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獅王」上任後一定會殺死獅群中的幼崽嗎?為什麼?

獵奇動物社 發佈 2023-06-03T22:54:55.995497+00:00

獅王更替是每一頭成年雄獅的必經之路,因為一頭雄獅想要擁有繁殖的權利就必須要加入獅群,而加入獅群唯一的途徑就是挑戰獅群中的雄獅,也就是獅王,獲得成功。當新獅王上任之後,它們要做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殺死獅群中上一任獅王的幼崽,那麼新獅王殺死老獅王的幼崽是一定的嗎?

獅王更替是每一頭成年雄獅的必經之路,因為一頭雄獅想要擁有繁殖的權利就必須要加入獅群,而加入獅群唯一的途徑就是挑戰獅群中的雄獅,也就是獅王,獲得成功。

當新獅王上任之後,它們要做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殺死獅群中上一任獅王的幼崽,那麼新獅王殺死老獅王的幼崽是一定的嗎?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獅王殺幼崽的原因以及什麼情況下新獅王不會痛下殺手?

新獅王為何要對獅群中的幼獅痛下殺手?

雄獅看似風光,但實際上就是給獅群的母獅「打工」的,因為雄獅在一個獅群中,只能待幾年的時間,第一次離開獅群是在自己兩歲左右時,被獅群中的成年雄性和雌性趕走,之後過上流浪的生活,好不容易經歷了九死一生成年,還需要挑戰其他獅群中的雄獅才會有繁殖的權利。

原本以為當上了獅王就能享受享受了,但現實是殘酷的,雄獅雖然很少參與狩獵,但是每天的巡視領地也是危機重重。

而且一頭雄獅當上獅王的年齡通常在5-7歲之間,而雄獅的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一頭雄獅通常當個3年左右就會被其他年輕的雄獅挑戰從而被趕走,最終拖著年邁且受傷的身體,活活的餓死或者被草原上其他食肉動物殺死。

正是因為雄獅當獅王的時間極其有限,所以新獅王上任後的頭等大事才是繁殖,不然好不容易拿下了獅群,還沒等留下一兒半女就被淘汰掉了,豈不是虧大了。

但是,想要繁殖並不那麼容易,因為一旦獅群中有未成年的獅子,這件事就不好辦了,因為母獅從懷孕開始直到幼崽2歲左右這個期間是沒有發情期的,沒有發情期就意味著不會排卵,即使發生了繁殖行為,也是徒勞的。

由於母獅在非妊娠期和幼崽兩歲後是沒有固定發情期的,換句話說就是它們全年均可發情,所以想要讓母獅進入發情期就需要採取一定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殺死母獅的幼崽。

動物學家們通過觀察發現,雄獅殺死獅群中幼崽後,母獅在2-5天內就會再次進入發情期,這樣新上任的獅王就可以留下自己的後代了。因此我們看到的雄獅殺死幼崽,其實並不是它的後代,而是其他雄獅的後代,而且它殺死幼崽也是為了讓母獅快速進入發情期,也好儘快的留下自己的後代。

新獅王會一定會殺死獅群中的小獅子嗎?

雖然殺死幼獅對於新獅王來說非常的重要,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什麼情況下,新獅王不會殺死小獅子?

第一:母獅的反抗

雖然新獅王殺死的不是自己的後代,但卻是獅群中母獅的後代,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母獅們對雄獅的這種行為只是齜牙咧嘴的表示不滿,但是也有的母獅會採取行動,不過,它的行動通常不是與雄獅直接對抗,因為即使合起伙來趕走了雄獅,也會有新的雄獅來,況且母獅的體型比雄獅小很多,真打起來,母獅是有生命危險的,所以,它們通常採取轉移幼崽的方式,只是轉移的方式不止一種,而是有兩種。

第一種是帶著幼崽離開,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尤其是母獅,它們從小就適應了群居的生活,再加上體型也不如雄獅大,所以單獨的生存能力是比較弱的,因此,母獅帶著自己的幼崽離開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比如2008年動物學家們在南非的保護區就觀察到了一起獅王爭霸,新獅王成功上任,當時獅群中的幼獅只有不足一個月大,難逃一死,於是一頭母獅趁著夜色將自己的3隻幼崽離開了獅群。

不過,老天似乎不太眷顧母獅和小獅子,就在它們離開的當晚,它們遭到了一條埃及眼鏡蛇的襲擊,這條埃及眼鏡蛇先後咬傷了三隻幼獅後又咬了母獅一口,最終才離去。

很快,在毒液的侵襲下,三隻幼獅相繼死亡,而母獅一邊被喪子之痛折磨著,一邊被毒液侵蝕著,它搖搖晃晃的來到了一棵大樹下倒了下去,就在動物學家們以為母獅也被毒死時,第二天母獅的身體竟然活動了起來,之後就是乾嘔、身體抽搐,在經歷了一個星期的與死神的拉扯後,母獅成功的存活了下來,最終返回了原獅群,這頭母獅就是著名的莫特蘇米。

第二種就是隱藏明尼蘇達大學的獅子專家派克先生在塞倫蓋蒂大草原上也觀察到了一次獅王爭霸後,母獅拯救小獅子的案例,這次母獅們用的策略是隱藏。由於母獅所在獅群的兩頭雄獅已經年邁,所以在遇到三頭雄獅組成的流浪雄獅聯盟挑戰時,它們節節敗退,看到獅王就要易主,再看看自己年幼的小獅子,獅群中的母獅們叼著自己的幼崽去到了領地邊緣地區的草叢中(可能是母獅的產仔地),然後返回了獅群。

回來時,三頭雄獅已經將獅王趕走,正當三頭雄獅要繁殖時,它們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母獅們竟然都沒有發情,這讓雄獅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母獅身邊徘徊了一天無果後,三頭雄獅放棄了獅群離開了,而它們不知道的是母獅們將幼崽藏了起來,才是它們沒有發情期的主要原因。

雄獅走後,母獅們將幼崽再次帶回了領地,之後被趕走的兩頭雄獅也回來了,一個差點分崩離析的獅群再次重組,且沒有損失一隻獅子。

因此,獅王更替完成後,面對新獅王的殺幼行為,母獅們雖然不會衝上去直接以命相搏,但是它們也不是總坐以待斃的,而是會通過帶走幼崽或者隱藏幼崽的方式來儘可能的保全自己的後代。

第二:幼獅的成長

新獅王上任後,還有一種情況下會放過未成年的獅子,那就是幼獅年齡達到2歲左右時,因為幼獅達到2歲左右時,母獅們因為照顧後代而失去的發情期已經恢復了正常,不影響獅王的繁殖,同時2歲左右的雄獅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而且通常一個獅群中會有多頭同齡的獅子,這樣如果非要拼死一搏,獅王也可能會受傷。

此時,新獅王的選擇是將母獅留下,將雄獅趕走,舉個例子,非洲著名的雄獅聯盟諾遲聯盟就是一群由「父子」組成的雄獅聯盟,當時諾遲被挑戰落敗,而獅群中的雄獅已經2歲多了,所以,新獅王沒有痛下殺手,而是將老獅王諾遲和它的兒子們一起趕走,這才成就了橫掃馬賽馬拉大草原的諾遲聯盟。

寫在最後

新獅王上任後殺死獅群中的幼獅目的是讓母獅們進入發情期,而且這種殺幼行為也不是一定會上演的,通過母獅們的轉移和隱藏以及幼獅的生長,獅王的殺戮行為會被無奈和驅趕代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