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首提「中國式服務業數位化」,平台經濟成重要助推器

中國商報 發佈 2023-05-25T23:56:48.431815+00:00

中國商報(記者 冉隆楠)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數位化已經成為賦能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具,連「接地氣」的服務業也沒有例外。

中國商報(記者 冉隆楠)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數位化已經成為賦能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具,連「接地氣」的服務業也沒有例外。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對外發布了《平台社會經濟價值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式服務業數位化」理論概念及實踐路徑,呼籲市場推出更多的「普惠型」數位化解決方案,以彌合商家數位化領域的「新型數字鴻溝」。同時,報告呼籲推出服務業數位化轉型行業指南,對第三方技術服務商給予政策扶持。

圖為科研人員在實驗通過蒸餾法提取分離中藥成分,以數位化賦能科技成果的轉化。(圖片由CNSPHOTO提供)

數位化是服務業必然選擇

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正日漸凸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報告中預測,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比重將分別達到59.05%、54.96%。與此同時,隨著國民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優化,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也將超過一半。

但如此重要的服務業,數位化的程度卻並不算高。報告認為,中國服務業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盈利能力弱、數據意識薄弱、數據化基礎差等問題。社科院課題組對商家的調研顯示,目前有意願且有能力獨自發展數位化的商家比例不足1%。此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也稱,79%的中小企業仍處於數位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當下服務業商家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新型數字鴻溝」。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月友認為,服務業是中國第一大產業,從產業層面來講,服務業是數字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直接決定了數字經濟的規模和質量,因而它是中國推進數字中國戰略的主體實施部分。」

張月友直言,對於生產型服務業來說,推動數位化或者智能化、網絡化發展,是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的主要內容。「生產型服務業智能化發展有利於提高服務業本身的效率,降低服務業本身的成本,會順利推進中國進入服務經濟社會,以及結構性減速的路徑。」

與此同時,張月友認為,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或者推動服務業的網絡化發展,能促進新型業態大量出現,並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另外,對服務業進行數位化轉型還可以增加服務業的可視化、智能化、透明度。

平台助推「中國式服務業數位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別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台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李勇堅表示,在服務業數位化的過程中,平台企業發揮著重要的助推器與連接器作用,產生了不容忽視的社會經濟效應。

「說起服務業的數位化,從2011年開始有一波浪潮,當時想把零散的生活服務需求數位化,到2016年又有一波。但是這兩波服務業數位化浪潮都以失敗告終。」李勇堅表示,失敗的原因主要是過分關注需求的數位化,而沒有關注服務業供給側全鏈路的數位化、在線化、智能化問題。「一旦引入平台,新的模型下能夠實現全鏈路的數位化、在線化、智能化。」

在此次發布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式服務業數位化「的概念及實踐路徑。報告認為,在符合中國產業特徵的數位化實踐中,商家企業、服務商、平台、消費者應當四方協同,即採取「B-S-P-C」模式,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提供低成本、低門檻、低人力資本需求、高精準、高效益、高信任、高融合的「三低四高」普惠型數位化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多方協同的價值共創生態,使數位技術普惠到不同行業的中小微企業。

以採取「B-S-P-C」模式的支付寶平台為例,調研顯示,平台產品技術開放可為小程序商家節省20%—60%的開發成本,為有數位化營銷需求的中小企業節省至少30000元投入成本,小微商家通過0代碼數字經營基礎工具可節省4000—7000元投入。如果在服務業推廣普及,預計可以為該產業的數位化轉型節省上千億元成本。與此同時,支付寶為超過400萬商家提供以小程序為核心的數位化解決方案,2022年,產生交易的商家小程序GMV提升了49.2%。網際網路平台的數位化工具對服務業商家經營降本提效的作用顯著。

目前,服務業增加值在我國GDP中的占比已經超過50%,推動服務業數位化,也有助於社會消費與就業的提升。報告認為,網際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服務消費的基礎設施,在拉動消費上顯示出巨大的潛能與韌性。以支付寶平台為例,調研顯示,從2020年至今,該平台通過助力政府機構發放消費券、平台發券營銷等形式,累計拉動消費近3000億元。在2022年的兩次消費節中,平台數位化發券對消費的撬動槓桿可達1∶25,極大限度地發揮了乘數效應。

另外,平台經濟對促進就業和創造就業方面也有著極大作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支持平台企業在創造就業中大顯身手」,報告認為,網際網路平台作為新經濟形態的主要參與者和新就業形態的主要承載者,不僅聚合了數據、技術和資源,也連接著數千萬中小微企業和幾億勞動者,具備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

「平台本身就有創造就業的能力,不一定非要和傳統經濟的周期(比如每年的招聘周期)一樣,可以形成一些逆周期的信息對稱減少摩擦的就業方式,這些都會為我們未來的就業市場營造非常好的氛圍。」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數字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高宇寧認為,即使是所謂的相對低生產率的一些行業,比如餐飲,由於有了平台進行數字賦能,所以既能提升傳統服務行業中的質量和回報率,同時也在創造大量新型就業,甚至一些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以支付寶平台為例,其開放生態催生了包括服務商、小程序開發、收錢碼軟體開發等在內的40餘種新職業。高效撮合招聘機構與求職者的「支付寶就業」聚合頻道上線僅兩個月,已成功發布了500萬個崗位信息,將人崗匹配效率提升50%,提升了就業市場的連接效率和活躍度。

鑑於服務業數位化的巨大價值及其複雜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報告中提出,當前服務業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亟須從行業指引、實踐指南、試點示範等多角度助推,呼籲平台繼續加大開放力度,聯合權威機構出台行業數位化標準,重視第三方技術服務商,並給予政策扶持。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經過近幾年的市場培養與教育,服務業從業商家的數位化意願顯著提升,不能讓技術與成本因素成為產業數位化升級轉型中的「攔路虎」,產、學、研等相關機構方需要共同努力,讓中國服務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