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穆斯林與歐洲關係概況:穆斯林的人口結構、現狀與未來

米勒爾的貓 發佈 2023-05-25T22:03:36.410582+00:00

文|米勒爾的貓編輯|米勒爾的貓穆斯林在歐洲的發展歷史並不久遠,冷戰結束之後,西方世界出現了新的政治格局。來自第三世界的穆斯林進入歐洲,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傳統基督教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使精神文化形成統一的凝聚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歐洲政治發展的方向。

文|米勒爾的貓

編輯|米勒爾的貓

穆斯林在歐洲的發展歷史並不久遠,冷戰結束之後,西方世界出現了新的政治格局。來自第三世界的穆斯林進入歐洲,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傳統基督教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使精神文化形成統一的凝聚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歐洲政治發展的方向

歐洲穆斯林與歐洲人口結構

冷戰結束後歐洲出現了新的政治格局,迄今有 28國加入歐盟,經濟、政治一體化的趨勢明顯。20 世紀,80 年代以後,隨著宗教改革的進程不斷推進,基督教也不再一枝獨秀,伊斯蘭教、錫克教、印度教、佛教紛紛湧入歐洲。

其中,伊斯蘭教的發展勢頭尤為可觀。短短几年的時間便成為歐洲繼天主教、基督教之後的第三大教派。而另一邊,歐洲穆斯林人口的急劇增長將對歐洲社會產生極大影響。

據相關數據統計,1990年至2010年,歐洲非穆斯林人口總數大約保持在7億,由於各國普遍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偏低現象。從2000年開始,非穆斯林人口的增長率逐漸呈現負增長趨勢。

而歐洲穆斯林人口從2960萬上升到4410萬,預計2030年其人口總數可達5820萬。整體所占歐洲人口比例呈正比上升勢態,2050 年可超14%。2010年數據顯示,法國、比利時、瑞士、奧地利等國穆斯林人口占國家總人口的比例較高。

人口出生率不僅決定了一國生產力水平的年輕化程度,同時也會影響該國文化發展的走向。如果很長時期人口出生率都處於低水平或負增長狀態,那麼該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發展速度就會減慢。特別是當外來人口達到一定比例時,就更容易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侵蝕。

自1980年以來,在歐洲的人口增長中90%是伊斯蘭國家的移民,法國的每個家庭大約有18個孩子,穆斯林家庭卻有81個孩子。

這就意味著,歐洲穆斯林人口的快速增長不僅能夠發展自身民族的文化勢力,而且還會吸引更多的非穆人群加入其中。

在法國,全國20歲以下的青少年30%都是穆斯林教徒。在一些較大的城市如尼斯、馬賽和巴黎青少年穆斯林比例更是達到了45%。未來十年,5個法國人中就有一個穆斯林,只需40年的時間,法國將變成伊斯蘭共和國。

多座清真寺代替其原來存在的基督教教堂,荷蘭、比利時50%的新生兒是穆斯林,俄羅斯的穆斯林在人口比例和絕對數量上都是歐洲最高。預計到 2025年,大約有1/3的歐洲兒童將出生在穆斯林家庭。

穆斯林在歐洲的生存現狀及未來

歐洲在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上與北非、中東國家有著密切的聯繫。二戰結束以後,歐洲成為這些地區移民的主要接納國,其中穆斯林群體占有較大比例。

由於出生率高、年輕化程度明顯,加之喜歡以聚居形式建立核心生活圈,歐洲穆斯林人口在文化、價值觀以及身份認同等方面對歐洲社會產生了潛移默化而又巨大的影響。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經濟戰後復甦急需引進大量穆斯林移民來彌補勞動力缺失。因此,很多歐洲國家都推行了「客工計劃」,鼓勵穆斯林來歐就業。

飽受母國戰亂之苦的穆斯林移民受益於優渥的就業政策由客居變為定居,人口比例迅速上升,但他們生活上仍然保持著原有的宗教習性並只服從本民族的管理模式,這種自我封閉的宗教特質與歐洲以基督教為根本的主流文化形成鮮明的碰撞。

1905年,法國通過政教分離法,之後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開始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則和政教分離的精神。基督教雖然仍處於歐洲文化的核心地位,但經過長期的世俗化演變,已然從公共領域的視野中消退。

而伊斯蘭文化仍在不斷滲透到穆斯林社會的各個領域,無論是私人生活習慣還是政治管理模式,穆斯林都時刻以教義為準則來規範個人行為或服從宗教體制的安排。因此二者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文化差異上的摩擦。

一方面,和穆斯林分享生活空間的歐洲本土公民無法理解穆斯林難以改變的行為方式,如穿著打扮、朝拜禱告以及飲食習慣等。

此外,逐年提升的歐洲穆斯林人口比例和不斷興建的清真寺數量,越來越多以基督教為信仰的歐洲公民感受到他們的傳統文化正在遭受外來宗教文化的侵襲,對穆斯林不分公私場合彰顯伊斯蘭信仰、履行宗教義務的行為表示反感。

另一方面,穆斯林認為在崇尚宗教一律平等的歐洲,個人信仰理應受到主流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歐洲國家和基督教公民並沒有權利干涉他們的精神意志。

不可否認,伊斯蘭文化在歷史上的確給歐洲各國多元文化的發展灌輸了新的血液,但如今卻成為稀釋主流文化的一大威脅勢力。專家預測,用不了半個世紀,歐洲文明將因為伊斯蘭對歐洲傳統文化進行「歐拉伯」式的改造而發生本質變化。

對於從小跟隨父輩在歐洲生活的穆斯林後裔來說,他們難免會受到歐洲開放性、多元化價值觀的薰陶,但父輩們在附屬國邊緣化的社會處境,讓年輕的穆斯林意識到歐洲所倡導的世俗價值觀並不代表一切平等和包容。

於是,歐洲穆斯林人口自我封閉的特質日益顯現,隨著信眾人數不斷壯大,他們構建起與歐洲社會相平行的生活群體,只有在這樣的宗教氛圍中,他們才能感受到共同價值觀所帶來的平等和自由

如此一來,伊斯蘭教的傳統價值觀被幾代歐洲穆斯林發揚光大,他們依靠明顯的宗教符號來找尋彼此價值理念的共通之處

如果說人口出生率對一國文化價值觀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那麼歐洲各國就已經在這一方面遠遠輸給了穆斯林。加上歐洲社會在經濟政治上一直存在不穩定因素,傳統文化又逐漸被稀釋,就更容易吸引非穆斯林公民放棄自身原有的價值觀,融入到歐洲穆斯林的社會群體中。

可以說,傳統價值觀是一國文化之源、經濟發展之根本。如果歐洲穆斯林邊緣化處境得不到改善,各國政府仍然放任其擴張宗教規模,那麼社會政治的走向也會因為人們價值理念的逆轉而發生動盪。

特別是極端男權恐怖主義勢力正在試圖參與歐洲穆斯林與本土社會的紛爭當中,歐洲各國不得不再次強調奉行主流價值觀的重要性

歐洲穆斯林的身份認同危機主要體現在個人和民族兩個層面。首先,進駐歐洲生活的幾代穆斯林移民雖然擁有了新的國籍,但他們對附屬國的認同感非常有限。有些人始終認為自己身處異鄉,無法擺脫對母國根的情誼。

而對於出生在歐洲國家的穆斯林後裔來說,他們更願意把個人身份的認同感寄托在宗教信仰上。所以,無論是文化還是思想價值觀,穆斯林都拒絕將自己視為歐洲公民,而是以外族人的姿態我行我素。

其次,作為少數族群,穆斯林認為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歐洲國家主流社會的排斥。失業率高、教育程度低、社會福利沒有保障等邊緣化狀態使他們逐漸形成了一種受害者心理,希望能以弱勢群體的身份來尋求歐洲社會對自身民族的關注。

不可否認,歐洲各國的移民政策並沒有為穆斯林營造一個良好的歸屬和包容環境,宗教歧視現象仍然存在,右翼黨派也一直極力宣揚反穆斯林理論。

這些因素儘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化了歐洲穆斯林對自身歐洲公民身份的否定,但不應該成為穆斯林放棄文化融入、與外界保持隔離甚至產生敵對情緒,從而走向極端主義之路的理由。

穆斯林在長期固守伊斯蘭傳統教義的過程中,在性格上已經鑄成了難以磨合的稜角,這是出於對自身信仰的絕對忠誠態度,但無形中卻成為宗教文化止步不前的一大弊病

參考文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