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之乎者也(1)

8流水無弦8 發佈 2023-05-27T18:52:12.409950+00:00

【隔了一段時間,世浣先生得閒終於又開始續寫「羅大佑作品十彈」。這是第6彈,較長,分三期發出來供大家欣賞】中國近代以來放棄醫生職業並後來深深影響中國社會的或許有三人:孫中山、魯迅、羅大佑。中山先生棄醫從政,救的是國;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寫的是人;羅大佑棄醫從藝,唱的是社會。

【隔了一段時間,世浣先生得閒終於又開始續寫「羅大佑作品十彈」。這是第6彈,較長,分三期發出來供大家欣賞】

中國近代以來放棄醫生職業並後來深深影響中國社會的或許有三人:孫中山、魯迅、羅大佑。中山先生棄醫從政,救的是國;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寫的是人;羅大佑棄醫從藝,唱的是社會。

羅大佑不是第一個在歌曲中抒懷家國情懷、反思社會弊病、展示現實意識的唱作人,他卻尤其重視對現代社會隱性的個人異化問題的表達。《之乎者也》就此把台灣流行音樂從「天真」帶向了「世故」,他將流行音樂作成了一種文化。

《之乎者也》首次採用雷鬼風格進行譜曲。它一上來就利用「之乎者也」給出了中國古人的三種觀點:第一個是孔夫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儒家入世思想;第二個是唐朝飽受佛家和道家思想影響的姑蘇隱士寒山子,「知之為不知」是道家和佛家禪宗的出世;第三個是孟子筆下有一妻一妾的齊人,「不知為知之,不在乎在乎」是本末倒置、不分黑白的市井凡人的哲學。

之乎者也本身包含了過去文化的精髓和糟粕並存的局面。


《之乎者也》原版的歌詞包括「歌曲審查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毫不留情地攻擊文化審查和翻印盜版。但是那樣的社會景況下,羅大佑不得不妥協,將之乎者作諧音變換,寫出了最亮眼的那一句:「眼睛睜一隻,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歡喜也;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觀者,你我是也」。

當時的約翰.列儂(John lennon)也寫過」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 這種東西方的呼應,也算是普世價值少有的融合共通吧。

當遇到社會不公、問題,眼睛閉上,耳朵遮上,不就皆大歡喜了嗎?為什麼要說實話呢?躺平多爽。但是人們並非不懂世事該有真相,並非不在乎。可袖手旁觀,過幾天把什麼都忘了的,不也是我們嗎?


羅大佑所批判的台灣80年代初的社會讓我們覺得它並不遙遠,正如高曉松所言,「羅大佑為我們當代提前30年寫好了輓歌」。可未來的方向在何處,苟且的人生狀態又未知又已知,羅大佑只是提出了問題,然而他卻沒有給出答案。

英國歌手Billy Bragg說過:「藝人的角色不是要想出答案,而是要敏銳地提出正確問題,閱聽人才是改變世界的行動主體。」

羅大佑作品典型地表現了彼時青年人的迷茫惶惑和焦慮傷感。他對病態社會和虛假醜惡的嘲諷和批判,體現了他當時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間,碰撞摸索的內在緊張與困惑。

他的心裏面有非常大的渴望,希望自己的音樂能夠影響更多的人,能夠包容這個時代歷史的痕跡。包括他後面寫的《未來的主人翁》《現象七十二變》等,都是用直白的大白話談當年的社會亂象,把很多新鮮的事物蒙太奇的呈現,講給你我他聽。他不僅指出了社會的頑疾,而且還有更深層的顧慮,那就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這種音樂態度才是我們需要的社會擔當。


也許我們今天聽不會覺得怎麼樣,也許過了10年、20年,我們回過頭來看羅大佑的作品,我們將會發現,羅大佑希望能夠記錄的是什麼,希望能夠傳遞的是什麼......

但是羅大佑多年來的吶喊是那樣蒼白無力,曾經擔心的問題已愈演愈烈。現在的年輕人一路帶著困惑焦慮,愈發地心靈無助。

「多少人在夜裡,無奈地嘆息;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大家無所信、無所依,只能且歌且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