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漢壽)歷代知縣(知州)傳略(1):元朝以前部分

惟學居主劉統進 發佈 2023-05-27T10:07:14.642167+00:00

龍陽(漢壽)歷代知縣(知州)傳略(1):元朝以前部分第一部分:元朝(含)以前22人。樂藹:南朝劉宋龍陽相。劉宋開國大將王鎮惡封為龍陽縣侯,當時的知縣不叫縣令而叫相。樂藹,字蔚遠,南陽淯陽人,晉尚書令樂廣之六世孫,世居江陵。少年時,聰慧喜讀書。

龍陽(漢壽)歷代知縣(知州)傳略(1):元朝以前部分


第一部分:元朝(含)以前22人。

樂藹:南朝劉宋龍陽相。劉宋開國大將王鎮惡封為龍陽縣侯,當時的知縣不叫縣令而叫相。

樂藹,字蔚遠,南陽淯陽人,晉尚書令樂廣之六世孫,世居江陵。少年時,聰慧喜讀書。《梁書》本傳記載:

宋建平王景素為荊州刺史,闢為主簿。景素為南徐州,復為征北刑獄參軍,遷龍陽相。以父憂去職,吏民詣州請之,葬訖起焉。[1]

劉宋建平王劉景素任荊州刺史時,徵辟樂藹為主簿。後來,景素為南徐州刺史,樂藹被任命為征北刑獄參軍,後升為龍陽相。因父親去世丁憂去職,龍陽的官吏和百姓跑到荊州首府請願,要求樂藹回龍陽任職,經過批准,他將父親安葬後,即回龍陽。此後,雖經歷改朝換代,但龍陽在他的治理下,一片昇平景象。

蕭齊代劉宋後,齊豫章王蕭嶷任武陵太守,樂藹依然為龍陽相。蕭嶷特別欣賞樂藹治縣理政的方法與效果,後來蕭嶷調任荊州刺史,任命樂藹為驃騎行參軍、領州主簿,參知州事,成為荊州的二把手。

根據《縣誌》記載,樂藹走後,縣民十分懷念他。

治園樹桃李,去後,百姓愛之,不忍剪伐,因名「樂令園」。[2]

樂藹在任時曾在縣城內建公園,親自種植桃樹和李樹。睹物思人,龍陽百姓看到桃李樹,就想起了他們的父母官樂藹。愛屋及烏,百姓自覺愛護桃李樹,不忍傷害,並將公園叫著「樂令園」。

到達荊州治後,蕭嶷十分倚重樂藹。

以藹為嶷嘗問藹風土舊俗,城隍基跱,山川險易,藹隨問立對,若按圖牒,嶷益重焉。州人嫉之,或譖藹廨門如市,嶷遣覘之,方見藹閉閣讀書。嶷還都,以藹為太尉刑獄參軍,典書記,遷枝江令。還為大司馬中兵參軍,轉署記室。[3]

蕭嶷問樂藹荊州的民情鄉俗、山川形勢,基建設施,隨問即答,並有畫面感,如「蒙太奇」一般。出色的工作遭人嫉妒,給蕭嶷打小報告說他家門庭若市,意思是樂藹在培養自己的實力。蕭嶷派人調查,只看見樂藹在閉門讀書。蕭嶷回到京城,還升了樂藹的官。

永明八年(490),荊州刺史巴東王的兒子造反,兵敗後將荊州治江陵焚燒殆盡。當時還是齊朝臣子的梁武帝蕭衍將樂藹引薦給齊武帝蕭賾,問起荊州的事情,對答敏銳準確,皇帝很高興,任命他為荊州治中,主持修建荊州城郭。樂藹很快就修建了辦公官署數百個區域,是晉朝在此為州治以來從未有過的規模,而且沒有給百姓派勞役。

永明九年,蕭嶷逝世,樂藹辭官奔喪,率荊、湘二州故吏,建立碑墓。累遷車騎平西錄事參軍、步兵校尉。

後來便參與推翻齊朝的策劃,梁朝建立後,遷任鎮軍司馬、中書侍郎、尚書左丞。當時營造兵器盔甲、船艦軍糧,到制定朝廷法令、法度,都憑藉樂藹。難怪陳朝吏部尚書姚察說建立梁朝的幾個骨幹「經營締構,蓋有力焉。」而「當官任事,藹則兼之。」不久遷任給事黃門侍郎,左丞。

本傳記載:「天監初,遷驍騎將軍、領少府卿;俄遷御史中丞,領本州島大中正。」「二年,出為持節、督廣交越三州諸軍、冠軍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4]前刺史徐元瑜卸任返回時,路上遭遇始興人士謀反,驅逐始興內史崔睦舒,乘機掠奪了徐元瑜的財產。徐元瑜逃回廣州,向樂藹借兵,假託想討伐賊匪,而實際上是謀劃襲擊樂藹。樂藹發覺了徐元瑜的計謀,殺掉了徐元瑜。不久進號征虜將軍,死於此任。

樂藹三朝為官,其子法才為齊、梁高官。晚年將自己的宅院改成寺廟,潛心修煉。


陶遂:南朝梁龍陽長。按照古制,凡民超過一萬戶的縣,知縣稱令,少於一萬戶者稱長。

《淵鑒類函》記載:

清白聞於州郡:《陶氏家傳》雲,陶遂起家為龍陽長,素有清潔之行,其妻於月下紡續,買紙筆寄之,杜絶請謁,計日受俸,聞於州郡 。[5]

《縣誌》有同樣的記載。[6]從上文可以看出,陶遂為官,一是清廉至極,自己用的紙筆都是妻子紡織賺錢寄給他的,古今官吏鮮有人做得到。領取計日工資,不多占公家一分錢。二是行為清白,拒絕請客送禮、彼此謁見,不建「朋友圈」,不搞關係學,有事在辦公室處理。


劉緬:南朝梁漢壽令。吳赤烏十一年(248),孫權將漢壽縣分出一部分地方建立龍陽縣,直到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之後將臨沅、漢壽、沅南縣撤銷,設置武陵縣前,漢壽與龍陽兩縣在歷史上並存了341年。根據《縣誌》記載,漢壽大部分地方劃歸龍陽,故將漢壽令也列本文中。

《縣誌·職官二·文職》中有「梁,漢壽伯、令。蔡道恭、劉緬。」[7]蔡為漢壽伯,劉緬就是「令」了。《縣誌》記載:

劉緬,字元長,與弟纘、綰並有異才清德。梁高祖時官御史中丞,以勁直聞。帝命圖像台省。後官武陵太守。昭明太子尤重之。[8]

劉緬是一個有特殊才能,而又道德清高的人。卸職龍陽縣令後任御史中丞,以勁爆耿直聞名官場。後來當過武陵太守。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非常看中他,可惜找不到他與昭明太子有關聯的資料。


錢景深:南朝梁漢壽令。《陳書·錢道戢傳》記載錢道戢「父景深,梁漢壽令。」[9]即錢道戢的父親錢景深曾任漢壽令一職。該史實旁見於《南史·錢道戢傳》[10]。他是吳興長城人。


高惠連:宋朝龍陽知縣。高惠連(972-1068),字公溥,晉江安平(今安海鎮)人。王安石《高惠連墓志銘》記載:

君幼警敏,博學無倦,與師友論議精快,晰理分明,人服其敏。嘗從考宜奉祭掃鳳崗先瑩,內台劉侍御史文濟公見而奇之曰;是兒亢其宗。長游郡庠曰,學益廣,領鄉薦,擢咸平己亥甲科,授宣教郎,桂州學教授,轉奉議郎,宰邑龍陽,政教累聞。[11]

高惠連於咸平二年(999),擢登甲科進士後,進入政壇。任龍陽知縣時,政績卓越,治縣理政,文化教育事業繁榮,每有佳音傳出。《高惠連墓志銘》對高惠連卸任龍陽知縣的任職作了詳細記載:

上廠(中書舍人),因遷朝奉郎,守兵部郎中,賜緋衣銀意袋,改朝奉大夫知泉州軍,……累官至廣南西路諸州水陸計度轉運使,兼本路勸農使輕都車尉。借紫天禧戊午丁母蘇氏太原郡賢君憂,服除,遷巡撫御史大夫,兼參贊轉運使。天聖癸亥又奔考宣奉喪,天恩薦臨葬祭如禮。服釋,詣京師,仍敕巡撫廣壺西路御史大夫,兼參贊機務尚書兵部侍郎,渤海郡開國侯賜紫金魚袋。慶曆元年辛巳,乞恩扶厥配夫人安喪樞南旋。寵命維新,詣厥謝恩,攝掌尚書兵部政。年至八十,以耆舊衰老墾辭乞歸。[12]

後來,高惠連歷任中書舍人、兵部郎中、泉州知州、廣南西路諸州水陸計度轉運使、巡撫廣壺西路御史大夫、兼參贊機務尚書兵部侍郎、封渤海郡開國侯,賜紫衣金魚袋,攝掌兵部尚書政務。  

惠連從政50多年,政績斐然,積官至兵部尚書,王安石稱他為「耆舊之英,皓儒之伯」。但《宋史》未給他立傳,《王安石全集》也沒有收錄《高惠連墓銘志》,可見後人對他的評價不高。具體原因是 「高惠連,大中祥符四年任(泉州知府)。以私憾遷府學於郡西,擊斷石筍為二。」[13]府學西遷關係文脈,擊斷石筍(象徵男根)斷了繁衍之根。據當地傳說,人們摸了石筍就可以生男孩。當然對高惠連不滿,以致後世當地誌書不記載高家的事情。

其實,深層次原因是高惠連的品德。《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

(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辛丑,詔廣南東路轉運使李欣、西路轉運使高惠連對換所任。先是,樞密使寇準因對言:「臣嘗稱高惠連有吏干,可以任使,近聞其嚴酷無廉譽。」上以西路近蠻徼,故徙之。因言:「惠連昔上封事,且言朝廷不可用善人,善人多敗事,因述天有五行為據。朕觀之,知其涉道淺也。」王旦曰:「夫天有五行,無不善之理。又所言善人,若選懦之類,誠無所用矣。如吉履善行,固人之常道,安可闕也!」[14]

從上面可以看出,寇準說高惠連是個能臣,但為官嚴酷又不廉潔;宋真宗說他曾上疏朝廷不能用好人,好人辦不成事;王旦對他的「善人不能用論」進行了批判。可見,高惠連不是一個善人,而以惡人自居。

在官場中,他也是一個喜歡整人的人。《宋史》記載:「知吉州高惠連與(姜)遵有隙,發遵在廬陵時贓事,按驗無狀,猶降通判延州。」[15]據傳說,他擊斷石筍是因為其妾無意摸了石筍造人恥笑,使其發怒。

他遭後人詬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女婿呂惠卿是為人不齒的大奸臣。



[1] 《梁書》卷十九,中華書局,1973,302.

[2] 《龍陽縣誌校注》,內部版,1986,370.

[3] 《梁書》卷十九,中華書局,1973,302.

[4] 《梁書》卷十九,中華書局,1973,303.

[5] 《御定淵鑒類函·設官部·縣令四》第五冊,卷一百十六,中國書店,1985.

[6] 《龍陽縣誌校注》,內部版,1986,370.

[7] 《龍陽縣誌注釋》,內部版,1986.334.

[8] 《龍陽縣誌校注》,內部版,1986,370.

[9] 《陳書·錢道戢傳》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99,204。

[10] 《南史·錢道戢傳》卷六十七,中華書局,1975,1636.

[11] 高路加:《》,廣東旅遊出版社,2008,425。

[12] 高路加:《高姓全史》,廣東旅遊出版社,2008,426.

[13]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六,同治九年刻本。

[1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三,中華書局,1985,1903.

[15] 《宋史》,中華書局,1977,96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