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美國銀行業壓力較大,存在美聯儲年內降息的概率

金融界 發佈 2023-05-24T20:57:42.151612+00:00

文丨明明 周成華從全美銀行數據來看,美國銀行業資產端與負債端均面臨較大壓力,預計將持續的存款流失問題會進一步增加銀行的經營壓力與流動性壓力。同時,銀行持有的商業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敞口,證券投資未實現損失較高為普遍性問題。

文丨明明 周成華

從全美銀行數據來看,美國銀行業資產端與負債端均面臨較大壓力,預計將持續的存款流失問題會進一步增加銀行的經營壓力與流動性壓力。同時,銀行持有的商業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敞口,證券投資未實現損失較高為普遍性問題。但考慮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金融市場發展較為健康,監管機構應對更具經驗,此輪美國銀行業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低。但銀行業廣泛的壓力或將推動信貸加快緊縮,進而未來勞動力市場或快速走弱,因此預計存在美聯儲年內降息的概率。

▍負債端:存款嚴重流失趨勢較難停止,美國銀行業流動性壓力持續增加。

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儲戶對存款安全的擔憂情緒較重,中小銀行在矽谷銀行風波後面臨存款流失問題比較嚴峻。此外,需注意本輪危機擠兌速度遠超於此前危機時期,若發生風險事件,則銀行會面臨較大的流動性衝擊挑戰。雖然銀行可以通過抵押借貸、使用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填補流失的存款,但這將使銀行利潤空間被擠壓。考慮到美聯儲短期內較難降息,預計存款流失問題仍將持續增加美國銀行業流動性壓力。此外,從全美銀行數據來看,截止2022Q4,實際上存在一些資產規模大於500億美元的銀行未受存款保護的存款金額占比高於90%,也有部分更大規模銀行的未保險存款占比在75%以上,例如花旗集團。並且FDIC對於美國存款的保護能力實質上較為有限。

▍嚴監管下大型銀行流動性儲備較充足,較多中小銀行儲備水平較低,需注意美國中小銀行面對流動性衝擊的脆弱性。

從全美銀行業數據來看,截止2022年四季度,美國銀行業主要準備金儲備占存款比率處於較低水平,總資產低於500億美元的小銀行小銀行該比值分布明顯右偏,較多銀行該指標水平較低。而銀行持有的高質量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重在2022年快速下降,非全球系統重要性且非大型銀行該指標接近疫情前水平。

▍房地產貸款存在不低的損失風險,證券投資未實現損益普遍較高,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

一方面,2022年以來商業房地產價值大幅縮水,商業房地產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商業房地產貸款存在不低的損失風險。另一方面,銀行證券投資未實現損失大幅侵蝕銀行普通股一級資本的現象具有普遍性,非頭部銀行未實現損失規模更大,而小銀行存貸比卻更高、擠兌風險更高,未來小銀行證券未實現損益或構成較高的流動性壓力。

▍此前金融監管放鬆埋下隱患。

2018年《促進經濟增長、放鬆監管要求、保護消費者權益法案》放鬆金融業監管,提高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總資產判定下限閾值,我們認為為近期的銀行危機埋下了隱患。同時,後續監管放鬆的政策讓中小銀行可以選擇不將AOCI計入CET1資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未實現損益是AOCI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存在被高估的可能性。

▍但以史為鑑,此輪美國銀行業引發系統性風險概率較低。

當前美國居民住房抵押貸款違約風險較小,金融機構持有的MBS安全性較高。同時,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金融市場發展較為健康,政府、貨幣當局和監管機構應對危機的經驗更為充分、救助更具針對性並且政策工具箱充足。雖然銀行業資產端和負債端普遍承壓,但美國銀行業高度集中,而對於大銀行的監管標準嚴格,其抗流動性衝擊的緩衝較為充足,因此此輪最終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較低,但仍需關注銀行在商業房地產的風險敞口。

▍存在美聯儲年內降息的概率。

存款流失背景下,存款派生能力減弱,未來美國信貸緊縮幅度令人擔憂,料其對經濟負面影響將逐步顯現。預計美國銀行業壓力將持續,美聯儲6月及以後不再加息概率較高。信貸緊縮或導致勞動力市場快速走弱,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三個月均值或於今年四季度下觸至10萬人左右,因而存在美聯儲年內降息的概率,降息時點或將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

▍風險因素:

美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或流動性風險超預期;美國通脹超預期;美國貨幣政策超預期;地緣政治風險超預期等。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