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和躺平的中間者——數字遊民

解x心理 發佈 2023-05-30T00:23:39.900671+00:00

「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曾經的這句話,讓很多人都萌生了想要背上背包奔向遠方的想法。還記得幾年前的那個熱梗嗎?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時,一位女教師向校領導遞上辭職信,在信中,她用簡單的幾個字說出了她的辭職理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曾經的這句話,讓很多人都萌生了想要背上背包奔向遠方的想法。


還記得幾年前的那個熱梗嗎?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時,一位女教師向校領導遞上辭職信,在信中,她用簡單的幾個字說出了她的辭職理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迅速在網際網路傳播,不少人稱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這句話之所以能火,是因為她做了很多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暫時放下生存,盡情享受生活。


不僅是她,旅居的生活也是不少北漂、深漂、杭漂一族的嚮往,逃離996的大廠,奔赴詩和遠方。


但生活的壓力還是澆滅了不少人的滿腔熱血。


不要說辭職旅居,僅僅是裸辭,體驗一下的生活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實現的夢。


▷圖源 創客貼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同時擁有生活和遠方呢?

已經有一批人,在內卷和躺平之間找到了中間狀態。


在一場疫情之前,人們被困在方正的工位上,每天在這小小的辦公桌上度過大部分的時間。


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


我們開始嘗試新的辦公方式——居家辦公。


不用去公司、線上會議、工作內容線上提交……當人們開始居家辦公後,人們發現辦公室和工位並不是完成工作的必需品,只要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工作似乎在哪裡都可以完成。


很多人決定給自己換個新的身份——數字遊民。


01

數字遊民——一半旅行,一半工作


數字遊民,是指過著數字遊牧生活的人,在1997年一本名為《Digital Nomad》(數字遊牧)的書中指出:「技術可能會讓社會回歸遊牧的生活方式」。


而現在,數字遊民更多用來表示擺脫地理限制的工作者通過電腦和網絡,在世界各地遠程辦公。


原總工程師牧村次夫提出,「未來的人類社會,高速的無線網絡和強大的行動裝置會打破職業和地理區域之間的界限,成千上萬的人會賣掉他們的方子,去擁抱一種在依靠網際網路創造收入的同時週遊世界的全新生活方式。


《2021中國旅居度假白皮書》顯示,超六成年輕人渴望成為辦公地點不固定的數字遊民,在工作的同時享受度假生活。其中,超過70%的人為80後、90後。


與智聯招聘於去年10月12日聯合發布《2022僱傭關係趨勢報告》顯示,76.4%的「00後」願意成為「數字遊民」,像「數字遊民」這樣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型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線上教師、自由撰稿人、插畫師、視頻剪輯師、翻譯、攝影師、自媒體工作者等等都是適合成為數字遊民的崗位。


▷圖源 創客貼

根據歐洲提高生活質量基金會的統計,2021年歐盟大概有4170萬數字遊民。這個群體非常年輕,平均年齡40歲左右。


有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已經有3500萬數字遊民,到2035年,這一群體將超過10億人。


在北上廣深等城市打拼久了的年輕人嚮往自然,渴望遠離鋼筋水泥的都市牢籠,去生活節奏相對慢的城市生活,這是大部分數字遊民出發的原因。


那麼,哪些地方是數字遊民的嚮往地呢?


「Nomad List」網站,是全球最大的數字遊民聚集地,該網站收錄了全球187個國家、1000多個城市,25萬條的數據,為數字遊民們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信息服務。


該網站上,從成員喜歡度、生活質量評分、家庭得分、社區評分、成本、國際網絡、溫度、濕度、安全性等各方面對城市進行評估,並排名。


泰國、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國家的一些城市均在該網站的前幾位。


如果可以成為數字遊民,你想去哪些地方呢?


02

沒有鄉音,更像是沒有故鄉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別》,一句「我生本無鄉,心安是無處」想必也是很多數字遊民者的願景。


但真的是這樣嗎?


MBO Partners發布的報告中提到,大多數人的數字遊民生活不會超過3年。


很多數字遊民表示,重新選擇安定的原因是沒有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某一個個體對某一個群體及其從屬關係的一種內在聯繫。馬斯洛(1967)認為人有五種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歸屬感(felling of belongingness),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是指個體對周圍環境和群體的一種情感需求。


Maslow(1954)認為歸屬感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需求。Baumeisterm(1995)則認為歸屬感作為一種驅動力是普遍存在的。它能夠驅使人們去構建並維持最低限度持久的、積極的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歸屬感嚴重影響著個體的心理健康發展(Anderman,2002)。


但對於數字遊民來說,旅居的生活過久了,發現自己連鄉音都沒有了,像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缺乏歸屬感。


而歸屬需要使 「我們與覺得和自己有關聯的人的正常社會交往」變得必不可少

。為滿足歸屬需要,我們努力和他人建立和維持親密的人際關係,我們還期待與那些了解、關心我們的人交往和溝通。


歸屬需要得到滿足後,我們建立其他人際關係的內驅力就會降低 (因而人際關係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但數字遊民們通常選擇在陌生的城市,他們的歸屬需要很難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的歸屬需要,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孤獨感。


孤獨是一種痛苦或不適的狀態,當一個人察覺到自己對社會聯繫的渴望與實際體驗之間存在差距時,就會產生這種狀態。即使是一些整天被別人包圍的人——或者處於長期婚姻中的人——仍然會經歷一種深刻而普遍的孤獨感。


研究表明,孤獨對健康和長期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孤獨有著不同的層面。心理學家羅伯特·韋斯首先提出人們會受到兩種孤獨的困擾。


  • 社會隔離(social isolation),指的是我們不滿於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網絡而引起的孤獨。


  • 情感隔離(emotional isolation),指的是我們缺乏深厚的人際關係而引起的孤獨。


這兩種孤獨成分在UCLA(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孤獨量表上都有所表現,該測驗已廣泛地用於成人孤獨的研究。


UCLA孤獨量表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 與他人的隔離。孤獨者感覺自己形單影隻,與他人的接觸次數達不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


2. 與他人的親密接觸也達不到個體所期望的程度。


3. 與他人總體的社會聯繫太少引起孤獨。孤獨者感到他們與朋友和玩伴的聯繫不充分,所以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體驗到的快樂很少,也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


孤獨正是歸屬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結果。

▷圖源 創客貼


同時,如果人們感到孤獨,他們的生活就會了無趣味。他們在對待他人的消極

態度上也會表現出的苦惱和絕望。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孤獨通常是一種短暫的狀態。任何人與自己的社交圈子隔離一段時間,都會感到苦惱,但它持續不了多久,重新回到自己的社交圈子或者建立了新的友誼,孤獨就會結束。


03

如何獲得高質量的休息?


數字遊民的生活固然讓人嚮往,但如果沒有具備足夠的工作技能,良好的社交技能,同時自律能夠高效地完成工作,那麼很多人是不適合數字遊民的。


但如何在不逃離城市的情況下,獲得高質量的休息呢?


1. 冥想


冥想是休息身心的好方法,正念冥想是最常見的冥想之一。


正念冥想的一個主要焦點是活在當下。你通過專注於你的呼吸,讓你的想法在沒有執著或擔憂的情況下過去。這些練習可以幫助你休息,讓你的頭腦平靜下來,放鬆你的身體。


要嘗試冥想,找一個安靜的空間獨自坐著。接下來,閉上眼睛,專注於呼吸。如果你遇到分散注意力的想法,承認它們,但讓它們過去。


2.與感官互動


與你的感官互動可以讓你的思想紮根,讓你的思想平靜下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思維加速,請專注於視覺、嗅覺和觸覺等感官,以分散注意力。嘗試使用不同的感官,看看哪些感官對平靜你的思想最有用。


例如,通過想像一個寧靜的場景來清除你的思想,或者看著窗外被風吹動的樹木。你也可以嘗試聞聞門外的花香或點燃香氣濃郁的蠟燭。通過撫摸你的狗或貓(如果你有)或包裹在模糊的毯子中來接觸。


3.練習瑜伽


瑜伽是同時休息身心的好方法。雖然瑜伽是一種很好的鍛鍊,但它也提供了許多好處來幫助你休息。瑜伽鼓勵練習正念,這意味著在當下與你的思想和身體保持同步。


如果你有很多想法,這可能是一個減壓和給你的頭腦一些平靜的好方法。瑜伽還可以吸引你的身體和呼吸,這可能是放鬆身體的好方法。特定的瑜伽姿勢在尋求休息身心時特別有用。


寫在最後


數字遊民只能遠離鋼筋水泥快節奏的城市,但無法逃離生活的難題。


也許我們需要具備的不是逃離城市的能力,還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生活狀態。


References:

——————

[1] Alex Dimitriu, MD/Madeleine Criglow,How to Rest,11 Ways to Rest - wikiHow,2021



作者:貝肯妮妮

排版:貝肯妮妮

封面:創客貼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解X心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