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與現代相得益彰 去西安打卡漢唐文化地標

西北旅遊傳媒 發佈 2023-05-26T21:50:32.431635+00:00

日前,中國—中亞峰會在陝西西安成功舉辦,這讓古典與現代相得益彰的西安再一次受到世人矚目,旅遊市場颳起了去西安旅遊的旋風。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古稱長安的西安,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瑰麗繁華。

日前,中國—中亞峰會在陝西西安成功舉辦,這讓古典與現代相得益彰的西安再一次受到世人矚目,旅遊市場颳起了去西安旅遊的旋風。

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古稱長安的西安,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瑰麗繁華。而隨著文博看展、文化演藝、國風國潮逐漸成為旅遊新風尚,西安的文旅日益受到年輕群體青睞,一個個文化地標也成為了海內外遊客穿越漢唐的打卡勝地。

打卡長安·夜生活

沉浸式體驗盛唐不夜城

如果去西安不去沉浸式體驗感受滿城霓裳飄舞、書畫入市井人家,穿越千年回到漢唐盛世繁華,那就等於沒有到此一游。各大文旅項目紛紛用文化創新展現古都的新魅力,追尋歷史遺風,已經成為萬千遊客來訪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

如西安城南的大唐芙蓉園,在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建的一座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文化主題遺址公園,與毗鄰的大雁塔、大唐不夜城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已成為西安向世界展示古老歷史底蘊的文化之窗和新的文化地標。漫步其間,隨處可見身著漢服的遊客攜親友同行,光影流動,恍若穿越千年;水舞燈光秀《大唐追夢》、歌舞劇《夢回大唐》、宮廷燕樂《鼓》等創新演藝,演繹盛唐歌舞文化,更是令人沉醉。

西安古城的另一張夜生活魅力名片,就不得不提大唐不夜城。在唐代,這裡曾是大唐高僧玄奘的譯經之處;如今則集文化、藝術、娛樂、體驗為一體,從「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對詩」,再到如今的「盛唐密盒」,大唐不夜城近年來持續推出的文化類互動節目,一直穩居當地文旅界的「頂流」,已經「掌握了流量的密碼」:華燈初上後燈火璀璨、遊人如織,宛若一個「小長安」。而散落在史書典籍中的故事,通過現代舞蹈、真人演繹、現場互動等形式,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附近還有「長安十二時辰」,同樣是沉浸式唐風市井街區,在大唐歌舞表演中,遊客穿著漢服就好像身處盛唐鬧市之中,感受穿越千年的盛唐氣象。

此外,西安還有不少文旅項目是以漢唐文化為魂、常年開放的旅遊演藝劇目,它們場次固定、劇目多、科技元素十足,地方文化特色鮮明,從不同角度「講述漢唐故事,展現漢唐雄風」,成為旅遊文化的一張名片。華清池的《長恨歌》講述的是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展示大唐舞蹈、音樂、建築、梨園等文化藝術。《駝鈴傳奇》以「一帶一路」為主線,深入挖掘大唐傳統文化,追尋駝隊絲綢之路上的蹤跡。《西安千古情》充分挖掘和展現了半坡、滻灞、大禹治水、絲綢之路等文化符號。《夢長安》展示的是盛唐禮儀文化,觀眾可以感受到中國禮儀的莊嚴美麗。《秦漢風雲》生動演繹秦漢更替時期的跌宕起伏和風雲變化。《天漢傳奇》以漢魂、漢音、漢風、漢藝、漢型為堅守原則,再現漢代文明盛世。《大唐女皇》高度還原了唐代樂舞藝術,重現了貞觀至天授初年大唐王朝快速崛起的景象。

打卡長安·博物館

感受古都的繁華與輝煌

很多人都知道西安擁有很多著名的博物館,是一座博物館之城。此前,旅遊OTA平台根據博物館預訂人次,結合線上搜索熱度及館藏數量,攜程口碑榜發布「國內博物館20佳」榜單,此地就有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3家博物館(院)上榜。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館內收藏的170餘萬件(組)藏品,上起遠古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當代社會生活的各類見證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其中無與倫比的「地下軍陣」秦兵馬俑坑於1979年10月對外開放,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也是世界各地遊客到訪西安必去的目的地之一。

西安博物院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大量的陝西地區文物。院中的展覽分別展示了漢唐時期的壁畫、陶俑、石刻等藝術品。除了漢唐盛世的藝術品,西安博物院還展示了長安城的歷史與文化,如長安城的建築、城市規劃、政治制度等。在博物館內,我們還可以全面了解長安城的歷史發展,感受古都長安的繁華與輝煌。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文化藝術寶庫,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西安碑林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

陝西考古博物館是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基本陳列以「考古聖地 華章陝西」為主題,分為「考古歷程」「文化譜系」「考古發現」「文保科技」四大篇章。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題展示區、歷代磚砌展示區、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區等。

此外,隨著長安城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持續推進,古時長安的面貌,正一點點展示在世人面前。唐大明宮遺址已成為國家遺址公園,展示著唐文化的宏大包容;小雁塔一側的安仁坊遺址建成了展示館,多維度呈現唐代市井生活;在,數位技術的應用,讓遊客沉浸式感受城牆變遷史。

打卡長安·古蹟游

尋陝西絲綢之路世遺點

說到中國與中亞的淵源,當然要提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2014年6月22日,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此項目涉及33處具有代表性或獨特性的遺址遺蹟。33處遺產點中,中國段有22處,分布在甘肅、陝西、河南、新疆四省區分別是: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今彬州市)大佛寺石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交河故城、克孜爾尕哈峰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北庭故城遺址。

陝西省7處遺產點中,有5處就在西安,它們也是西安旅遊不可錯過的打卡之地。其中,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位於西安市未央區,是西漢王朝的都城遺址,見證了漢民族和漢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漢長安城遺址城垣內面積約36平方公里,功能齊全,布局嚴謹。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位於西安市新城區,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大明宮遺址平面大致呈南北走向長方形,占地面積約3.4平方公里。其宮殿建築群遺存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大唐的文明水平及其禮制文化特徵。

大雁塔位於西安市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始建於唐永徽三年,是玄奘法師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和舍利而主持修建的七層佛塔。大雁塔是古代印度佛塔建築與中國傳統木構建築融合的重要範例,也是中國古代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的典範,完整保留了唐代佛塔宏偉壯觀的風格。

小雁塔位於西安市南門外1.5公里薦福寺遺址內,本名「薦福寺塔」。塔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是為存放唐代高僧義淨從天竺帶回來的佛教經卷、供奉佛舍利而建。小雁塔密檐磚佛塔的建築形式,是印度佛塔傳入中國長安地區早期的珍貴例證,集中體現了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現存的唐代建築小雁塔是西安博物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薦福寺明清古建築群、博物館以及文化園林景觀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博物館。這裡的唐傳長安古樂,是唯一被組合列入該項世界文化遺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也是「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唯一活態化傳承地。

興教寺位於西安市城南約20公里的少陵原畔,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建於唐總章二年,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師的遺骨安葬之地。興教寺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樓閣式塔,展現了佛教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後的發展及其影響。

打卡長安·小眾之選

處處充滿詩情畫意感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西安的大景點難免常常人頭攢動。如果想去人少的地方「越羅衫袂迎春風,一日看盡長安花」,感受漢唐風韻,西安還有蓮湖公園、荷苑、詩經里、昆明池、攬月府等小眾之選。

建在唐代長安城的「承天門」遺址上的蓮湖公園,是明代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依這裡低洼地勢引水成池,廣種蓮花,故名 「蓮花池」,夏天賞荷給人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視覺衝擊。而灃東荷苑則是西安最大的荷花文化公園,有竹林、原生態的茅草棚、烏篷船等,坐在烏篷船上好像身處江南水鄉。

詩經里,則是以詩經文化為魂建設,將《詩經》所涉及這塊土地上所有的風物、民宿、音樂、人物,都轉化為現實的景觀和建築。在這裡,有國風廣場、鹿鳴食社、關雎廣場、小雅書社等一系列與《詩經》相對應、相融合的建築和景觀。昆明池位於灃河畔,按天上銀河兩邊左牽牛、右織女的布局,是七夕主題的公園。攬月府是個江南園林式布景的小庭院,漫步其中,處處充滿詩情畫意感。

而位於西安市境內的灞河生態區,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商旅百姓經此「東出長安」。唐時灞橋設有驛站,人們多在此分手話別,以「柳」諧音通「留」,使「折柳寄情」成為中國人傳承千年的獨特浪漫。如今的灞河兩岸,生態煥新,景色如畫。西安世博園、滻灞國家濕地公園等多個大型生態公園綠意盎然。(來源: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