步槍從不是他的武器。但阿連德在政變里捍衛總統權力,捍衛法律的尊嚴,最終帶著親信手持AK在拉莫內達宮戰死。

因為這一天也是9月11日,所以該事件也被稱作「智利911」。

殺死阿連德的人,是智利陸軍司令皮諾切特,他和美國人合作,在CIA的幫助下推翻阿連德,因為阿連德的社會主義性質政府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利益。

但在智利的短暫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則阿連德是個英勇的犧牲者,貧苦農民和工人階層都十分懷念這位總統。

在整個南美,阿連德也是左翼運動的圖騰,他手持AK的照片就是革命的化身。

那麼,阿連德是怎麼上台的,上台後都幹了什麼?美國又為什麼能挑動智利軍方發起革命?阿連德到底是戰死的,還是自殺的?

一、智利社會主義的旗手:阿連德

薩爾瓦多.阿連德,智利前總統,因在1973年政變中的強硬表現而被世人熟知。

阿連德出生於1908年,其家族生活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附近的瓦爾帕萊索城,父親老阿連德是一名律師,收入不菲,所以阿連德早年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童年時代,阿連德學習出色,他曾想和父親一樣成為一名律師。但在中學時代,阿連德開始接觸南美流行的「無政府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阿連德自己回憶,最初接觸這些東西時他才16歲,雖然不太懂其中的道理,但這些書籍仿佛對矛盾尖銳的智利社會給出了解釋,這讓他著迷。

進入17歲,阿連德短暫參軍,一年後進入智利大學學醫,一直學到醫學博士。

那時的智利大學思想環境更加寬鬆,阿連德在這一時期真正參與了無產階級的學生組織,並被推選為領導人。

20世紀30年代的智利學生們其實還沒發展到革命這一步,他們反對的是軍隊獨裁政府。

1933年,阿連德和同道者們創立了「智利社會黨」,向國會發起衝擊,同時他還是一名醫學博士,曾在家鄉工作多年。

1937年,阿連德進入政府工作,此後整整30多年,阿連德都作為議員在聖地亞哥工作,他為教育平等和女性平權奔波,積累了一定名聲。

在這30年間,阿連德也成長為智利社會黨的領袖,將「在智利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作為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

50-60年代,阿連德曾三次參選總統,但都功敗垂成。直到1970年,他才在左派大聯盟支持的競選中獲勝,成為智利總統。

阿連德的勝利,其實和當時的國際環境,以及智利國內的階級矛盾都有關係。

70年代正是國際共運的高潮期,智利底層人民都或多或少接觸過共產主義思想,農民、工人這些階級對社會主義有一定嚮往。

70年代的智利國內的確貧富差距大,國家收入少,債務高,外國人和買辦、政客非常有錢,工薪族卻為了三餐而奔波。

智利政府當時還欠著21億美金的債務,是世界人均債務最高的國家之一,而且最大的債主是美國。如此龐大的債務導致智利很難翻身。

至於美國,卻控制著智利一半的大公司,美國資本藉此深入智利經濟的方方面面,榨走大量財富。智利本身還要從外國進口商品,主要也是從美國,等於美國一家就剝削智利兩次。

智利人民對於國家銀行、通信、採礦等行業被外國控制不滿,代表就是美國的跨國礦企安納康達礦業和肯尼科特礦業,兩家公司的利潤驚人,遠高於同行業的國際平均水平。

左派報紙天天宣傳這些信息,讓智利人民積攢了不少怒火。

在這種情況下,阿連德上台了。

其實在50-60年代,阿連德不是沒有能力當總統,只是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國內的資本家和美國都不願意讓他勝選,所以百般阻撓。

阿連德上台時已經超過60歲,但他仍然信心滿滿,帶著自己的政府大搞社會主義改革,擁抱社會主義世界。

阿連德政府的「三板斧」就是土改、企業國有化、福利制度,爭取在3-5年把智利帶入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都對此支持。

美國CIA則在阿連德上台後立刻得到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命令:

「使出任何方式,搞垮阿聯德政府。」

二、一場激進改革,讓智利陷入動盪

阿連德上台時62歲,身體狀況還不錯,智利總統的任期是6年,看起來他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搞自己的改革。

但美中不足的是,智利總統無法連任,加上國內的阻撓勢力和美國勾結,阿連德也怕自己的理想無法完成。

所以阿連德政府的改革講求速度,這一點害慘了智利。

剛上台,阿連德就對美國資本開刀——當年年底,阿連德政府收回美國控股的銅礦,並對其他美國控股公司發出警告,他們的企業也會被國家徵收。

其實,這種「沒收海外資本」的行為,在很多爆發共產主義革命的國家都有出現。

但以前發生這些事兒,一般是暴力革命時期,外國人沒法反抗,阿連德是和平上台的,他這樣做顯然有點不合時宜。

根據史學家分析,阿連德如此激進,是因為心裡太過憋屈,盛年時期三次鎩羽而歸,讓他對改革的熱情太過熾盛。

沒收海外資本後,阿連德政府開始搞醫療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給窮人免費醫療,並在教育領域剔除宗教。智利作為一個天主教國家,阿連德這一行為非常大膽。

由於前期改革獲得了民眾的支持,在一片掌聲中,阿連德開始了更強硬的土地改革和物價控制,這兩招讓民心大振,可卻摧垮了智利的經濟。

在阿連德之前,智利政府就在慢慢搞土地改革,給農民分地。但阿連德政府比較強硬,只要有人的土地超過40公頃,多出的部分就會被國家沒收,分給農民耕種。

這等於是把智利全國四五千個大種植園主送上了絞刑架。

法令一出,農民們歡呼雀躍,甚至自行「搶地」,和地主發生衝突,常鬧出人命。

上台第一年,阿連德政府就得到了250萬公頃的土地,然後分出一部分給農民,再用一部分搞社會主義農莊。

最後,阿連德採用計劃經濟的方式,提高工人的基本工資,卻限制物價,甚至「標定物價」,不許變動。此舉確實提高了國民的消費能力,商店很快被掃空,人人家裡擺滿了新物件。

按理說,市場這麼熱,工廠應該趕緊補貨,並擴大生產繼續招人。

但現實卻相反,商店賣光貨物後一直空著,老百姓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是農業上的無序。

大地主倒了,小農多了,合作社也多了,但因為失去了以前地主給農業投入的資金、技術、設備,小自耕農耕作沒有機械化的效率高,智利的農產品居然在1931年減產30%。

諸如小麥這種主要作物甚至減產一半,麵包價格大幅上漲。

而在工業方面,阿連德政府將幾百家本土和外資企業「國有化」,這些企業不僅有鐵路、礦產、冶金、汽車這些大企業,還有紡織業、食品加工業、外貿業這些輕工。

這些公司國有化後,國家派人統領生產,官員們外行領導內行,造成很多企業失去秩序,生產縮水。

這種情況下,阿連德政府還要求國企擴大招工,多招人手好給工人發福利,最終導致很多公司崩潰停工。

1971年,智利經濟非常輝煌,但這都是發錢發出來的。可僅僅一年之後,智利就病倒了。

企業崩潰,讓大量工人失業,商店貨架空空,城市中產怨言很大。市民最後霸占了城市,到處示威,其中婦女頂著鐵鍋要糧食的遊行,被世界各國爭相報導。

到了1973年,智利通貨膨脹超過600%,失業率到達歷史高點,外債增加10億,阿連德的改革算是失敗了。

三、無論怎麼犧牲,阿連德都是戰士

在智利內部改革不太成功的情況下,美國抓住機會,在全世界孤立智利。又因為阿連德沒收了海外資產,一些跨國企業在歐美提起訴訟,狀告智利政府侵犯國際商業安全。

最後,美國帶著一票資本主義國家停止進口智利礦產,並限制出口商品,讓智利的困局雪上加霜。

阿連德時代的智利作為一個「准社會主義國家」,他們向包括中蘇在內的很多社會主義國家求援,的確獲得了支持。

但歸根結底,智利改革失敗了,國家快要停轉,一點外援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1973年初,阿連德政府眾叛親離,老百姓也不再支持他了,智利社會黨、智利共產黨等一群左派組成的聯盟崩潰,他本人的支持率掉到谷底。

當年6月,軍隊發生叛亂,好在被政府鎮壓,但議會已經改組,阿連德的敵人——基督教民主黨和同盟黨控制議會,隨後阿連德被彈劾,法理上已經下台。

阿連德曾允諾下台,可是他堅持在下台前要進行公投,讓人民決定智利的未來。

奈何美國人等不了那麼久,美國CIA早就在智利活動,智利的大罷工、遊行等活動到處是CIA的影子,民間的遊行領導人很多是CIA的線人。

CIA在智利軍隊裡也有很多盟友,他們花費重金買通軍官,並允諾美國政府的支持,讓他們起兵造反。

1973年9月11日,智利陸軍司令皮諾切特發起政變,陸軍圍攻首都聖地亞哥的總統府,阿連德和護衛隊手持武器,頭戴鋼盔死守拉莫內達宮。

在當天中午,阿連德在拉莫內達宮留下了最後一張照片。

當天晚些時候,智利陸軍強攻拉莫內達宮,阿連德中槍死亡。

對於阿連德的死,智利的左派和智利軍政府有不同的說法。

左派說阿連德是戰死的,他手上拿著卡斯楚訪問時送給他的AK步槍,在和陸軍交戰中被子彈打死。而智利軍政府說阿連德死於自殺,在最後走投無路時,他拒絕投降,用AK自殺。

根據阿連德的私人醫生帕特里西奧.吉洪的回憶,阿連德的確是自殺的——當天在軍人攻入總統府後,阿連德讓他們去投降,自己則去了二樓,然後扣動扳機自殺。

阿連德死後,皮諾切特上台,叫停了民選體制,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獨裁。

皮諾切特將阿連德秘密安葬,連埋葬地點都不公布,他們害怕左派會把他的墓地當做聖地。一直到90年代軍政府下台,阿連德才重新安葬到首都聖地亞哥的公墓。

智利左派認為:「無論是戰死還是自殺,阿連德都是個戰士。」

在90年代後,智利的左派每年都紀念阿連德,並在首都進行遊行。

雖然阿連德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讓底層人們看到了國家政權「改頭換面」的希望,他收回的海外資本,幫助智利在20世紀末走向獨立,間接促進了智利的繁榮。

如今的阿連德已經成為拉美地區左翼運動的圖騰,代表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抗爭。

智利政府也把阿連德視為國家的英雄,現在每個訪問拉莫內達宮的遊客,都會看到阿連德的畫像,聽導遊講述他一生的事跡。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智利阿連德的社會主義》,李揚

2、《美國干涉智利阿連德政府的原因分析》,賀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