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 | 失傳之作「考古」重現!雙首席領銜傳奇舞團百年芳華

國家大劇院 發佈 2023-06-01T23:49:01.416090+00:00

6月7日-8日,暌違中國五年之久的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即將回歸國家大劇院上演《破曉·未來》專場演出,以《阿巴拉契亞之春》《即時的悲劇》《無辜喜劇演員的頌歌》三部作品展現瑪莎·葛蘭姆現代舞體系獨特魅力,彰顯近百年歷史現代舞名團的藝術活力。

失傳之作「考古」重現

巔峰之作經典再現

「傳奇舞團」極致演繹

這樣一台史無前例的演出,怎能錯過?

6月7日-8日,暌違中國五年之久的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即將回歸國家大劇院上演《破曉·未來》專場演出,以《阿巴拉契亞之春》《即時的悲劇》《無辜喜劇演員的頌歌》三部作品展現瑪莎·葛蘭姆現代舞體系獨特魅力,彰顯近百年歷史現代舞名團的藝術活力。

《阿巴拉契亞之春》

舞蹈與音樂的雙重巔峰之作

首演於1944年的《阿巴拉契亞之春》是瑪莎·葛蘭姆大師最具知名度的經典作品之一,作品的名字來自美國著名詩人哈特·克萊恩的一首詩。

這支簡潔純粹的舞蹈流露出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展現出人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堅定信心。

該作品不僅是舞蹈史上的不朽經典,由阿隆·科普蘭為其創作的音樂同樣是音樂史上的名篇佳作,獲得了1945年的「普利茲音樂獎」,是作曲家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時至今日仍經常出現在各大音樂會的曲目單上。

《阿巴拉契亞之春》首演至今已近80年,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不間斷地讓該作品活躍在舞台上,使其成為許多世界知名舞團的保留劇目。在一代代舞者的傳承中,極盡所能保持著經典原貌,彰顯了舞團「活的博物館」的意義與價值。

瑪莎·葛蘭姆 《阿巴拉契亞之春》首演照

《即時的悲劇》

「考古式」的復原創新之作

在葛蘭姆大師故去三十餘年後,如今的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不僅以傳承經典為己任,更以創新姿態嘗試新的編舞理念,挖掘瑪莎·葛蘭姆體系更多潛能,通過全新的傳播渠道讓更多觀眾接觸到現代舞藝術。

《即時的悲劇》便是舞團創新的成果原版作品由瑪莎·葛蘭姆創作於1937年,隨著時間流逝,這支舞蹈逐漸失傳,在舞台上銷聲匿跡。

瑪莎·葛蘭姆 《即時的悲劇》首演照

2020年,舞團藝術總監珍妮特·艾爾伯根據珍貴資料,對這部作品進行了「考古式」的修復,最大限度對原作進行還原。面對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作品復排並未停止腳步,舞者通過視頻錄製的方式,沒有舞台、服裝、燈光、布景,完成了復排作品的網絡首發,也再次呼應了作品的主題,即使面對再多不確定性,堅定的內心信念與期望永不改變。

《無辜喜劇演員的頌歌》

以原作為根基的創作狂歡之作

《無辜喜劇演員的頌歌》同樣是瑪莎·葛蘭姆的一部「遺失之作」。原作首演於1952年,被她本人稱作是「一段快樂的舞蹈,讚美世間萬物的流動」。

作品由八個精湛的小作品連綴而成,歌頌了自然界的不同元素:太陽、大地、風、水、火、月亮、星辰和新生。著名舞蹈評論家約翰·馬丁稱其為「精美的製作」「溫柔的儀式」,年輕的保羅·泰勒正因看到這部作品踏上了編創的道路,成為日後的一代大師。

如今這部原作只有「月亮」部分得以保留,即將上演的作品是基於原作基礎上全新創作的,首演於去年3月,由8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舞蹈家秉承嚴格的「遊戲規則」創作而成:在12小時內完成三分鐘舞蹈的創作排練。

現代舞、街舞、嘻哈、中國古典舞、非洲加勒比舞蹈和新興的銳舞文化,以多元豐富的呈現形式融於8支舞蹈中。參與編舞的其中一位是前舞團成員,年逾九十的羅伯特·科恩爵士,他在2020年底創作完「風」篇章後於翌年一月去世,此次上演也讓這部遺作增添了非凡意義。

羅伯特·科恩爵士在瑪莎·葛蘭姆原版《無辜喜劇演員的頌歌》中出演「風」之篇章

此次登台國家大劇院,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誠意十足,首席舞者勞埃德·奈特、辛穎領銜,15位頂尖演員將集體亮相,再現大師經典之作,演繹「傳奇舞團」百年芳華。

中國舞者 辛穎

此次,中國舞者辛穎也參加演出。她於2011年加入舞團,並於2015年成為舞團歷史上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唯一女首席。

文 案:王 暢

通訊員:龔玉祺

劇 照: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

編 輯:陸 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