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三項起源在哪裡?比賽順序有什麼講究?

金羊網 發佈 2023-05-28T19:41:17.372173+00:00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亮晨6月3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鐵人三項賽即將在廣州增城區火熱開賽。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亮晨

6月3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鐵人三項賽即將在廣州增城區火熱開賽。本屆賽事由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註冊認證,廣東省社會體育和訓練競賽中心提供技術指導,廣州市增城區人民政府、廣東省鐵人三項運動協會主辦,廣州市增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廣東新中體育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廣東省體育彩票中心支持,是面向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團體會員、個人會員以及鐵人三項愛好者舉辦的比賽。

鐵人三項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體育比賽項目之一,包含長距離的公開水域游泳、自行車和馬拉松/長跑,體現著人類對身體極限的不懈追求。鐵三的歷史是怎樣的?規則有哪些講究?又有哪些趣聞?一文帶你讀懂。

鐵三的歷史:起源於夏威夷的小酒館

鐵人三項運動的雛形最早見於法國。據記載,20世紀法國舉辦了一場包含跑步、自行車和游泳三個項目的比賽。不過,該項運動並沒有延續下去。

鐵人三項運動(以下簡稱鐵三)真正的發源地則是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幾個人正在夏威夷的小酒館討論怎樣的體育運動才是最具挑戰性的,他們在商議之後達成共識:誰能夠連續在大海游完3.8公里之後騎自行車180公里,再跑42.195公里的全程馬拉松,誰就是「鐵人」。

選手結束游泳部分比賽,登岸換項

1978年,歷史上第一屆鐵三比賽在夏威夷舉行,15人參賽,最後14人在13小時的鏖戰後抵達終點。20世紀80年代,鐵三又舉辦了多次比賽,逐漸聞名全球。比賽舉辦地、位於夏威夷西南海岸柯納島至今仍是全球鐵人心中的殿堂。

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鐵人三項運動聯合會成立。1994年,國際奧委會宣布將鐵人三項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鐵三也因此成為進入奧運會最快的體育項目之一。2000年,第一枚鐵三金牌在雪梨奧運會產生。

鐵三的距離:有超長賽程,也有入門級

鐵人三項比賽有短距離(游泳0.75公里、自行車20公里、跑步5公里)、奧運會距離「標鐵」(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長距離(游泳4公里、自行車130公里、跑步30公里)三種。如今,還有大鐵226公里的「魔鬼」賽程——「大鐵」(游泳3.8公里、自行車180公里、跑步42.195公里)。

除此之外,還有鐵三接力賽、兩項賽等衍生賽種,能幫助鐵三降低門檻,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本屆粵港澳大灣區鐵人三項賽分為四個組別,分別為:半程大鐵(游泳1.9公里、自行車90公里、跑步21.1公里)、標鐵(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半程標鐵(游泳0.75公里、自行車20公里、跑步5公里)、團體接力(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

鐵三的順序:為什麼是游泳、騎行、跑步?

鐵三比賽的順序是游泳、騎行、跑步。為什麼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游泳對於疲憊的運動來說潛在威脅相對較大。有數據顯示,鐵三有67%的危險出現在游泳部分,自行車16%、跑步11%,因此,距離相對較短的游泳比賽安排在第一位,主辦方安排的救生員和救生艇就能更容易始終把握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具體位置,在安全方面更為可控。

而且,公開水域水溫變動大,還有水生生物,因此要穿膠衣,這種衣物脫易穿難,因此先進行游泳比賽可以避免時間過多浪費在換裝上。

其次,騎行在第二位,可以避免在終點前出現大規模並行衝刺的局面,也可以避免多輛單車在相對接近的時間裡過線對計時員提出的挑戰。

第三,跑步作為最後一項,選手衝刺的節奏更符合現場觀眾和電視轉播的習慣和需要,也能更好地進行衝線階段的互動,有助於觀賽效果。

鐵人三項選手冒雨騎行

「反向鐵三」,可以有

其實,20世紀20年代出現在法國的「鐵三」,比賽順序是跑步、自行車、游泳,甚至游泳一開始還是划船。那麼,為什麼到了1978年夏威夷鐵人三項,順序變為了游泳、自行車、跑步呢?

一方面是因為安全的綜合考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夏威夷的自行車賽賽道,剛好可以連接起游泳賽和馬拉松的比賽場地,這樣一來,游泳、自行車、跑步的順序就更為水到渠成了。

時至今日還有一些鐵三賽事會遵循跑步、自行車、游泳的順序,這類賽事往往距離較短,不要求穿膠衣,省去了換項穿脫的時間,更接近於入門體驗活動。

最偉大的亞軍

朱莉·摩絲是鐵人三項名人堂的入選者,但她的名下卻沒有冠軍,而「只有」1982年鐵人三項世錦賽女子亞軍。雖然沒有冠軍,但她在1982年的比賽經歷卻是傳奇性的。

當時,直到最後一個項目還剩13公里時她還大幅度領先專業選手,但她在終點前因為補給不足而出現了嚴重了脫水。幾百萬觀眾第一時間目擊了她不斷摔倒、爬起再爬起前進,在距離終點線僅10米的地方,她只能靠爬行前進,最終被身後的對手奪走了冠軍。摩絲頑強的拼搏精神打動了所有觀眾,也間接促成了鐵三運動的快速發展。

最激烈的對決

兩位鐵三界的傳奇選手馬克·艾倫和戴夫·斯科特,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夏威夷柯納上演過一場經典對決:他們從發槍開始,一路你追我趕近8個小時,始終未能和對方甩開差距,直到最後時刻艾倫才完成反超。兩人的成績分別是2小時40分04和2小時41分03秒,59秒的間隔保持了足足26年最微弱鐵三勝負差距的世界紀錄。

「滾木衝線」

布雷茲在33歲時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症,他希望在自己生命最後的兩到五年完成一場鐵人三項。在此後的一屆比賽中,他在左手無法劃臂的情況下,耗時16小時29分鐘抵達終點,並用獨特的「滾木」方式衝線,履行自己的諾言「即便只能滾過終點,我也要完成鐵人三項。」布雷茲過世後,他的參賽號碼得到永久保留,很多選手也會選擇滾木方式衝線來紀念他,並喚起社會對漸凍症患者的關注。

選手在比賽中補水

父子同心

霍爾特父子是鐵三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姓氏。自幼腦癱的兒子瑞克在15歲時問父親自己能否參加跑步比賽,36歲的父親和兒子就此踏上了運動之路,並逐漸開始嘗試鐵人三項。在游泳比賽中,父親拖著兒子乘坐的皮艇游泳前行,自行車賽,他把兒子放在特製的自行車前端,推動兒子的輪椅前行。他們以「霍爾特之隊」的名字參賽,完成了多場大鐵賽事。在波士頓建有霍爾特父子的銅像,表彰他們對殘疾人事業的貢獻。

中國鐵人

1995年,在美國留學的張釩用一份馬拉松成績單獲得了1995年世錦賽的參賽資格,他單槍匹馬前往柯納島參賽,歷時12小時14分48秒成功完賽,成為第一位代表中國參加並完成這一賽事的選手。

值得一提的是,參賽的願望早在1983年就已在他心中埋下種子,當時他在北京大學就讀,在觀看了央視播放的「鐵三大神」戴夫·斯科特和馬克·艾倫的精彩對決之後,他就萌生出了想法,未來要去現場挑戰極限。

圖片 | 主辦方提供

責編 | 呂航

校對 | 潘麗玲

編輯:呂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