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的家鄉情(王彥博)

衡水凌煙閣 發佈 2023-05-24T12:50:44.550346+00:00

「親愛的家鄉土地,在你的廣闊豐厚的胸膛上,河流是你身體裡沸騰的血液,奔走和勞動的動脈,是你的奮發激烈的情感,你用乳汁保證了田園的豐收,每當看到你,就看到你孕育的偉大和富庶了……」

「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親愛的家鄉土地,在你的廣闊豐厚的胸膛上,河流是你身體裡沸騰的血液,奔走和勞動的動脈,是你的奮發激烈的情感,你用乳汁保證了田園的豐收,每當看到你,就看到你孕育的偉大和富庶了……」

  這兩段文字是筆者從孫犁的作品中摘選的,簡約的字裡行間,濃縮著他的赤子情懷。他的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子午鎮(大子文鎮化名)里的麥芒等主要人物原型,我們今天依稀可辨;《鐵木前傳》裡的木匠、《鄉里舊聞》中的許多人和事,似乎都能從今天的家鄉找到影子。這顯然是作家的文學創作,但愛家鄉定然是孫犁操筆成篇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孫犁有好長一段時間在病中。但十多次回到家鄉,他都有自己的規矩:離村一里,下車步行,到得莊內,見叔喊叔,見兄喊哥,對小輩不熟的也停不下來,用純正的家鄉話問是誰家的子弟,以便按輩分稱謂;住在舊居,他一方面接待前來拜訪的各方人士,另一方面把很大精力放在看望烈軍屬、革命前輩、黨員、幹部上。走訪張家李戶,他用隨身帶的小本時刻記下百姓的故事,並許願鄉親們,「一定要把咱這村和你們寫入我的書中,想你們就看書……」

  1963年,一場洪水把孫遼城沖得房倒屋塌,村里村外一片汪洋。剛剛退水,孫犁就耐不住思鄉情結,坐汽車倒馬車輾轉回村(當時火車不通,汽車只到河間縣)了解災後情況。當他目睹村里人心安定,團結抗洪,今天這家起新房,明天那戶圍院牆的場面,一口氣住了兩個月。離開家鄉後,他又請來攝影記者,把大水過後村裡的巨大變化一一攝入鏡頭,留存身邊,聊補思鄉之情。

  上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大,孫犁的身體漸漸不適。針對常常訪客盈門應接不暇的狀況,做出了「來客談話時間請不要超過20分鐘」的「規定」。有一次,村里劉樹欣到天津辦事,出於對老鄉的敬仰前去看望。落座看到壓在桌下的「規定」條幅,沒嘮幾句便要起身告辭。孫犁感覺奇怪,忙問原因。當劉樹欣說明孫犁健康要緊時,孫犁哈哈笑道:「鄉親例外,鄉親例外,鄉親例外!不但談話時間可以延長,另外多少年來,我還有兩個『規矩』:第一是我這裡吃住都不方便,鄉親們來了,都得到我指定的地方餐宿,費用我拿,不聽安排,我可生氣。第二,一般來客,我送出屋門,鄉親們來了,我一定要送出大門……」就這樣,孫犁一直和劉樹欣談了個把小時。

  孫犁對家鄉的教育懷有特殊的感情,每次回家都要到村里小學看望師生。他家有5間北房,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一直交由村里無償使用。1988年8月,孫犁從侄子的信里了解到村里準備翻建校舍,就與家裡人商量好,修書邀請家鄉負責同志前去。當村里4名代表趕到他的住處時,孫犁說:「村里修學,我該出力,我決定把祖傳的5間磚房和1000元現金,都交給你們,千萬要收下我這個老安平的一點心意!……」

  在許多人看來,孫犁雖有一手「楷魏」結合蒼勁秀雅的書法,但很低調的他一直以自己感悟到的「大道低回」「大味必淡」為立身準則,很少為別人題字簽名。他身居津城半個多世紀,求字者不計其數,但他很少動筆墨。面對家鄉建學校的要求,他雖然起初也不應,後來還是以「家鄉的事我得辦啊」開了口子:

  1992年春天,安平歷史上第一座教學樓拔地而起,孫犁面對家鄉父老期待教育快速發展的殷殷希望,一連三天,寫了多副「安平中學」的榜書題字,寄回故園選用;

  1993年秋,孫犁家鄉所在的大子文鎮,由農民集資興建的教學樓竣工。1992年時鄉領導曾赴津求墨,孫犁先拿出500元「管飯」,後又飽情足意地寫了「大子文鄉中學,壬申年孫犁題」的橫、豎兩種排列的愛鄉之作;

  1994年,一本反映抗戰時期安平縣成立農民保家獨立團的專著封筆。幾個居津的博陵後生冒昧來到孫犁家,求「老鄉」題寫書名。孫犁叫來人稍等,親自動手研墨,落筆滿足了小字輩的願望。

  之後,孫犁又先後為《安平縣誌》、「安平縣人民公園」、《滹沱河風雲》「孫遼城小學」等留下了墨寶,寄託了自己思戀故土的真情。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