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南師,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悅讀智慧人生 發佈 2023-05-31T20:28:23.602973+00:00

在恆南書院編著的《重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一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南懷瑾先生出生在一個世界文明變化動盪,軍事政治體系巨大變革的時代。

南懷瑾先生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重續中華文化的斷層,為保衛中華民族文化而戰,為發揚中華文化而戰,為全人類找到人生大道而戰。

有人這樣評價南懷瑾先生:中國古代帝王的老師一定是需要集儒釋道國學傳統文化大成於一身的大師級人物,南懷瑾就是這樣一位大師,並且他很可能是最後一位。

在恆南書院編著的《重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一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南懷瑾先生出生在一個世界文明變化動盪,軍事政治體系巨大變革的時代。他教過書,帶過兵,打過仗,經過商,所以,他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讀書人。

作者李慈雄自大學起就追隨南懷瑾先生研習中國傳統文化。本書可以帶我們從「見、聞、思、修」來學習南懷瑾先生的教化思想,並重新建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01什麼是「見、聞、思、修」?

見——讀南老師的書,觀看南老師的講課視頻。

聞——聽南老師著述的有聲書,或者原聲錄音帶。

思——看了、聽了之後要思考。

修——篤行、受用,也就是學了就要拿出來用,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感受層面。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華羅庚說:「沒有實踐,就沒有真知。」

所以學問不能只接受一些信息,要善於思考從中悟出真理,並且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一到年初就給自己立了一個大大的閱讀目標。為了達到目標,囫圇吞棗,只顧著數量而忽略了質量,以為自己讀過就學到了,還在為自己完成目標而暗暗自喜呢?

02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1981年,南懷瑾先生在台灣講授《藥師經》時,曾提出:二十一世紀是精神病、心理病的時代,它會影響整個人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想想當下的我們,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孩子都承受著外界的巨大壓力,導致精神與心理方面出現疾病的不在少數。

很多人一旦出現精神問題就特別容易傷害到身邊的人,想想那個把載有幾十位乘客的車子開到河裡去的巴士司機;想想那些報復社會的人,他們無一不受精神疾病困擾。

藥師佛強調:要捨己為人、一切為他。因為人人為他,整個社會就升華了。

在《禮運·大同》篇里也專門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就是徹底地指出公天下的精神。

當我們學習了以「天下為公」的精神,男女都各盡其職,安於其所,人人都有奉獻精神,這樣的社會也就井井有條,大家也才能和諧共處。這樣大家的精神與心理也自然就會健康了。

03如何建立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儒、釋、道及諸子百家,都在強調人倫世界的建立及做人處世之道。還要有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襟懷,就有辦法做出千秋的事業。

所以,重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是極其關鍵的。

首先,我們要認知中國文化,要明白「身心性命、內修外用」是有完整的理論與實證體系的,它是尊重所有的聖賢,超越宗教,但是又包含一切學問的。

人的生命統籌起來包括了「身、心、性、命」,而「內修外用」是指你個人內在的修養,包括對身體的調養及對情緒的調御,而且它還有一個完整的理論及實操體系,同時強調「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次,我們要明白中華文化對國家治理是有完整的理論和豐富的經驗教訓的。管子就曾提出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再者,我們要學習大醫道,就像范仲淹說的那樣「不為良相,即為良醫。」

最後,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就像南懷瑾先生強調的要辦「農工商科技職業教育」一樣,要實在做人,要有責任感,要有一技之長,要能立足於社會。另外他還強調我們每個人要學會調御身心,面對煩惱,不畏艱難,不能放縱。

寫在最後:

當下的你如果工作不順利;經商遇到瓶頸期;教育孩子頭痛;精神和心理備受煎熬的話,不妨去多了解一下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相信從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為你解憂排愁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