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少模:綿竹漢旺蓮花山上「一碗水」,原是觀音菩薩所賜淨瓶甘露

人間煙火孰知味 發佈 2023-06-02T11:39:18.914010+00:00

#雲遊風物之旅#在綿竹市漢旺鎮白溪河村蓮花山上有一處自然景觀叫「一碗水」,喝不完曬不干。其中道理用科學根本無法解釋,因為這本就是觀音菩薩所賜甘露。蓮花山「一碗水」相傳很久以前,白溪河村內住著一戶姓單的人家。年過半百之時,夫妻二人才生得一子。一家三口靠兩畝山地和一畝水田度日。

在綿竹市漢旺鎮白溪河村蓮花山上有一處自然景觀叫「一碗水」,喝不完曬不干。其中道理用科學根本無法解釋,因為這本就是觀音菩薩所賜甘露。

相傳很久以前,白溪河村內住著一戶姓單的人家。年過半百之時,夫妻二人才生得一子。一家三口靠兩畝山地和一畝水田度日。農閒季節,妻子李氏在家帶娃做些針線和家務活,丈夫則上山採挖草藥。附近的鄉鄰有個頭痛腦熱、傷風感冒或跌腳絆手,他都義務給予治療。鄉鄰為感謝他的義舉,或送一碗米,或送一碗玉米面作酬謝。在窮鄉僻壤、缺醫少藥的環境中,久而久之,單老漢就成了這一方小有名氣的「土醫生」。

天有不測風雲,一次上山採挖草藥時,單老漢不慎掉下懸崖身亡,家中留下李氏和七歲的兒子寶娃相依為命。李氏從丈夫死後,田地里的農活,家中的家務,里里外外全是一人操持。為了撫養兒子成才,李氏起早貪黑,省吃儉用把寶兒送去讀了三年私塾。寶兒也十分懂事和孝順,見母親一人忙裡忙外心裡非常難過。年滿十歲,寶兒便停學回家幫母親幹活,閒時看看書、練練字,在母親的幫助下辨識草藥,並把母親口述的父親治病的配方整理成冊。十四五歲時,寶兒也能上山採挖草藥了。

是年農曆四月,當地很多鄉鄰腳、手關節突然紅腫疼痛,不能下地幹活不說,就連行走都很困難。此時,正值收種的關鍵時候,大家都一籌莫展。寶兒母子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決心要幫大家把這種病快速治好。於是,母子二人便在家中的垻子裡支上一口大鐵鍋,把家裡的存藥拿出來熬成湯劑,分發給大家服用。鄉鄰患者們服此湯藥後,病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轉,母子二人也倍感欣慰。

寶兒對母親說:「我一定要把這種怪病快速徹底地給大家全都治好。」母子二人分工合作,寶兒每天負責上山採挖草藥,母親在家負責熬製湯劑分發大家。

為加快治療效果,寶兒認為若湯藥中再上一味「鷹爪風」(勾藤的別名),藥效就事半功倍了。但此種草藥長在高山懸崖上,極難採集。為了解除鄉鄰之苦,寶兒便帶上乾糧和水,向長有「鷹爪風」的高山出發。爬上高山,終於在一處崖上發現了這種草藥,真讓寶兒喜出望外。於是便專心專意地採集,爭取多弄一些,一不小心帶在身上的乾糧和水被崖上的樹枝掛落掉下懸崖了。此時,寶兒也顧不上那麼多了,一心想多采些這種難得的草藥回家。

時至申時,寶兒忍住饑渴將藥收拾好,捎在背篼上,背著就往山下家裡走。由於採藥體力消耗過大,且又飢又渴,寶兒走到半山便覺體力不支。於是,寶兒決定放下背篼休息一下,順便找點水喝。他放下肩上重負後四處一望,儘是亂石坡坡,哪裡有水啊!於是就在一塊巨石的下面坐下,背靠石頭休息,坐著坐著便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耳邊仿佛有人在喊他:「寶兒啊!本座念你一家行善積德,已在你身後大石之上的石窩內,賜你了一碗甘露,你趕緊喝了回家,時間已不早了,免你娘牽掛。」寶兒睜眼朝聲音的方向看去,見天上五彩祥雲上站著觀音菩薩,笑眯眯地向著他。寶兒立即起身向菩薩跪拜。一股輕風,當寶兒拜畢抬頭望時,祥雲已遠遠而去了。此時寶兒才想起菩薩之言,從大石的側面爬上去,果然見大石上的石窩內滿滿地裝了一窩窩清水。寶兒使勁地喝了一肚子,頓感精神百倍,活力十足。於是便急匆匆地背起草藥趕回家去。由於寶兒母子不辭辛勞為鄉鄰們採藥治病,此病在大忙季節到來之前,如寶兒所願基本全部治癒了。

裝菩薩所賜甘露的石窩子,後來被人們叫作「一碗水」,流傳至今。石窩子雖然不大,大約只能裝一大碗水,神奇的是,四面無水源,石下無水眼,天上不下雨,隨時裡面都裝著一碗清水,而且從不往外溢。有好奇的人們把石窩內的水澆干,第二天去看,又滿滿的一窩清水。你說奇怪不奇怪!我建議到白溪河村的旅遊者,應該都去看一看「一碗水」,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喝一口石碗中的甘露為我們增福增壽,保佑平安。(鄧少模/搜集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