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讓傳統戲曲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靚麗名片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3-05-27T09:28:52.632985+00:00

近日,中國梆子大會在山西高平市拉開帷幕。梆子大會以「戲聚高平·擂響中華」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梆子戲劇種的名家新秀齊聚高平交流切磋,展示梆子魅力,擂響中華之聲。

近日,中國梆子大會在山西高平市拉開帷幕。梆子大會以「戲聚高平·擂響中華」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梆子戲劇種的名家新秀齊聚高平交流切磋,展示梆子魅力,擂響中華之聲。

中國傳統戲曲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道德觀念、精神世界的歷史產物,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戲曲也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它善惡分明、懲惡揚善、褒忠貶奸,其中包含的愛國情懷、優秀品格、善良人性、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充分發揮戲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中的積極作用十分重要。

然而,大多數傳統戲曲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人氣。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內容不夠新穎。傳統的中國戲曲在千年來的發展歷程中,表現形式和內容都是固定的,唱念做打都沿用一個固定的模式,隨意更改並不能獲得眾多戲迷的認可。但傳統戲曲刻著時代的烙印,在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老套的故事情節已無法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也就極大地制約了戲曲的發展。二是專業人才缺乏。傳統戲曲的生命力需要在不斷地繼承和提升中延續,需要有對戲曲高度熱愛和有踏實文化底蘊、歷史功底的專業人士傳承發展,而學好戲曲這門專業藝術乃至出類拔萃推動整個行業發展極其不易。再有,娛樂方式多樣化,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大部分年輕人不願意、也沒時間沉下心去欣賞和學習傳統戲曲。

包括傳統戲曲在內的傳統文化要想獲得新生,就必須加強後備人才的梯度培養,推陳出新、百花齊放。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給予戲曲藝術家基本生活保障,使他們能夠摒棄功利回歸本源。還要在尊重戲曲本質和歷史實踐的基礎上,弘揚、保護戲曲中傳統文化的精粹,走戲曲市場化之路,適當改革劇目內容,在編排的過程中融入現代故事,努力還原戲曲自身特點,彰顯傳統戲曲魅力。

在傳承中創新發展,在發展中不忘傳承,傳統戲曲需要在觀眾和藝術表演者之間搭建互動的橋樑。比如利用抖音、微博等網絡短視頻和直播平台拉進大眾與傳統戲曲的距離,運用科技賦能打造高質量視聽體驗,激起年輕人主動接觸和學習傳統戲曲的興趣。網絡時代,我們期待傳統戲曲能煥發新的活力,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靚麗名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