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不再空落落,這間咖啡館成為老朋友們的「客堂間」

上觀新聞 發佈 2023-06-02T01:59:35.294604+00:00

6月1日,孫阿姨騎著電動車,早早來到位於新虹橋中心花園西南門口的「溢咖啡」。打開店門,整理桌椅,鋪開工作檯上的各種「家當」,準備迎接客人。今天是兒童節,孫阿姨推測,到了下午放學尖峰時段,應該會有一波老朋友們帶著孫輩來咖啡館裡吃蛋糕、喝飲料。檢查完店裡的各種庫存,孫阿姨放下心來。

6月1日,孫阿姨騎著電動車,早早來到位於新虹橋中心花園西南門口的「溢咖啡」。打開店門,整理桌椅,鋪開工作檯上的各種「家當」,準備迎接客人。

今天是兒童節,孫阿姨推測,到了下午放學尖峰時段,應該會有一波老朋友們帶著孫輩來咖啡館裡吃蛋糕、喝飲料。檢查完店裡的各種庫存,孫阿姨放下心來。

2015年,55歲的孫阿姨從護士崗位退休,圍著病患忙活幾十年,突然閒下來,眼看生活進入失速狀態,心裡空落落的。一天路過新虹橋中心花園,發現一家名為「喜事」的助老信息服務中心,她走了進去。

「當時剛退休,總歸對很多養老問題好奇。這個公益組織就是為老年人服務的,提供養老方案的諮詢啊,智慧型手機操作的培訓啊,還有各種文化、藝術、手工、園藝的課程。這裡的工作人員特別熱情,別看做這件事收入不高,真正投身進來的都是素養很高,學歷很高的年輕人。」

那個下午改變了孫阿姨的生活軌跡。她被服務中心裡工作人員的熱情感染,當天就決定成為志願者。一開始,孫阿姨幫忙接接電話,回答老年人諮詢養老的來電,到了周末,服務中心舉辦講座、活動時,她也到現場來幫忙張羅,維持秩序。

2017年,在長寧區和屬地街道支持下,這個公益組織辟出一部分辦公和諮詢接待的空間,開設出一間公益咖啡館,為周邊社區生活的老人提供社交場域的同時,獲得的收益則用於助老公益事業。

這間咖啡館被命名為「溢咖啡」,有香氣滿溢之意,也與「公益」諧音,強調了自身的屬性。孫阿姨後來成了溢咖啡的一名店員。

「我們現在7個老人,一周7天輪班,一人做一天。我們這也是體力活哦!做一天蠻累的,如果這天來上班,游泳我就不去了。」孫阿姨笑著說。

剛開業那會兒,孫阿姨的親朋故舊,尤其是退了休的單位同事們輪番來捧場,每天咖啡館裡熱熱鬧鬧,都有些應接不暇。咖啡豆供應商得知小店的公益屬性後也參與進來,為店員們提供咖啡師培訓的名額,孫阿姨也因此成功獲得了初級咖啡師資格認證。

最初,助老信息服務中心的創辦者就是一群剛退休的老人。對於各種老年人在養老安排中遇到的問題、困難,他們有著切身的體會。既是為了讓自己搞明白這些問題,也為了幫助更多老人解決生活中的痛點,他們建立起這樣一個互幫互助的組織。

長期從事社會公益相關的工作的夏小姐最初服務的對象是殘障人士。在工作過程中和喜事有了不少交集,後來索性也把中心的日常運營工作接了過來。

「對於老年人來說,喜事最重要的意義是提供信息。」夏小姐說。「就以養老來說,每一位老人經濟、身體條件都不一樣,我們整合大量的養老機構的信息與資源,可以做到為老人們量身定製,推薦最適合的養老機構和養老方案。這樣,他們可以少走彎路,省去很多麻煩。」

年輕的社工精力旺盛、經驗豐富,在他們的支撐下,組織漸漸發展壯大,有越來越多像孫阿姨一樣的老年人加入為老、助老的公益事業中。奉獻愛心的行動,本身也讓老年志願者們有了「被需要」的感覺,幫助者與被幫助者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治癒的良性互動。

在「溢咖啡」工作,每天有50元錢的工作補貼,多數老年人最後會把這些收入再回贈組織。

「退休生活需要忙碌,需要社交,需要被關心,也需要去關心別人。我的很多同齡人如果退休以後找不到方向,很容易就有脫離社會的被拋棄感,有的甚至會因此而抑鬱。」孫阿姨說。

工作日早晚尖峰時段,溢咖啡生意都不錯。晨練結束、接孫輩放學回家的老年人群是小店消費的主體。中午則有不少附近的上班族被小店的簡餐吸引。下午的上班時段,有退休的老朋友在這裡聚會聊天,也有白領抱著電腦來這裡辦公開會。咸奶油蛋糕是小店的招牌,甚至在某平台都有不少好評。

在咖啡館的一隅,保留著為老年人提供智慧型手機操作、養老計劃諮詢的櫃檯。

擁有超過8000間咖啡館的上海,也同時正在步入老齡化的社會。咖啡館天然具備社交屬性,下沉社區同樣可以成為為老服務的關鍵一環。與溢咖啡結緣的老人們,建立起了一個微信群,信息可以互通有無,群里也會定期發布烘焙、園藝、書畫、文學等各類講座和活動的信息。原先如海上孤帆一般漂浮著的老年人們,就此從線上到線下,被有效地連接在了一起。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來源:作者:董天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