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火箭墜海!美軍向半島周邊區域出動RQ-4「全球鷹」等型偵察機

瞭望軍情 發佈 2023-06-03T19:46:48.987124+00:00

5月31日,朝鮮在平安北道鐵山郡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首顆軍事偵察衛星「千里馬-1」號,但在發射過程中因故障原因而失敗。雖然衛星發射失敗,但朝鮮仍然公開了發射衛星時火箭升空的照片,朝鮮新型火箭首次對外公布。

作者:安青(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研究員)

5月31日,朝鮮在平安北道鐵山郡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首顆軍事偵察衛星「千里馬-1」號,但在發射過程中因故障原因而失敗。此次失敗,對朝方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但對韓方而言,不亞於一場意外的驚喜。

雖然衛星發射失敗,但朝鮮仍然公開了發射衛星時火箭升空的照片,朝鮮新型火箭首次對外公布。

一、朝原本想通過發射衛星達成一石三鳥效果

這是朝鮮首次發射軍事偵察衛星,為擴大國際影響、提振國內民眾士氣,朝方在發射前做足了文章,金正恩數次視察研發現場,強調如期進行發射。朝還於5月30日向國際海事組織通報此次發射計劃,是朝方2016年以來首次向國際社會預告提前通報發射計劃,瞬間引爆國際社會關注。

那麼,朝方大張旗鼓宣傳發射衛星,目的是什麼呢?

第一個目的,是想對沖韓國射星影響。朝鮮和韓國作為死對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雙方但凡能在某個領域勢均力敵,一定會盡最大努力進行對抗,以免對方搶了風頭形成輿論優勢。

5月25日,韓國搭載8顆衛星的「世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總統尹錫悅沾沾自喜的表示,韓國已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中國和印度之後的「世界第七大航天強國」。

眼見韓國發射成功,朝方自然不能落後,於是在領導層催促下,加快研發進度,在向國際社會通報的第2天就實施發射活動,也就不難理解了。韓國國家情報院認為,韓國成功發射自研火箭「世界」號,可能刺激朝鮮將原本需要20天的準備時間縮短為數天,從而發射場未完工的情況下強行發射衛星,最終導致發射失利。

第二個效果,就是向美日韓示威。朝鮮的意思是,通過射星,向美日韓明確宣告,外界對朝施壓已經破產,如果有關方繼續奉行對朝極限施壓策略,只會導致朝鮮核導研製能力更加提升。

從更深層面講,朝鮮也意在提醒美方,必須正視朝方呼聲,撤銷對朝敵視政策,與朝方開展對話和接觸,再次舉行朝美元首對話,否則,東北亞地區始終會是不穩定的火藥桶。

第三個效果,是想宣告成為核大國。朝鮮核導研製能力取得長足進步,已實施六輪核試驗,多次試射洲際彈道飛彈。但令朝方遺憾的是,國際社會並不認可其核地位。

此次朝鮮名義上是發射軍事偵察衛星,實際上也是展示核彈頭投送能力的一次絕佳機會。通過發射軍事偵察衛星,朝方可向有關方表明,朝已真正具備洲際彈道飛彈核打擊能力,朝方的核大國地位必須得到承認,安理會對朝制裁必須撤銷。

二、韓對朝發射失敗極盡嘲諷之能事。

朝鮮發射活動失敗,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一次重大打擊。韓國自然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迅速啟動宣傳機器,對朝開展認知攻擊。

一是占據敘事主導權對朝抹黑,將朝定性為「挑釁」。韓一向將朝描述為挑釁者,對於此次發射活動,韓國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5月31日指責朝鮮實施「遠程彈道飛彈挑釁」。此外,韓總統府、韓國外交部、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等部門紛紛發布公告,強調朝方嚴重違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嚴重威脅朝鮮半島乃至國際社會和平安全。

二是密集報導打撈場景。韓聯社等韓國主流媒體第一時間報導韓軍在墜海區域打撈朝鮮太空飛行器殘骸的場景,不斷披露打撈進展,並輔以照片、視頻、文字、專家解讀等形式,緊抓受眾心理,使朝方太空飛行器研製水平低下、發射活動倉促等缺點被無限放大。

三、「火箭對決」不會停息,未來動向仍需關注。

從近年朝鮮推進戰略性事業情況看,只要是朝鮮勞動黨和領導人認準的事情,儘管會遇到一定的挫折,朝方都會堅定不移的進行下去。

在與韓國的衛星發射競賽中,朝鮮雖暫時遇挫,但讓外界眼前一亮的是,朝對於失敗並未遮遮掩掩,而是在發射兩個半小時後迅速宣布發射失敗,並披露具體原因,表明朝方對於挫折有足夠的心理承認能力,這對於下一步的研發活動至關重要。韓國總統室接受韓媒採訪時也認為,朝很可能在經過檢修後,在其所預告的6月11日之前,再次發射軍事偵察衛星。

對於朝韓兩國的衛星發射活動,我們為作近鄰,不能坐山觀虎鬥,而是要防範面臨的風險。以監視朝發射活動名義,美軍向半島周邊區域出動RQ-4「全球鷹」、RC-135S「眼鏡蛇球」等型偵察機,並在韓國實施「大象漫步」大規模地面滑行演習。美軍上述偵察機性能先進,偵察範圍廣,滯空時間長,不排除藉機對我國土進行偵察監控,從而威脅我軍事部署安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