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崩潰前夕,老布希與戈巴契夫秘密通話,如何左右世紀變局?

貓爺的漁場 發佈 2023-06-01T13:03:30.543233+00:00

畢竟,在許多人看來,那樣一個無論從政治、軍事等各個層面上都看起來牢不可破的聯盟,怎麼可能會最終反而「不攻自破」呢?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1991年12月25日,伴隨著最後一面蘇聯紅旗從克里姆林宮的上空轟然落地,這個曾經創造過無數奇蹟的聯盟,終於還是走到了自己的末日。

如今,儘管時隔多年過去,當人們談起蘇聯的崩潰時,仍然會感到十分驚詫。

畢竟,在許多人看來,那樣一個無論從政治、軍事等各個層面上都看起來牢不可破的聯盟,怎麼可能會最終反而「不攻自破」呢?

可這一切卻是真實的發生了。

因此直到今天,人們對於蘇聯為何走向解體依然無法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各種說法眾說紛紜,卻又各有各的道理。

於是,很多人開始將目光聚焦於蘇聯解體過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也就是美國,希望通過這位「當事人」,來尋找答案。

而就是這一查,果然讓人找出了端倪——在1991年5月,也就是蘇聯解體的前夜,白宮曾與克里姆林宮之間有過一次「絕密通話」

正是這則通話,將蘇聯推向了「致死」的深淵

那麼,白宮與克里姆林宮在這通電話里到底說了什麼?

它又為什麼會使得蘇聯走向末路呢?

或許這一切的答案,遠比你想的更為驚悚!

秘密通話

「親愛的喬治,你好!」

1991年5月的一個清晨,一通來自克里姆林宮的電話打到了白宮的總統辦公室內。

面對這則或許在很多外人看起來都有些「驚世駭俗」的來電,身為當事人的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卻顯得泰然自若,似乎對這一幕早已司空見慣。

只見他同樣用輕鬆的語氣回答對方:「你也一樣,米哈伊爾!」

如此和諧的一幕,簡直就像一對親密無間的老朋友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不知道他們的姓名——老布希與戈巴契夫。

美國與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亦是「冷戰」的對弈雙方。

1945年,伴隨著倫敦的五國會議失敗,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被徹底點燃。

一年之後,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冷戰」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

俗話說得好:「天無二日,國無雙君」。

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在這之後的將近半個世紀裡,蘇聯與美國為了爭奪世界的霸權,開始在各個領域率領著各自的盟國進行鬥爭。

儘管雙方都表現得極為克制,避免著硝煙的燃起。

但誰都清楚,這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殺死」對方

也正因為這樣,對於蘇聯和美國而言,別說最高領導人彼此通電話了,就是能正常的往來,都已經算得上十分罕見了。

更何況,還稱呼的如此親密?

顯然,這一切的背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事實,也的確如此。

關於這通電話的內容,全部來自於後世美國的一份「半公開」的秘密文件當中。

之所以會「半公開」,我想或許是美國身為最終的勝利者,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傲慢」。

畢竟,沒有人會畏懼一個「死人」。

通過這份「半公開」的秘密文件,我們驚訝的發現,雙方稱呼的親密,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在這之後的正式談話,才更加讓人毛骨悚然。

面對美國時任總統老布希,身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巴契夫迫不及待的向對方「匯報」著自己近期的工作,那言語之間毫不掩飾著討好之情

而另外一邊的老布希則像一個體貼下屬的好老闆,耐心的聽完了戈巴契夫的絮叨,隨後很是暢快的說道:「米哈伊爾,我已經知道了你和九個加盟國簽署了新條約,我對此由衷的為你感到自豪!」

1991年4月23日,在戈巴契夫和葉爾欽的牽頭下,蘇聯同旗下的9個加盟國簽訂了《9+1聯合聲明》

而在這條聲明當中,蘇聯首次允許了各加盟國領導人可以自行決定國家大事,並且承認了新的聯盟為主權共和國聯盟,強調聯盟共和國條約的生效必須進過所有加盟國的同意。

自此蘇聯的政體正式從「聯邦」轉變為「邦聯」,蘇共中央的權威被進一步削弱。

後來,有許多人都認為,正是《9+1聯合聲明》的出台,加速了蘇聯的解體,戈巴契夫的這個「錯誤決定」致使了蘇聯的覆滅。

可誰能想到,這背後居然會有美國的影子呢?

實際上,這次聯合聲明的匯報,並非戈巴契夫首次這麼幹。

通過美國公開的多份報告顯示,自從戈巴契夫上台以後,克里姆林宮與白宮之間的秘密聯絡就從未停止過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戈巴契夫都會向白宮匯報自己的工作,並貫徹執行後者的命令。

那麼,身為蘇聯的領導人,為什麼戈巴契夫要去聽從美國的指派?

難道說,戈巴契夫看不出自己的行為會將蘇聯推進深淵嗎?

錯誤路線

其實,戈巴契夫不僅不是看不出自己的行為會將蘇聯推進深淵,相反,他這一切都是故意而為之!

目的,就是通過毀滅來自救!

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國計民生陷入到了嚴重的困難當中,普通民眾連正常的生活都難以為繼

而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懷揣著「雄心壯志」的戈巴契夫正式走向了蘇聯的台前。

1985年3月,戈巴契夫被選舉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身為激進派的代表人物,他一上來便對蘇聯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

以對蘇聯軍隊的改革為例,在戈巴契夫上台以後,蘇聯政府便不斷壓縮蘇軍的人數。

其本意是為了釋放人口,在緩解財政壓力的同時,增加社會勞動力,看起來並不是毫無道理。

可戈巴契夫卻忽略了給這些被裁撤的軍人合理的善後安排,致使大量退役軍人離開軍隊後只能流落街頭,一時間讓整個蘇軍顯得人心惶惶。

後來,根據蘇聯亞佐夫元帥的會議,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軍內部有7.3萬軍官缺少住房,4.5萬餘名士兵沒有住所,很多軍屬都只能在臨時搭建起的帳篷里抵禦零下幾十度的西伯利亞寒風。

「為民抱薪者,不可使其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顯然,指望士兵們餓著肚子去保衛蘇維埃,是極為不現實的。

可偏偏,戈巴契夫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點,或者說看見了,當做沒有看見!

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戈巴契夫本身就希望蘇聯能通過這種方式「自我瓦解」

其實,嚴格來說,戈巴契夫絕對不是蘇聯最合適的領導人,甚至在1985年之前,他都不屬於蘇聯領導人「接班人」的候選人。

1982年11月15日蘇聯時任主席勃列日涅夫去世,兩年之後1984年2月,接替他的安德羅波夫去世,次年,接任安德羅波夫的契爾年科又去世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54歲的戈巴契夫上台,純屬整個蘇共中央的無奈之舉。

而這導致的結果,便是接任者因為缺乏歷練而行為輕率且不切實際

戈巴契夫出生於史達林時期,成長於赫魯雪夫時代,而他政治的上升期則在勃列日涅夫主政期間。

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戈巴契夫不能說是人生毫無挫折,但絕對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歷練,對於社會主義的建設也沒有什麼深刻認識。

相反,「溫室」環境下成長的戈巴契夫又碰上了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那些被公知們捧上天的西方美好,加上蘇聯內部的種種困難,使得戈巴契夫逐漸信念崩塌,開始認為蘇聯必須得到「改造」。

1985年4月,在蘇共中央全會中,戈巴契夫很是不屑的表示:原有的社會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蘇聯現在的發展,需要實行根本性變革。

毫無疑問,此言一出,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而這裡的根本性變革,便是拋棄掉蘇聯原有的體系,改為向西方學習。

都說:「一個事物最強大的地方,往往也是它最為脆弱的地方。」

對於蘇聯來說,最強大的莫過於「信仰」二字,正是為了信仰,所以才有那麼多人甘願為其奉獻一起,乃至生命。

毫無疑問,此舉不亞於在蘇聯內部投入了一顆「核彈」。

悲劇落幕

國內危機重重,混亂不堪,領導人又一心向西,蘇聯的崩潰顯然已經不可避免。

對於蘇聯經濟的萎靡,戈巴契夫認為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長期以來的美蘇爭霸,因而他便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與美國改善關係,從而反哺蘇聯國內。

用外交政策來促進國內的改革,便是戈巴契夫的核心觀念。

1986年,在雷克雅未克會議當中,美蘇雙方正式就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達成協議,而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戈巴契夫坦言:蘇聯的發展需要美國的幫助,蘇聯自己遠非絕對的霸主。

1987年12月,戈巴契夫啟程訪美,在此行的演講中,他表示美蘇之間必須保持良好的交流,這樣才能更好的尋求彼此的利益共同點。

而正是在這之後,美蘇雙方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秘密通話。

1991年,在持續的動盪當中,戈巴契夫宣布允許各自加盟國自行決定發展道路。

毫無疑問,戈巴契夫這種類似於「擺爛」的政策,完全是徹底打開了「潘多那魔盒」。

伴隨著蘇共的退出,蘇聯各加盟國開始紛紛實行大肆變革,而這種毫無準備,如同無頭蒼蠅般的亂撞,很快便使得東歐變得一團糟,經濟反而更加崩潰。

眼看著蘇聯已經如同一團亂麻,12月25日,戈巴契夫正式宣布終止蘇聯總統權利的行駛,自此蘇聯正式解體

作為蘇聯最後的一位領導人,戈巴契夫對蘇聯的解體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面對其任上總總離奇的操作,後來學界很多人都認為他是故意為之,並以此將其稱之為「西方的代言人」。

如今,美國公布的這些檔案,似乎是佐證了這一點。

但如果因此將戈巴契夫看做美國的「間諜」,卻有些過了火。

其實,戈巴契夫最大的失誤便是聽信了西方所謂的「和平發展」路線。

自從赫魯雪夫時代開始,蘇聯內部就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轉變思想,認為對抗絕非長久之計,唯有和平共存才是解決美蘇關係的辦法。

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之下,從60年代開始,蘇聯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就一直很是曖昧,雖然表面上仍然針鋒相對,可在私下裡,蘇聯卻顯得有些搖擺不定,很多抉擇都顯得非常猶豫。

等到了80年代,也就是戈巴契夫上台之前,伴隨著蘇聯內部問題的加劇,不可避免地,蘇聯人產生了自我懷疑。

因此後來戈巴契夫上任,又將西方那一套視為救命稻草,這才導致了蘇聯的悲慘結局。

在戈巴契夫看來,在蘇聯解體之後,各盟國將被西方世界所接納,從而得到援助以及發展的機會,人民的生活也會得到改善。

在這之前的所有犧牲都是值得的。

可他萬萬沒想到,在蘇聯解體之後,迎來的卻並非西方世界的援助,反倒是西方國家的挖骨吸髓

在戈巴契夫的改革當中,還有另外一個身影值得人們注意,那就是葉爾欽。

從後世的很多資料都可以看出,在蘇聯解體的過程當中,戈巴契夫和葉爾欽幾乎就是「親密戰友」,由此不難看出,在一開始的時候葉爾欽也是相信了西方。

可最終換來的呢?是柯林頓放肆的嘲笑

直到這時,葉爾欽才醒悟過來,於是在1999年的最後時刻,他不顧國內各方反對,為自己挑選了一位繼任者。

而這個人,便是普京。

普京的就任象徵著俄羅斯,乃至蘇聯一個時代的結束。

在此之前,俄羅斯願意相信西方,最終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此之後,普京的強拳重振了俄羅斯的國力,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拋棄幻想,腳踏實地

都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從蘇聯的悲劇不難看出,美國的「和平演變」的確高明,一個牢不可破的聯盟就這樣被從內瓦解,實在令人惋惜。

但陰謀詭計終究只能獲得一時的勝利,人民的力量絕非資本可以撬動。

俄羅斯的未來如何不是任何西方國家能夠左右的,唯有人民,才能決定未來。

2022年8月,戈巴契夫與世長辭。

面對這位蘇聯解體的「罪人」,普京還是到場送了他最後一程。

對於這位「前輩」,我想普京一定對他感情十分複雜,但終究,他什麼話都沒有說。

或許在他看來,對於戈巴契夫的評價,還是交由後人評說才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