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實!「麥當勞里最病態的一幕」暴露出多少「高高在上」的人!

青白江綜合執法 發佈 2023-05-31T04:54:59.448194+00:00

其中,有一塊巧克力的馬卡龍放在了草莓的馬卡龍上面,瞬間引起了發帖人的不滿,叫來了服務員訓斥:「看著真的很突兀,充斥著不公平,是你們偏愛巧克力呢,還是單單因為擺放過於隨性呢?」

最近,小某書上有這樣一類帖子越來越流行,堪稱新型「流量密碼」。

比如:「在麥當勞突然覺得很難過,馬上叫住了服務員」。

發帖人在麥當勞點餐時,看到放甜品的櫃檯里,有4塊馬卡龍,巧克力和草莓的各2塊。

其中,有一塊巧克力的馬卡龍放在了草莓的馬卡龍上面,瞬間引起了發帖人的不滿,叫來了服務員訓斥:

「看著真的很突兀,充斥著不公平,是你們偏愛巧克力呢,還是單單因為擺放過於隨性呢?」

比如:「看到這個餐後我沒法冷靜,趕緊叫來服務員」。

發帖人在一家小炒店點了份套餐,看到米飯上面的芝麻,又向服務員發難了:

「你們的芝麻撒在了邊邊上,而且顯得很隨意,讓我沒辦法安心吃飯。」

並讓服務員再去拿一點芝麻給他,讓他自己撒一下。

比如:「喝這杯奶茶時我叫了服務員,她小聲說我矯情」。

發帖人點了一杯經典的6元草莓搖搖奶昔,看到封杯膜是「扎心了」,表情是好委屈,瞬間不淡定了。

轉身就向服務員要求,要換個喜慶的「你愛我」的杯膜,不然就沒法喝。

再比如:「吃麥樂雞時發現事情不對,叫了服務員來幫忙」。

發帖人看到麥樂雞盒子上畫的兩隻雞,從正面看完全看不到尾巴。

只能把側面的紙撕開翻上去才能看到完整的,便叫來了服務員,說這樣影響了他的用餐體驗。

這位老哥的強迫症+事多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呢?幾乎所有類型的餐飲店服務員都被他刁難過一遍:

在酒樓喝早茶,覺得杯子兩側的凹陷沒有符合人體力學,就叫來了服務員阿姨;

在麵包店買麵包,覺得可頌的擺放不夠規整好看,就叫來服務員讓她把多出來的那個拿出來;

在蛋糕店挑選蛋糕,糾結起了巧克力淋面的長度,讓服務員少收他2塊錢;

在塔斯汀吃漢堡,發現吸管包裝紙紅色區域占2/3,藍色才1/3,不均衡,看得人很不順心,叫來了服務員反映......

偏偏這類帖子的熱度都很高,小某書上那位最愛發這種帖子的博主,已經成功接到了很多廣告,帶起了貨。

評論區里,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

「最近怎麼這麼多精神病跑出來了?」

有人言簡意賅地概括出這類帖子的共同點:「在法律允許下竭盡全力膈應別人。」

有人則想起了自己當服務員時遭遇到的同款刁難。

是啊,服務員每天上班要處理那麼多突發事件已經很煩了,還要被這種無理取鬧的客人刁難,該有多心塞?

看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

人性最大的惡,就是在自己最小的權力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為難別人。

揪著自己眼裡的一點點所謂「錯誤」,無限誇大放大,以此達到為難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的目的,享受著別人順從自己的快感。

這種行為的流行,真的沒問題嗎?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人甚至在看多了這類帖子後,竟與發帖人共情了起來:

「看多了竟然能理解了。」

你會看到,我們身邊有太多人,喜歡站在高位頤指氣使,享受著欺凌弱者的快感。

比如有這樣一段監控視頻:

在加油站里,當工作人員按照日常的工作流程為顧客加油,關好油箱,準備收取費用。

豪車車主卻直接把幾張紙幣從車窗里扔了出來,仿佛施捨給工作人員一般,沒有絲毫的教養和尊重。

工作人員只好無奈地蹲在地上,一張一張地撿起散落一地的紙幣,而豪車則早已揚長而去。

工作人員努力裝作不在意的樣子,但還是轉身偷偷抹了一把眼淚,匆忙地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比如有三個人去吃海底撈,點了4個清水鍋底,半份粉絲,一個生雞蛋,一碗米飯,總共花了27塊錢。

服務員還給他們送了一份老油條,半份西紅柿,幫忙拿番茄鍋底拌米飯給孩子吃,還給孩子拿玩具。

甚至還幫忙弄了酸辣粉配料,再送了兩份蒸蛋,快吃完的時候還給孩子送了兩份小水果,給大人送了一份西瓜。

結果你猜發帖人的感想是什麼?

「今天這頓飯,給我感覺海底撈的服務好像沒那麼好了。」

並列出了幾個理由:她在做免費手護的時候,兒童樂園因為要消毒,孩子進不去;

等候美甲的時候,他們也不上水。

合著你就花27塊錢,白蹭了人家那麼多吃的和服務,背後還要發帖稱服務員態度不好。

比如有兩個黑衣大哥去買烤腸,都送到嘴邊了,突然不要了,要退貨。

收銀員不同意,結果大哥就怒了,開始百般刁難收銀員,並稱:「老子就是要讓你崩潰」。

作家莫言說得好:「人性的醜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點。

處處為難別人的人,並不會顯示出你的強大,反而只會暴露出你的無能。

試圖通過打壓別人而獲得自信、通過挑刺彰顯出自己的高明,實際上只會顯得自己無比幼稚。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角色效應」,指的是:

現實生活中,人們以不同的社會角色參加活動,而角色的不同,就會引起心理或行為的某種變化。

1971年,有位心理學教授做過一項飽受爭議的人性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他在史丹福大學的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監獄,並招募了24名身心健康的志願者。

志願者被分成了2個小組,一組12個人扮演獄警,另外一組12個人則扮演罪犯。

為了讓情境更加逼真,「獄警」還分發到了警棍、手銬、制服、墨鏡。

「囚犯」則被要求換上囚衣、不許使用自己的名字,還要戴上手銬,服從獄警的管理。

一開始,「獄警」和「囚犯」相互間還開開玩笑。

但是,大概到了第7天,大家都完全進入了角色。

那些扮演獄警的學生,慢慢開始享受某種權威感。

他們很快就忘記這只是個實驗,那些嬉鬧不聽話的囚犯讓他們覺得:

這是對自己這個身份及體制的不尊重,甚至是在挑戰自己權威,這些人應該被鎮壓。

於是,他們開始虐待「囚犯」,甚至出現非常多的侮辱、體罰。

到最後,實驗組織者不得不提前中斷實驗,否則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人身傷害事件。

當然,對於這個實驗過程的真實性,現在有很多種爭議,但從中折射出的底層邏輯,還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當一個人手上掌握了那麼一點小權利,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凌駕於他人之上,享受傷害別人的快感。

但真正的強者,反而不會被自己的角色所綁架,而是能夠發自內心地,生出一絲體恤他人的溫柔。

人在低處,把自己當人;人在高處,把別人當人。

願我們,都能擁有這種最基本的修養。

作者:小椰子,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

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轉自:讀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