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荊州治漢壽期間刺史小傳之九:王睿 劉表

惟學居主劉統進 發佈 2023-05-27T10:07:58.125546+00:00

東漢荊州治漢壽期間刺史小傳之九:王睿 劉錶王睿漢靈帝中平末漢獻帝初平初任職王睿,字通耀,《吳書》說他是晉朝太保王祥的伯父。王祥是封建社會樹立的道德楷模,「臥冰求鯉」就是他的傑作。《晉書》:「王祥,字休徵,琅邪臨沂人,漢諫議大夫吉之後也。

東漢荊州治漢壽期間刺史小傳之九:王睿 劉表

王睿

漢靈帝中平末漢獻帝初平初任職

王睿,字通耀,《吳書》說他是晉朝太保王祥的伯父。王祥是封建社會樹立的道德楷模,「臥冰求鯉」就是他的傑作。《晉書》:「王祥,字休徵,琅邪臨沂人,漢諫議大夫吉之後也。」[1]那麼,王睿也就是琅琊人了,他也應該算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2]那個王家的前輩了。

《三國志》記載:

《吳錄》曰:叡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及叡舉兵欲討卓,素與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楊言當先殺寅。寅懼,詐作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檄,移堅,說叡罪過,令收行刑訖,以狀上。堅即承檄勒兵襲叡。叡聞兵至,登樓望之,遣問欲何為,堅前部答曰:「兵久戰勞苦,所得賞,不足以為衣服,詣使君更乞資直耳。」叡曰:「刺史豈有所吝?」便開庫藏,使自入視之,知有所遺不。兵進及樓下,叡見堅,驚曰:「兵自求賞,孫府君何以在其中?」堅曰:「被使者檄誅君。」叡曰:「我何罪?」堅曰:「坐無所知。」叡窮迫,刮金飲之而死。[3]

王睿這個人有些知識分子的臭毛病,以為自己有點文化就瞧不起人。孫堅起於行伍,沒有學歷文憑,王睿看不起他,悶在心裡就可以了,想不到他還用言語輕慢孫堅,這就為他日後被殺埋下了禍根。王睿沒有領導者的寬容大度,與武陵太守曹寅素有矛盾,而他胸無城府,有欲置曹寅於死地而後快的想法,而不採取具體行動實施,卻虛張聲勢揚言要殺曹寅。一般來講不要去得罪小人,得罪了你就離死期不遠了。曹寅偽造光祿大夫溫毅辦理王睿案子的文件,歷數王睿數大罪狀,並要求孫堅將其抓捕。

孫堅本來早就想要王睿的腦袋,與曹寅的想法一拍即合。於是領兵來到漢壽,先叫士兵以要給養與賞賜賺開城門,然後就去殺王睿。王睿問孫堅為何來州府,孫堅說奉命殺你,王睿問所犯何罪,孫堅說「所坐不知」,比秦儈「莫須有」殺岳飛來得直接,就是要殺你。王睿知道活不成,就吞金自殺了。

「荊州,漢靈帝中平末刺史王睿始治江陵。」[4]這就說明兩點,一是王睿在中平末年將州治從漢壽搬到江陵,這一點另文已做說明;二是王睿此時已擔任荊州刺史,因引文說明的是州治搬遷,也許王睿早已是荊州刺史了。

《後漢書》:「初平元年(190),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刺史。」《兩漢太守刺史表》同意這種說法:說王睿於漢獻帝「初平元年為孫堅所殺」[5]另一種說法與此不同:中平六年(189年)四月「丙辰,(漢靈)帝崩於南宮嘉德殿」[6] 「靈帝崩,(劉表)代王叡為荊州刺史。」[7]從以上引文可以看出,王睿死的時間大概在漢靈帝之死前後,即中平六年四月左右。

劉表

漢獻帝初平元年起任職

劉表(142-208),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漢魯恭王劉余之後。「少知名,號八俊。長八尺余,姿貌甚偉。以大將軍掾為北軍中候。」[8]劉表不僅是一個青年才俊,還是一個高富美的「王二代」。

劉表在初平元年被任命為荊州刺史,由於當時戰亂頻仍,世道混亂,他單槍匹馬赴任,很快就穩定了荊州局面,具有傳奇色彩。《後漢書》本傳記載:

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刺史。時,江南宗賊大盛,又袁術阻兵屯魯陽,表不能得至,乃單馬入宜城,請南郡人荊越、襄陽人蔡瑁與共謀畫。表謂越曰:「宗賊雖盛而眾不附,若袁術因之,禍必至矣。吾欲徵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對曰:「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貴乎得人。袁術驕而無謀,宗賊率多貪暴。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公路雖至,無能為也。」表曰:「善。」乃使越遣人誘宗賊帥,至者十五人,皆斬之而襲取其眾。唯江夏賊張虎、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諸守令聞表威名,多解印綬去。表遂理兵襄陽,以觀時變。[9]

劉表荊州赴任時48歲,正值壯年,豪氣干天,隻身匹馬,勇闖龍潭,不是走秀,而被形勢所迫。《三國志》司馬彪《戰略》描述了當時的情況:「劉表之初為荊州也,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10]可見要進入荊州,袁術、蘇代、宗賊勢力都很強大,朝廷不可能派很多兵護送。

劉表沒有直達州治漢壽,而是進入宜城,找到當時的名士商量站穩腳跟,入主荊州的辦法。劉表沒有採納蒯良「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11]的「仁義治理法」建議,而是採用了蒯越亂世以權謀治理的策略。於是,派人引誘宗帥15人聚會,將他們全部擊殺,並招降他們的部眾。又派蒯越、龐季說降了占據襄陽的江夏宗帥張虎、陳坐。此後,一些郡守、縣令聽到劉表的威名,掛印而去,江南都平定了。

後來,袁術與孫堅聯合攻打劉表,孫堅為流箭射中身亡敗走;建安元年,驃騎將軍張濟圍攻襄陽,也是和孫堅一樣中箭而亡,劉表真有神仙保佑。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領零陵、桂陽三郡叛亂,劉表派兵掃平狼煙,保持了整個荊州的穩定和平。《後漢書》記載了以後荊州的繁榮景象:

於是開土遂廣,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初,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尉賑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12]

由於劉表能外御強敵,內懲叛逆,懲撫並用,興辦教育,宿賊效力,上下咸服,因而能據地千里,帶甲十萬,在當時諸侯割據,戰亂頻仍的情況下,荊州是唯一的一片樂土。於是,各方精英知識分子也齊聚荊州,編寫教材,傳授儒學,因此擁漢派把復興漢室的希望寄也托在劉表身上。

可惜,劉表胸無大志,只求自保,偏寓一方,不能逐鹿中原,救民於水火之中。最後想自保也沒保成,他剛死不久,他的兒子劉琮就投降曹操了,荊州就成為戰火燃燒的土地。

劉表穩定荊州花了幾年時間,他開始並沒有將州治設在襄陽,只是「理軍」襄陽,漢壽應該還是州治,所以,把他作為東漢荊州刺史治漢壽的最後一位。(2017年8月1日)



[1] 《晉書·王祥》,中華書局,1974,987.

[2] 《劉禹錫集箋證·烏衣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10.

[3] 《三國志·孫堅傳》,中華書局,1971,1097.)

[4] 《南齊書·州郡下》,中華書局,1972,273.

[5] 《兩漢太守刺史表》商務印書館,1948,300;《後漢書·孝靈帝紀》,中華書局,1965,2419.

[6] 《後漢書·孝靈帝紀》,中華書局,1965,357.

[7] 《三國志·劉表傳》,中華書局,1971,210.

[8] 《三國志·劉表傳》中華書局,1971,210.

[9] 《後漢書·劉表傳》,中華書局,1965,2419-2420.

[10] 《三國志·劉表傳》中華書局,1971,211.

[11] 《三國志·劉表傳》中華書局,1971,211.

[12] 《後漢書·劉表傳》,中華書局,1965,24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