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選電動車!滲透率超9成 這國家成純電大國?

玩車教授 發佈 2023-06-02T04:49:57.659332+00:00

不止國內,如今全世界都不會有人否認,中國就是當前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根據最新數據,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車型滲透率已經超過30%,並且還在快速攀升,而中國車企的新能源產品已然成為海外傳統車企最強大的威脅。

不止國內,如今全世界都不會有人否認,中國就是當前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根據最新數據,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車型滲透率已經超過30%,並且還在快速攀升,而中國車企的新能源產品已然成為海外傳統車企最強大的威脅。



然而,如果說到普及率,國內龐大的燃油車保有量讓新能源車的實際占比顯得相對沒那麼亮眼,尤其是在挪威面前。



據說這個地處北歐、國土面積僅38.5萬平方公里的國家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超過了90%,而餘下的燃油車輛中,還有過半數的非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從傳統能源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的轉型。


(圖片來自挪威旅遊局官網)


而更引人深思的是,挪威可是地處北歐的國家,冬天那是出了名的冷;而電動車向來都是怕冷的,低溫環境下續航通常要打個6折甚至5折。


到底是什麼讓這個國家的消費者如此積極地購買新能源車?


經過一輪資料搜集之後,教授找到了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講到推動電氣化轉型,全世界的做法都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通過一系列的特別政策,以實在的優惠吸引消費者「拋棄」燃油車,轉投新能源陣營。



而在這件事情上,挪威不僅做得更早,而且做得更「狠」。


早在1990年,挪威就已經開始推行新能源汽車激勵措施,第一項措施就是免徵純電動車進口稅與消費稅、增值稅等。



這對於消費者來說可是極大的福利,畢竟在挪威這個國家,買一台傳統燃油車要交的稅可是非常多的······


以一台裸車價50萬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31.53萬)的2.0L排量汽油車為例,按照當前的稅率計算方法,車主還需要支付2400克朗(約合人民幣1512.73元)的報廢稅、31.78萬克朗(約合人民幣20.04萬)的登記稅與12.5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88萬)的增值稅。


還沒算保險,落地價就已經接近翻了一番。



但如果購買電動車,同樣是售價50萬克朗的車型,你就只需要支付2400克朗的報廢稅與2萬克朗(約合人民幣1.26萬)的登記稅就可以落地了,省下的可不是一小筆錢。



如果是公司用車,那麼購買純電動車型還可以獲得公司購車稅的減免;雖然這一優惠措施在其實施過程中幾經調整,但如今公司購車稅的減免額度仍然高達20%。



而除了買車時給予優惠鼓勵之外,挪威還在用車層面給電動車主提供了大量的福利。


比如說自1997年起免除電動車的收費道路通行費,相當於在咱們這跑高速不用花錢了。儘管這一福利最近隨著電動車幾乎完全取代燃油車而被調整為收費道路優惠50%,但其優惠力度還是非常大的。



自2009年起,對電動車免除了渡輪費用;該項福利自2018年起調整為電動車搭乘渡輪享受半價優惠。


從2005年起,電動車被允許使用公交專用道,而在2023年更宣布電動車在市政停車位停車可以享受70%的費用減免。



相比於購買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車的落地價格和後續用車成本優勢簡直太大了。因此,哪怕是在純電動車還沒大量推出的21世紀初,挪威消費者就非常願意嘗試當時還遠未成熟的電動車。



即使那些電動車在冰天雪地里使用體驗遠遠不及傳統燃油車,但是這根本阻止不了它們在挪威快速普及開來;沒辦法,福利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由此可見,真金白銀的福利是推動一種新產品普及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但是,要想達到挪威如今超過90%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還需要疊加一些特殊的BUFF。



首先,相比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超14億的我國,挪威實在算是一個小國。


挪威的國土面積總共不過38.51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僅545萬,即使是首都奧斯陸,其城市總面積也不過454平方公里,對於電動車來說非常友好。



首先,有限的城市面積意味著較短的通勤距離,對於續航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如今的主流電動車都能輕輕鬆鬆跑三四百公里,對於挪威的用戶來說,只要不是玩超長途自駕,也的確是足夠用了。



而且,雖說挪威地處北歐,但實際上冬季平均氣溫通常不會低於-10℃,對於電動車來說壓力還不算太大,再加上剛剛提到的城市面積小的特徵,一般電動車在冬天也不至於遇上特別大的麻煩。



其次,有限的國土面積也意味著較短的公路總長度,對於在這些有限的公路沿途建設充電樁基礎設施的難度也壓力也大幅降低了。


而且,全國僅545萬的人口,也意味著私家汽車總數較小,即便人手一台車,也才545萬輛,相比於單廣州一座城市就有超過300萬輛汽車相比,這些車對於補能設施的需求也相對容易滿足。



因此,儘管挪威目前只有近1.9萬座充電站,還不及我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1/10,但這已經能夠滿足挪威電動車用戶基本的公共充電需求。


因此,地方小,有些事情推動起來也更加容易一些。


相比之下,我國在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方面也給予了消費者非常豐富的優惠措施,比如說購置稅減免優惠、對新能源綠牌的限行豁免、安裝新能源電樁後低谷充電的超低電價、部分城市給予新能源汽車的公共道路停車位費用優惠等措施,都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



但與此同時,寬廣的國土面積意味著人們對長距離駕駛的需求更高,尤其是在東北、西北地區,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通勤距離往往能夠達到數百公里,一般的電車還真吃不消。



再者,咱們這東北地區的冬季平均氣溫甚至能達到-20℃,-30℃的超低溫天氣一點都不罕見;如此嚴苛的用車環境加上動輒上百公里的通勤距離,確實是電動車目前難以有效解決的大難題。



此外,人口眾多,帶來的當然還有對基礎設施的更高需求量以及驚人的燃油車保有量。


在推動新能源車普及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長期大量建設基礎設施以滿足海量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數量更為龐大的既有燃油車也並非一兩年時間裡就能被新能源車完全取代的。



因此,在推動新能源車普及的過程中,以政策優惠吸引消費者固然重要,但要想達到像挪威這樣的普及水平,還不能太過急進。


正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繼續提供福利吸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同時,中國車企始終還需要更加注重新技術的研發,以儘早推出冬季使用體驗的確能與傳統燃油車媲美的電動車,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需持續努力。



新能源車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1990年開始,挪威花了33年才達到今天這個目標;而我國開始大力推動新能源發展不過13年時間,前面的路,還很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