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下沉,海平面上升,適合人類的居住地正萎縮!全球變暖讓「物種滅絕危機」加劇

紅星新聞 發佈 2023-05-25T02:16:26.221558+00:00

一項發表於《地球的未來》雜誌的研究顯示,由於超100萬座建築的總重量,紐約正以每年1到2毫米的速度下沉,部分地區甚至能達到每年下沉4.5毫米!

一項發表於《地球的未來》(Earth’s Future)雜誌的研究顯示,由於超100萬座建築的總重量,紐約正以每年1到2毫米的速度下沉,部分地區甚至能達到每年下沉4.5毫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下沉,紐約市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城市的下沉、海平面的上升,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紐約 資料圖片 圖據中國新聞網

此外,根據一項發表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如果按照當前全球變暖的速度,再考慮到人口增長速度,到2030年,全球將有20億人生活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年平均氣溫高於29℃的地方。而到2090年,這一數字可能增至37億。

全球變暖不僅將使人類生存環境變得更為惡劣,也對野生動物造成了威脅。根據一篇發表在《生物評論》(Biological Reviews)雜誌的研究表明,全球野生動物減少的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中要嚴峻得多,甚至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正面臨「地球第六次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局面。

建築總重超7620億公斤

紐約每年下沉1~2毫米

報導稱,在經過對紐約市五個行政區約108萬座建築物的計算測量後,研究人員得出這些建築物的總重量超7620億公斤,相當於190萬架滿載的波音747-400。在經過模擬以及與衛星數據進行對比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湯姆·帕森斯得出結論:紐約正以每年1到2毫米的速度下沉,部分地區甚至能達到每年下沉4.5毫米。

除了下沉,紐約市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上升8英寸至30英寸(20~76厘米),將給這座城市帶來更大的麻煩。此外,由於人為引發的氣候危機,科學家們預計會出現更頻繁、極端的降雨事件,例如東北風暴和颶風。「紐約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沿海地區之一,其大部分關鍵基礎設施都位於地勢較低的沿海地區。」美國地球物理學者索菲婭·科爾森指出,全球的海平面都在上升,海岸線正在發生變化。

湯姆也表示,城市下沉並不僅僅是紐約市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2022年9月的一項數據顯示,在48個人口最多的沿海城市中,有44個城市的下沉速度快於海平面上升速度。不過,他同時指出,城市建築物的重量並不是造成城市下沉的唯一原因,「地表土質鬆軟、過度抽取地下水也有可能造成類似情況。」

全球氣候變暖

人類與野生動物將面臨生存風險

全球變暖不僅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還可能讓人類乃至野生動物面臨生存風險。研究顯示,如果按照當前全球變暖的速度,再考慮到人口增長速度,到2030年,全球將有20億人生活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年平均氣溫高於29℃的地方。而到2090年,這一數字可能增至37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蒂莫西·雷登認為,未來將有三分之一的人類生活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未來人類的居住區域將發生大規模重組。

↑一種生活在巴拿馬的青蛙,其種群規模在快速下降

研究認為,適宜人類生存地域的年平均氣溫應該在13~27℃之間。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7℃,那麼印度、奈及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巴基斯坦將成為人口暴露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最多的5個國家。如果按照最壞的結果,即在本世紀末全球升溫3.6℃,甚至是升溫4.4℃,全球一半人口將生活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這將構成「人類生存威脅」。高溫不僅將造成極端天氣的出現,還可能造成疾病傳播速度加快、作物產量降低等後果。

此外,氣候變化引起的全球變暖,也對很多物種的生存情況產生威脅。據悉,有研究分析了全球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昆蟲在內的7萬種物種的生存情況,結果顯示,有48%的物種種群規模在快速下降,只有不到3%的物種種群數量在增加。從種類上看,兩棲類動物受影響最嚴重;從地區來看,熱帶地區物種受影響最大。「因為熱帶地區的動物對生存環境溫度變化更為敏感。」研究的主要作者丹尼爾·平切拉·多羅索表示,此次研究結果表明,「物種滅絕危機」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得多,這是對人類的「嚴重警告」。

研究認為,造成動物數量減少的主要因素是城鄉建設、道路擴張等人類活動破壞了動物的棲息地。

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在面臨自己一手造成的「地球第六次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局面。此前,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都消滅了70%到95%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最近一次是在約66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時期。而2020年就有報導指出,「地球第六次大規模物種滅絕」正在發生,且速度比我們想像中快。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