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數人因厭食症去世,暴飲暴食後催吐也算厭食症

上游新聞 發佈 2023-05-27T15:32:08.904746+00:00

就在前兩天,#那個為愛減肥的少女走了#的話題才登上熱搜第一,27日又有一條新聞《35歲模特患厭食症 去世時僅23公斤》再次衝上熱搜。青春的年紀和令人震驚的體重數字,刺激著人們的眼球,也讓厭食症這種極為少見的疾病受到大眾的關注。

就在前兩天,#那個為愛減肥的少女走了#的話題才登上熱搜第一,27日又有一條新聞《35歲模特患厭食症 去世時僅23公斤》再次衝上熱搜。青春的年紀和令人震驚的體重數字,刺激著人們的眼球,也讓厭食症這種極為少見的疾病受到大眾的關注。醫生強調,厭食症「不是吃不下而是不想吃」,它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不是腸胃病,它病因複雜,涉及多種因素。

模特去世體重只有23公斤

據媒體報導,以色列模特卡琳·鮑曼日前去世,體重只有23公斤。卡琳·鮑曼來自以色列一個模特世家,全家都是時尚界的知名人物。鮑曼很早就進入時尚圈,夢想是成為一位國際名模。為了控制體重,她選擇節食,在22歲時患上了嚴重的飲食失調症,從那以後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治療,一直沒有康復。

卡琳·鮑曼去世時體重只有23公斤。 圖片來源/網絡

當地時間5月21日,鮑曼因肺炎導致全身衰竭,被送入醫院。5月23日,鮑曼在醫院去世年僅35歲。她去世時體重只有23公斤,牙齒全部掉光。幾天前,有媒體報導,深圳一名15歲少女小玲(化名)身高165厘米,體重卻只有24.8公斤。近50天內未進食,只喝水,被診斷為神經性厭食。雖然經過20多天的入院搶救後仍不幸去世。她的事情登上熱搜第一。

發病初期都以減肥為目標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李雪霓指出,神經性厭食症簡稱厭食症,是一種慢性進食障礙的臨床表現。其原意為精神性食慾喪失,主要特點為以瘦為美的軀體形象障礙,自我造成拒食、導吐或腹瀉,乃至消瘦、閉經,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厭食症的患病率約為0.5%至1.5%,多見於青少年和年輕女性。雖然神經性厭食的患病率較低,但其死亡率卻相對較高,達到5%至15%。男女患病比例大約為1:10。

厭食症的初期都是以減肥為目標,但當減肥演變為神經性厭食,就已經從一種生活行為上升到了精神疾病,並延伸出其他生理疾病。全球各地都有相關病例出現,患者以文藝圈、模特等行業的女性以及青少年較多。

卡倫·卡朋特與哥哥理查·卡朋特組成的卡朋特樂隊在上世紀70年代一炮走紅。他們的作品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close to you(靠近你)、top of the world(世界之巔),Please Mr. Postman(請等一下,郵差先生)等歌曲為億萬人傳唱,經久不衰。卡倫十幾歲時就開始節食,一直嚴格減肥。1973年,她開始通過使用甲狀腺替代藥物來提高新陳代謝率,服用瀉藥來加速消化過程,最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1983年2月卡倫因心臟衰竭死亡,享年32歲,她是最早公開與神經性厭食症作鬥爭的名人之一。

卡倫·卡朋特用藥物來控制體重導致悲劇發生。 圖片來源/網絡

2021年4月9日,英國女演員、模特妮基·格雷厄姆因厭食症引發的併發症去世,年僅38歲。妮基曾自曝,她從8歲開始,就患上了神經性飲食失調症。經過反覆治療,妮基的症狀曾一度好轉,2006年參加《老大哥》節目錄製的時候,體重基本恢復到正常狀態。2011年的時候,妮基再次因為厭食症住院接受治療,當時她的體重只有35公斤。妮基生前曾出過一本關於厭食症的書,書中透露,因為厭食症,她被醫生告知永遠不會懷孕,這對她也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女詩人露易絲·格呂克曾透露,自己青少年時期曾經患上厭食症,病情嚴重到她覺得可能會威脅到她的生命,內心並不想死的她主動跟她媽媽提出要去見心理醫生,隨後她接受了長達7年的心理治療才慢慢走出陰影。

露易絲·格呂克透露自己曾經接受過7年心理治療。 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15歲女孩用跳窗抗拒治療

很多人誤會厭食症,以為是身體出現疾病導致沒有食慾、不能飲食而發病。但醫生明確指出,厭食症「不是吃不下而是不想吃」。

在深圳15歲少女小玲的病例中,她曾經多次被父母送到醫院治療,但她本人表現得極為抗拒。無論是去醫院途中還是已經入院,她都多次嘗試逃脫和拒絕治療,在救護車上試圖開車門跳車,在醫院病房用花灑砸腦袋,嘗試跳窗。英國女演員妮基患厭食症後雖然也經過治療,但是反反覆覆發病,最終因病去世。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精神科醫師申晨煜坦言,厭食症患者在極端信念的支配下會堅定拒絕或者不配合生活方式的改變。像其他的精神類疾病一樣,厭食症屬於慢性病也容易反覆。即使達到了階段性療效,患者回到原本的生活環境,或者誘發因素持續存在,也很容易回到之前厭食的狀態中去。

小玲媽媽講述女兒的病情。 圖片來源/深圳衛視截屏

暴飲暴食後催吐也是厭食症

申晨煜表示,厭食症在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女性中較多發,其最核心的表現為「體象障礙」。對「瘦」有著偏執的追求,即使已經很瘦但仍達不到自身所認定的標準。

申晨煜舉例稱,一個正常體型的人BMI指數(體質指數)應該在18至24之間,但厭食症人群BMI指數即使低於17.5的水平,也仍然堅持追求更極端的體重。深圳15歲女孩小玲的病例中,她媽媽說:「最開始,她想減到五十多斤,但等她到了五六十的時候,她就沒有底線了,只有越來越瘦。」

神經性厭食症不僅僅是不進食,暴飲暴食後嘔吐等行為也是這種疾病,厭食症主要分為限制性厭食症和暴食清除型厭食症。前者表現為過度節食禁食、或過度運動控制體重或減輕體重。後者表現為暴飲暴食後又有負罪感,通過自我誘導嘔吐、瀉藥、利尿劑或灌腸劑等行為,實現體重的減輕。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普外科主治醫生朱滿生表示,極端控制飲食和暴飲暴食可能表現為一體兩面,患者在兩個極端裡面轉變。

個人家庭社會因素都可能導致發病

關於厭食症的發病機制,朱滿生醫生表示,迄今為止,神經性厭食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是病因複雜、涉及多種因素的綜合疾病。公認的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學因素(遺傳)、社會文化、心理等領域。

申晨煜認為,一方面,從臨床上看,大量的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在自身周邊環境及父母家庭關係方面存在問題。他治療的一名女患者的家庭關係長期存在矛盾,患者希望通過極端飲食引起父母關注。另一方面,厭食症人群也可能在對身體的極端掌控中尋找控制感。「普通人會通過對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的掌控尋找到合理的掌控感、安全感,但厭食症的患者往往面對社會、學校、人群等等,缺少尋找確定感、安全感的途徑,所以把掌控的對象轉向了自己的身體或飲食。」申晨煜說。

另外社會環境也是誘發厭食症的一個重要因素。青春期女孩伴隨第二性徵發育,如果認識不足,易對此產生恐懼不安和羞怯感,有使自己的體形保持或恢復到發育前「苗條」狀態的願望。另一方面,當下社會上流行的「白幼瘦」病態審美嚴重影響女性的心理,女性衣服尺碼也越做越小。前段時間#80斤女孩穿不上xs碼裙子#的話題上了熱搜,這種審美風潮很容易導致一些女性出現身材焦慮,陷入盲目減肥的誤區。

厭食症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申晨煜醫生表示,臨床上採取的治療手段多是藥物+生活方式引導改變。生活方式改變則包括制定食譜,指定監護人執行並督促患者按照食譜改變飲食習慣。

醫生指出,厭食症隨病程發展一般有幾個表現:偶爾不進食但能正常生活;規律性節食;體重明顯減輕營養缺乏;對控制體重十分在意;內分泌功能出現障礙等等。一旦發現家人出現厭食症狀,家屬要立即勸說並及時就醫。

新聞資料

過度減肥帶來八大惡果

朱滿生醫生在採訪中表示,健康的減重在數字上的體現為一個月10斤以內較為合理,減脂應該生活化,而避免極端的減肥方法。當前很多人特別是女性熱衷於減肥,很容易出現過度減肥的情況。醫生提醒,過度減肥有八大惡果。

一是機體免疫力下降。過度節食減肥,會減少各種營養物質的供給,導致營養不良、機體免疫力下降;

二是貧血或者骨質疏鬆。過度減肥有可能會導致體內的鈣、鐵等礦物質的快速流失,最終導致骨質疏鬆;

三是脫髮。過度減肥會導致頭髮營養無法得到供給,從而出現脫髮;

四是月經紊亂。女性過度減肥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從而出現月經不調;

五是膽結石。過度減肥有可能會缺乏膽鹼和不飽和脂肪酸,從而導致大量的磷脂留在肝內,並誘發膽結石;

六是降低肌肉力量。過度減肥導致體內脂肪完全分解後,又對肌肉進行分解,從而出現身體無力現象;

七是引發胃病。過度減肥會導致胃體積縮小,從而對胃黏膜產生損傷,引發胃部疾病,如胃炎或者胃潰瘍等;

八是不良情緒。過度減肥會導致內分泌激素失衡,出現焦慮或者抑鬱等不良情緒。

上游新聞據北京青年報、瀟湘晨報、極目新聞、每日經濟新聞、錢江晚報、深圳衛健委、深圳廣電等綜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