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特色高水平動物醫學專業群為城市動物衛生安全保駕護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3-05-30T15:41:46.470222+00:00

近日,北京市(京津冀)職業院校動物疫病檢驗檢疫項目技能大賽落幕,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兩支參賽隊均獲一等獎。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一所職業院校的畜牧獸醫系要如何擴展生存空間並服務好城市發展?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樣本。

近日,北京市(京津冀)職業院校動物疫病檢驗檢疫項目技能大賽落幕,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兩支參賽隊均獲一等獎。

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一所職業院校的畜牧獸醫系要如何擴展生存空間並服務好城市發展?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樣本。

近日,記者從北京農業職業學院了解到,該校重點建設動物醫學專業群,並於2019年獲批北京市首批特色高水平骨幹專業群。近年來,專業群緊緊圍繞「動物衛生安全保障」這一核心目標,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了動物醫學職業教育對首都發展的支撐體系,培養了一大批動物衛生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守護首都動物衛生安全做出了獨特貢獻。

專業群緊密對接產業鏈,提高人才供給多樣性

隨著北京首都功能的優化調整,尤其是2018年「非洲豬瘟」以後,北京小型、散養、低端的畜牧養殖已被取消,替代的是現代高端智能化的養殖,同時疫情讓人們對動物衛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更為重視。

「這對我們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極大挑戰。」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畜牧獸醫系主任趙庶吏介紹,為此,學校對標首都健康養殖、和諧養殖、高效養殖、生命科學養殖和休閒養殖五大方向對動物衛生安全的需求,組建了以動物醫學專業為核心,寵物醫療技術、畜牧獸醫、特種動物養殖和運動馬馴養與疾病防治為支撐的都市特色鮮明的動物醫學專業群。

同時,面向動物疫病防控、寵物疾病診療、醫學動物實驗、動物健康養殖、運動馬馴養等多個職業崗位,構建了「基礎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選」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打造專業群共享、產學研共建共用的教學資源庫,人才供給模式由「單人單崗」的單一渠道輸出轉變為「多人多崗」的打包輸出。

「這大大提高了動物醫學類人才供給的多樣性,拓寬學生的知識技能邊界,提高了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滿足了都市型畜牧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複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趙庶吏說。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生正在進行寵物美容1+X證書技能訓練 學校供圖

校企雙主體,能力雙培養

2021年從北京農職院運動馬馴養與疾病防治專業畢業的王祿,目前是北京市上林馬術中央公園的馬術教練員,負責競賽馬匹的馴養調教以及馬術愛好者的騎乘教學工作,月薪1萬元左右。3年後,如果他能勝任馬房經理和高級教練職位,年薪至少15-20萬元。

王祿的高薪就業得益於學校的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引企入校成立國際馬術學院,同時開展企業教學班、訂單班等多形式校企聯合培養,其中與新瑞鵬等動物醫療知名企業合作舉辦「企業教學班」,惠及學生600多人,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薪資待遇都有較大提高。

據悉,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和企業共同制定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實踐「三融雙培育工匠」人才培養模式。「三融」即企業標準與教學標準融合、工作過程與教學過程融合、員工身份與學生身份融合,「雙培」即校企聯動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精神,培育服務動物衛生安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趙庶吏介紹,學校對接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實驗動物從業資格和執業獸醫職業技能標準,構建了「崗課賽證一體」課程體系,形成融合企業標準的課程標準58個。其中,《馬房管理》等標準借鑑國際先進經驗並在本地實踐成功驗證,具有國際行業通用價值,學生畢業後無縫對接行業,受到行業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馬術學院的學生正在進行實訓 學校供圖

精準發力,形成多維助農新格局

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王家磨村,有一個科技小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師生長期駐紮在這裡。

小院師生結合王家磨村有水有林的優勢,為當地引進包括小香豬、火雞、孔雀、梅花鹿、矮馬等15種動物,培養具備養殖珍禽、飼養矮馬、開發休閒項目的技術技能骨幹人才,幫助房山區王家磨村榮獲「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2021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等稱號。

趙庶吏介紹,學校面向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動物衛生安全保障領域,依託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教授產學研平台,成立北京市首個「動物科學院士專家工作室」,打造院士工作室、崗位專家、馬術學院、科技小院四個技術技能平台。同時成立「院士引領—首席專家—推廣教授—科技特派員」的專家服務團隊,形成技術服務、技能培訓、項目研發、業務諮詢的多維助農新格局。

健康養殖、疫病防控、獸醫公共衛生和環境控制4個專家服務團隊,推廣了36項動物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新技術,直接經濟效益達700餘萬元;25名市級科技特派員精準服務於北京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助力京郊低收入村農民增收致富。

同時,學校還廣泛開展技術技能培訓。依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北京市奶牛創新團隊崗位專家侯引緒教授帶領團隊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國,對20多個省份的奶源管理高精尖技術人員開展多次奶牛診治技術培訓。寵物教師團隊在東西部小動物臨床大會、北京寵物醫師大會開展講座,培訓場次達29場次,培訓社會寵物醫師達4300餘人次。

「目前,動物醫學專業群已成為服務首都、引領京津冀、國內領先的專業集群。我們將以特高專業群建設為起點,全面落實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總要求,為全面服務首都公共衛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院長范雙喜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歐媚)

作者:歐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