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TVB識貨:一場直播賣7000萬,「港劇式帶貨」憑什麼爆火

跟小賢學運營 發佈 2023-05-26T05:00:38.336024+00:00

作者 | 丁奕然編輯 | 楊佩汶設計 | 晏談夢潔又一「雙語直播間」出世,直播帶貨又「卷」到了一種新高度。前不久,TVB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宣布在淘寶開播,提出要做「沉浸式港劇直播」。TVB藝人們搖身一變成為主播,為大家帶貨。

作者 | 丁奕然

編輯 | 楊佩汶

設計 | 晏談夢潔


又一「雙語直播間」出世,直播帶貨又「卷」到了一種新高度。


前不久,TVB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宣布在淘寶開播,提出要做「沉浸式港劇直播」。TVB藝人們搖身一變成為主播,為大家帶貨。


如此新穎的直播方式不僅吸引了港劇的粉絲們,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圍觀和討論,讓 TVB 識貨淘寶直播間紅火了一把。


在 3 月 7 日首秀當晚,@TVB 識貨 淘寶直播間的累計觀看人數超過 320 萬,全場 GMV 突破 2350 萬元;3 月 30 日的第二場直播中,TVB 再接再厲,累計觀看人次超過了 690 萬,全場 GMV 更是突破了 7320 萬元。


一時間,#TVB 直播一秒代入港劇#、#TVB 直播間夢回衝上雲霄#、#TVB 直播第二場成交漲兩倍# 等話題輪番登上熱搜。



@TVB 識貨的直播方式前所未見。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沉浸式港劇直播」到底是怎樣的?TVB 是如何將港劇內容和電商直播融合在一起?TVB 演員們是如何完成從演員到主播的轉變,配合好完成帶貨的?


此次,運營社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01

TVB 如何玩轉「沉浸式港劇直播」?


經過運營社的觀察,TVB 主要從場景打造、選品這兩個方面,將直播帶貨和港劇結合在一起。


1)儘可能還原經典港劇場景


TVB 的每場直播都是以某部港劇為主題做延伸,譬如《多功能老婆》、《逆天奇案》、《愛回家》都是大家熟知的經典港劇。



接下來,TVB 則從藝人主播妝造、背景板、道具、直播台詞等各個細節入手,把港味融入到直播中,讓觀眾在看直播時能立馬回憶起這部港劇。


舉個例子,首秀是以港劇《溏心風暴》為主題,上場的主播陳豪和陳敏之,則均出演過《溏心風暴》系列電視劇。


直播間背景板也還原展示了劇中一個重要拍攝地「鮑魚海味鋪」——都打著暖黃色的燈光、貨品都整整齊齊地陳列在一排排貨架上。


「鮑魚海味鋪」由劇中角色「唐志安」(陳豪飾演)經營,《溏心風暴》故事都圍繞「海味鋪」展開。


左圖為直播場景(左為陳敏之,右為陳豪)

右圖為劇中「海味鋪」截圖


「好啲啲唔得噶」(就不能好好的嗎)、「同朕 check 下邊個無買」(給朕 check 下哪個沒買)」。直播中陳豪在帶貨時接連蹦出幾句劇中的經典台詞,讓觀眾過了把看劇癮,直呼「爺青回」。


第二場以《衝上雲霄》的主題專場開播前,TVB 更是對直播間做了一個「大升級」。


《衝上雲霄》系列電視劇講述的是航空飛行員、空乘等和航空行業相關故事。


據多家媒體報導,TVB 識貨直接把直播間搬到了位於香港 TVB 電視城的一個實景「機艙」片場。曾出演過電視劇的主播陳敏之、陳自瑤、馬國明輪流上場,並且造型和劇中的妝造頗為相似。


左為陳敏之,中為陳自瑤,右為馬國明


並且,為了讓觀眾更能有沉浸感,此次上場主播們還自帶「人設」——陳敏之是乘客、陳自瑤是空姐、馬國明是機長,分別以各自的身份與觀眾互動,還會提到當年拍攝時的趣事。


TVB 的「港劇式直播」為何廣受歡迎,一來是給予了觀眾代入感,大家像追港劇一樣,邊看直播邊能回憶起當年的劇情;二來拉近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多年前追過的劇集在面前重演,劇中人物還會跟自己親切地打招呼做互動。因此觀眾的下單意願自然也更強烈,最終實現了「邊看邊買」。


2)帶貨具有港式特色的商品


除了還原場景,港貨也是「港劇式直播」的一大特色。


直播間掛車商品列表里,專門設置了「香港特色」這一分類,其中大部分都是跨境商品和香港本土品牌產品。


畢竟港味十足的場景配上特色商品,才能更好地體現出「港劇式直播」風格,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像直播首秀中,主播陳豪就帶貨了鮑魚等海鮮產品,正好和港劇《溏心風暴》中陳豪所飾演的角色(一位開著海味鋪的「鮑魚小王子」)相貼合。


不過據了解,TVB 在選品時不光會考慮到藝人形象、影視 IP 結合度等因素,同樣也十分重視市場需求和品牌調性。


直播間上架的,絕大部分都是百元起步、甚至數千元的中高端海外品牌產品。平日裡大家購買這類跨境商品會面臨一些麻煩,容易對貨源的品質不放心,擔心花了大錢卻買到假貨。


而 TVB 有著地處香港的地理優勢,以及旗下電商公司士多所帶來的的供應鏈資源,能讓用戶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品質有保障的港貨和跨境商品,解決了消費痛點,這也是吸引直播間用戶下單的關鍵原因之一。



手持優質港貨還有一大好處,即吸引到的都是消費力較強的用戶。淘寶直播公開數據顯示,TVB 的直播間粉絲以 30-39 歲、身處超一線城市的精緻白領、寶媽為主。


有這樣一群高淨值用戶,無疑能為直播間創造更大的價值。


圖源 淘寶直播


02

演員跨界做主播,如何助力做好直播?


這些年,入局直播帶貨的演員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演員走進直播間,開始為 GMV 助力。


主播對直播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陳敏之算是 TVB 直播間的常駐主播,從 3 月 7 日開播至今的每一次直播,她基本都會參與其中。首秀和第二場直播能創造出幾千萬的流水,當中必然離不開主播陳敏之的付出。


此次,運營社就聯絡到了 TVB 當家花旦主播陳敏之,跟她聊了聊做直播時發生的幕後故事,以及她是如何完成從演員到主播的跨界,勝任好新工作的。


陳敏之,香港女演員,曾出演《律政新人王》、《胭脂水粉》、《怒火街頭》等多部著名港劇。


敏之跟運營社聊到,其實剛開始做主播時遇到了不少難題,例如體力消耗大、對直播電商行業不熟悉不了解、普通話不流利等等。


但好在接觸一段時間後,敏之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1)學習前輩經驗,直播後復盤


在敏之做主播前,本身就是個愛購物的時尚達人,也是李佳琦等知名主播的老粉絲,會常常光顧他們的直播間。


敏之提到,自己從事主播工作後,便有意識地觀察學習其他優秀主播們的直播方法,每次直播後都進行一番復盤總結,思考哪裡還需要改進。


前段時間的一場直播中,敏之需要推薦一款美容儀。但當時她有了一個新想法——與其像之前一樣拿著美容儀乾巴巴地講解,不如找個模特上臉試用,直接當場給大家展示美容儀的效果。



敏之回憶道,直播結束後有後台工作人員反饋,美容儀的銷量相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我知道後非常開心,這說明我的方法是有效的,幫助了更多人買到合適的產品。」


2)慢慢平衡好用戶購物體驗和觀看體驗


敏之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就是普通話。


首先,敏之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學習普通話;其次,還要解決更棘手的一個問題——只有說普通話內地觀眾才聽得懂,聽得懂才能了解商品、去下單;然而很多內地觀眾反而希望主播們多說粵語,哪怕聽不懂也好。


既想多講粵語讓大家看得開心,又不想把帶貨成績耽誤了。「這兩件事確實很難平衡,我也還在不斷摸索。」敏之說道。


現在直播中,敏之依舊會在普通話和粵語之間來回切換。不過敏之強調,在介紹重要的產品賣點信息時,自己必須用普通話,以確保觀眾聽得懂;在跟觀眾聊天時則可能會切換到粵語,讓觀眾過過癮。


同時直播間裡還配有一位精通普通話和粵語的助播。如果擔心觀眾沒有聽清楚,助播會將重要信息再用流利的普通話重複一次,以此來確保觀眾既能看得開心,又不會錯過關鍵的產品信息、淘到心儀好物。


3)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直播風格


經常在熒幕中亮相的演員通常都帶有很強的個人 IP 。當觀眾提到某個演員時,第一反應就是 ta 參演過的代表作。


同樣道理,主播也需要在直播間裡發展出帶有個人特色的帶貨風格。當觀眾看到 ta 時,便能想到 ta 的直播間。獨特的「人設」,能增強粉絲粘性,提升直播間的核心競爭力。


敏之談了談她對如何確定直播風格的看法。


「我平時就是一個分享欲很旺盛的人,在社交平台上經常喜歡跟粉絲們分享好吃好玩的地方......那麼我覺得在直播間裡,繼續做自己就好了。」


「我也很喜歡跟觀眾們互動。看到有觀眾在彈幕里提問產品相關的問題,我都會儘量回答。我真心實意地希望大家都能挑到適合自己的好產品。」


在很多觀眾看來,敏之就是一位接地氣、性格直爽的時尚大姐姐,這和敏之平日生活里的性格十分接近。


「未來我也會繼續保持這個風格,做真實的自己,不辜負喜歡我的觀眾。」


03

結語


運營社發現,TVB 識貨 直播間的運作模式其實和交個朋友、東方甄選有異曲同工之處——更像是一個「機構主播」。


TVB 在影視領域有著 50 餘年的深厚沉澱,可以稱之為無數人童年回憶的一部分,自帶「光環」。手握眾多經典 IP 和明星資源,再加上有供應鏈支持,TVB 可以讓多位主播們輪番上陣,不斷更新疊代直播玩法。


但與此同時,TVB 又避免了「某位主播一人獨大」後導致的粉絲集聚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粉絲們不會單單只衝著某位藝人而來,更多的是衝著 TVB、衝著直播內容、衝著好貨而來。這樣一來,直播間的抗風險能力大大提升,流量也會更加穩定。


未來,TVB 在增強「港劇式直播」的「沉浸感」上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比如如何將帶貨話術與港劇相結合、如何根據港劇 IP 來選品等等......


但無論如何,能做到將港劇 IP、藝人 IP 和直播相結合,TVB 開闢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直播原創內容道路。這或許對於其他想要布局直播帶貨的演藝公司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案例。


*歡迎搜索並關注我們

運營研究社80萬人都在關注的運營服務平台,深度挖掘優秀案例,解讀最新行業動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