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獎提名名單:一半歌手不認識,這就是華語樂壇的希望?

阿飛亂剪 發佈 2023-05-29T21:17:14.355465+00:00

誰還記得,台灣金曲獎,曾是華語樂壇的風向標之一。創辦三十三年,沒拿過歌王歌后的歌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火過。今年的金曲獎提名名單出爐了,看完之後不禁讓人感慨:華語樂壇真的快完蛋了。最佳女歌手的提名名單為:徐佳瑩、洪佩瑜、郁可唯、A-lin、戴佩妮、劉柏辛。

誰還記得,台灣金曲獎,曾是華語樂壇的風向標之一。創辦三十三年,沒拿過歌王歌后的歌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火過。

今年的金曲獎提名名單出爐了,看完之後不禁讓人感慨:華語樂壇真的快完蛋了。

最佳女歌手的提名名單為:徐佳瑩、洪佩瑜、郁可唯、A-Lin、戴佩妮、劉柏辛。

洪佩瑜沒有聽說過,劉柏辛是李佳琦的表姐,其餘的4位,就是活躍在樂壇的女歌手。

徐佳瑩已經拿過金曲歌后,郁可唯和A-Lin是實力唱將,對於戴佩妮的印象,還停留在《演唱會爆笑集錦》裡的憋笑名場面。

並不是說各位歌手實力不夠,只是覺得:沒有亮點,沒新鮮感。

不過再看最佳男歌手的提名,更沒勁了,MCHOTDOG、熊仔、吳青峰、Hush、鶴、趙雷。6個人里,三個不認識,到底是我孤陋寡聞,還是他們太糊。

這6位歌手,今年似乎只有趙雷的《我記得》最出圈。

巔峰與沒落,都是對比出來的。現在的金曲獎沒落了,那麼巔峰時期是什麼樣的呢?

是陳奕迅、張學友、周杰倫、王力宏爭歌王的時代,是王菲、蔡依林、孫燕姿奪歌后的時代。

每一位歌手單拎出來,都有幾十首家喻戶曉的代表作,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部音樂史書。

但華語樂壇,早已沒有了往日的輝煌與榮耀。台灣的幾個重要獎項,比如金曲獎、金馬獎,關注度與含金量都大不如前,這自然也跟台灣影視圈的沒落有著必然的聯繫。

但是回到內地的華語樂壇,似乎也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獎項。

歌唱綜藝《聲生不息寶島季》,在懷念、回顧過去三十年的華語樂壇高光時刻,但神仙打架、群星閃耀只存在於觀眾的記憶里了。

那我們再看看現在的新生代歌手,有哪些已經榮獲歌王、歌后稱號。

華晨宇,他是《歌手·當打之年》的歌手,當年他的對手是蕭敬騰、周深、毛不易等人。

另外,華晨宇還獲得2019年咪咕音樂盛典的歌王稱號。

而蔡徐坤,則獲得了2020年咪咕音樂盛典的歌王稱號。

周深,則獲得過兩屆東方音樂榜的最佳男歌手稱號。

汪蘇瀧,則沒有獲得過任何歌王的稱號。

以上四位,是目前比較活躍的新生代歌手。再把年齡往前推一點,比如張杰,他幾乎承包了內地各大頒獎禮的歌王稱號。

毫不誇張的說,近十年裡,一半的歌王獎項,都被張杰收入囊中。

一方面是張杰確實厲害,另一方面也說明,張杰沒有對手。沒有對手,說明整個華語樂壇壓根就沒幾個人。

造成如此情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歌曲更迭太快。

從去年底李榮浩的《烏梅子醬》,到年初趙雷的《我記得》,再到黃綺珊、希林娜依·高的《是媽媽是女兒》,每首歌曲的爆紅周期至多半個月。

特別是短視頻興起,大多聽眾只知道歌曲的高潮部分,連完整歌曲都沒幾個人聽過。

在這樣的背景下,歌曲很火,但歌手的存在感卻不強。於是,越來越多的網絡神曲盛行。

其實本質就是:歌曲被大眾喜歡就行,誰來唱都沒差,歌手這個身份被嚴重弱化。

第二就是飯圈文化盛行,曾經代表著流行風向標的音樂排行榜單,已經成了飯圈粉絲的必爭之地。

粉絲為了讓自家偶像的數據更好看,在榜單的位置更高,會不停的為偶像刷數據。

比如最近易烊千璽出新專輯,定價198元一張,還不包郵。粉絲基本是5張專輯起步,金額就達到了千元級別。

點開專輯排行榜,時代少年團、易烊千璽、王源的名字占據了前三。試問普通觀眾,又有幾個人聽過他們的歌呢?

飯圈最瘋狂的時期,是肖戰出單曲《光點》時,飯圈互相鼓勵,還有一句名言:要一買三。意思就是,能買一百張的人,咬咬牙買300張。

一首單曲是3元,300首單曲就是900元。

有些有錢的粉絲,一個人就買了一萬首肖戰的《光點》,價格是3萬元。

最後,三塊錢一首的《光點》銷售額破億,這也是肖戰粉絲引以為傲的戰績。

當然了,這種情況並不是肖戰粉絲的特例,這是飯圈存在的普通現象。但這種飯圈的自娛自樂,並不能真正讓偶像的歌曲走進普通大眾的耳朵里。

而普通聽眾看到那些年輕愛豆的名字霸占音樂榜單,更是半點興趣都沒有。如此惡性循環,我們的華語樂壇,已經很久沒有出過真正的巨星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