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和平區:養老進網格 幸福感「滿格」

東北新聞網 發佈 2023-05-31T10:45:04.823185+00:00

記者5月30日採訪獲悉,和平區依託社區網格化精細管理優勢,探索網格+居家養老新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養老機構「嵌入」社區、「鏈入」網格,讓社區成為「養老資源豐富、為老服務專業」的綜合功能體,讓「養老」變「享老」。

記者5月30日採訪獲悉,和平區依託社區網格化精細管理優勢,探索網格+居家養老新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養老機構「嵌入」社區、「鏈入」網格,讓社區成為「養老資源豐富、為老服務專業」的綜合功能體,讓「養老」變「享老」。

「床邊」有照護

5月17日,居家養老服務助老員付華和往常一樣,準時來到和平區新華街道砂陽北社區李景義和鄭秀英老人家,準備來為其提供居家上門服務。鄭秀英老人常年臥床且無意識,日常起居由老伴李景義照顧。這天,付華敲門無人應答,撥打李景義電話也無人接聽。

付華心頭一緊,迅速上報情況,並通過社區與老人家屬取得聯繫,經家屬確認後撥打110報警求助。隨後他立即與社區養老服務專屬網格員一同開鎖進入老人家中。

原來,李景義早上突發疾病,幸虧助老員和社區養老服務專屬網格員及時趕到。

今年以來,和平區民政局加快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的同時,在街道社工站中增設了養老專屬網格員,明確專屬網格員包括即辦事項、代辦事項和特殊事項,讓老年人的「床邊」有人照護。今年前5個月,全區家庭養老床位上門服務已達29637人次,累計時長41250.5小時。

「身邊」有幫扶

年過七旬的獨居老人李賽復居住在南市場街道和平新村社區,因病行動不便。社區幹事滿姣姣每天網格巡查時都到老人家中陪他聊天,幫他代買生活物品。檢查到燃氣設備過於陳舊後,她向社區申請為老人購置符合安全標準的新燃氣灶,並協調燃氣公司上門安裝。

和平區民政局圍繞特殊群體,指導全區社區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累計摸底排查出八類特殊群體共3000餘人,積極落實定期走訪制度,並對獨居、困難、高齡老年人進行探訪慰問。同時每月按時為全區4774名90歲高齡老人發放補貼,及時有效為老年人提供相應幫扶。

「桌邊」有美味

在瀋水灣街道中海社區的社區大食堂內,97歲老人關芳菊笑著說:「我是這裡的常客了!」老人身體比較健康,基本上每天都會準時到食堂用餐。趕上下大雨,工作人員擔心老人外出用餐不安全,就會帶上飯菜奔向老人家中。

社區食堂根據轄區居民的口味,制定出了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菜單,吃什麼的選擇權交給居民,不僅滿足了老年居民的吃飯需求,更增添了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幸福感。

助老食堂的運營,既是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整合養老服務資源、拓展養老服務內涵的關鍵抓手。和平區依託養老服務企業和餐飲經營主體,已建成21處助餐點,其中15處點位已投入使用,日均就餐達480人次。

「手邊」有智能

「孫奶奶,您如果有什麼緊急情況,只要摁下手中這個報警器的紅色按鈕,子女和社區工作人員就會收到報警,儘快前來援助。」在和平區和平新村社區的88歲獨居老人孫素蘭家中,南市場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人員與遼寧怡家健康科技公司技術、醫護人員耐心細緻地指導著老人。老人家中的電器上也都安裝了報警器,遇到問題會自動報警。

和平區為居家養老人員配備了智能監測設備,實現監測、提醒和管理等12項智能服務,服務數據累計2278條;同時和平區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對老年人智能監測異常預警信息進行及時處理,對緊急求助來電及時響應轉接,做到「響應及時、服務精準、老人滿意」。

「周邊」有「一刻鐘服務圈」

「大爺,您對這個新髮型滿意嗎?」「挺好呀,小伙子你這手藝真不錯!」長白街道社工站3名美發志願者與金沙灣社區居家養老人員之間的暖心對話,拉近了老人與社會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小鄰」與「大鄰」之間的距離。

和平區按照組織規範化、設施標準化、人員專業化、服務精準化、活動常態化的總要求,不斷健全完善「3+3」社工站建設模式,打造以街道社工站為樞紐和陣地,廣泛連結社會資源,支持基層培育的「五社聯動+養老」力量,滿足老人的多種需求,構築起家門口的「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前5個月,社工站開展個案服務24次、小組服務22次,入戶、電話探訪困難群體136次,開展特殊群體關愛活動、義診活動、宣講活動等社區活動共37次,累計惠及2698人次。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杜一鳴 高級記者 劉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