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著達文西猛打價格戰,手術機器人市場要變天了

動脈網 發佈 2023-06-04T00:16:31.761985+00:00

2023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的天終於要變了。一方面,獨霸中國市場十餘年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不再孤軍奮戰,諸多國產手術機器人批量上市。

2023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的天終於要變了。

一方面,獨霸中國市場十餘年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不再孤軍奮戰,諸多國產手術機器人批量上市。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國至少有15款手術機器人獲批,其中腔鏡手術機器人3款、骨科手術機器人10款、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2款。

另一方面,國內手術機器人裝機數量與機器人手術數量屢破新高,並保持高速增長。截至目前,微創機器人、、思睿哲、精鋒醫療、醫達健康、鍵嘉醫療、華科精準、鑄正機器人、和華瑞博等企業推出的手術機器人均已實現商業化裝機。

其中,天智航已占據國內骨科手術機器人市場的主要份額,開展了超4萬例機器人手術;微創機器人的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與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實現多台中標,並開展了近兩千例臨床驗證和醫生培訓手術;和華瑞博推出的和華機器人已完成1300餘例全膝關節置換術:鍵嘉醫療的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已中標6家醫院;精鋒醫療2022年12月獲批的MP1000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當月便實現第一筆銷售;思睿哲與鑄正機器人2022年獲批的手術機器人產品也已順利完成多台裝機……

伴隨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獲批上市和集體商業化,我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將發生巨大變革。未來,手術機器人市場將會如何演變?市場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各企業將通過哪些戰略和舉措應對?為回答上述問題,動脈網通過訪談多家手術機器人企業及多位業內專家,形成本文,以饗讀者。

從2300萬到538萬,價格屠夫瞄上手術機器人

過去十餘年,國內手術機器人市場一直被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壟斷。也因為此,達文西幾乎承擔了手術機器人的前期市場教育工作。目前,臨床上已經形成機器人輔助手術較傳統手術具有多方面優勢的共識。

同時,基於達文西的前期開拓,國內一大批臨床醫生已對手術機器人概念較為熟悉。這也為國產手術機器人的快速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動脈網觀察,2023年以來,我國手術機器人的裝機量及機器人開展手術的數量均保持高速增長。「這是因為隨著國內手術機器人廠商的增加,市場教育和宣傳推廣的覆蓋面有所增長,臨床醫生和患者對手術機器人的認識逐漸加強,臨床對於開展微創和精準手術的需求越來越多,從而使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的滲透率加速提升。」華科精準表示。

術銳機器人則從醫生角度給出了解釋:國產手術機器人企業發展迅猛,相關產品得到了越來越多醫生的認可。現如今,國產手術機器人已經逐漸得到臨床醫生的肯定和認可,並在諸多培訓中心的支持下,學習、應用機器人手術。

政策的加持也格外重要。今年以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鼓勵高端醫療裝備創新發展,並加快和簡化了創新醫療器械的審查和批准。其中,1月發布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和3月發布的《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等政策都對行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4月13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新版配置大型醫療設備標準徵求意見稿,對於配置腹腔鏡手術機器人醫院的要求從省級領先醫院放寬到外科綜合實力較強即可,配置門檻大大降低,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醫院能夠安裝手術機器人。

除了市場持續擴容外,手術機器人的市場格局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再是以往的一枝獨秀,而是演變為群雄逐鹿。

復星醫藥年報顯示,2022年,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國內裝機量為55台,產品均價約2300萬元。相較於2019-2021年的59台、54台、73台裝機量,2022年達文西的銷售增速開始放緩。

與之相對的是,一批國產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且多款國產手術機器人經過量產、宣傳推廣、醫生培訓、醫院招標等一系列環節後,終於實現商業化裝機。

另外,國產品牌還掀起了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價格戰。根據現有中標信息,相較於2300萬元一台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精鋒醫療、微創機器人等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價格在1400萬-1700萬元。

數據來源:思睿哲問詢資料

更驚人的是,思睿哲還充當起了腔鏡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價格屠夫」。思睿哲招股書顯示,其腔鏡手術機器人SR1000的出廠價格為350萬元至900萬元,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中標價格為538萬元,約是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均價的1/4。

隨著配置證的放寬、價格戰的打響,預計手術機器人將在三甲醫院及三四線城市的三級醫院實現更多裝機,並真正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而國產手術機器人或將在次過程中實現突破性發展。

如今,市場上雖有多款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並占據先發優勢,但產品處於臨床試驗或研發階段的企業也並未太過擔心。

唯精醫療表示:「先發具有優勢但往往也面臨高風險。我們尊重敬畏先發者,但手術機器人的市場格局還遠未確定下來,作為後續跟進者我們一方面會加快臨床試驗進程,儘快取得多科室註冊證;另一方面也會以差異化優勢,制定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戰略,藉助戰略股東康基醫療的醫療渠道資源,加快推動產品商業化發展進程。」

數智化、小型化、模塊化,手術機器人攻堅成本問題

2021年末,我國有3.65萬家醫院,其中三級醫院3275家(三級甲等醫院1651家),二級醫院10848家,一級醫院12649家。

粗略估算,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安裝數量僅300餘台,滲透率尚處較低水平,發展前景廣闊。而滲透率低,是因為現階段手術機器人設備價格昂貴,僅少數大型醫院有能力採購機器人設備並負擔後續的耗材、技術服務費用。

對於限制手術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價格(成本)問題,國內企業也進行了針對性創新。而有了明顯的成本優勢,國內企業才敢打響價格戰。

例如,醫達健康通過IQQA軟體平台與智能手術機器人建立起全面的精準手術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實現精準手術所需的智能術前規劃、術中導航和術後評估。在戰略上,醫達健康計劃發揮智能手術導航機器人和精準術前規劃系統的整體臨床解決方案優勢,支持「千縣工程」的落地實施,輔助醫生進行各類胸腹部腫瘤精準微創介入手術。

華科精準則是推出了Q300微型手術機器人。其認為:三甲醫院的神經外科固然是較大的市場,但基層醫院神經外科的精準定位臨床需求也不容忽視。而面向大三甲醫院的手術機器人價格昂貴,基層醫院的預算往往不能覆蓋。對此,華科精準緊貼基層醫院的需求,針對性研發出Q300微型手術機器人。

據華科精準介紹,該產品僅為手掌大小,可實現對顱內靶點進行無框架、自動化精準定位,有效輔助神經外科醫師開展更安全、更精準的微創手術。同時,Q300微型手術機器人的入院價格與基層醫院預算水平匹配,2022年一經上市,便得到大量基層醫院和區域經銷商的關注。截至目前,該產品已實現數十台銷售。

除此外,還有瑞龍諾賦創新推出國內首款分體式模塊化手術機器人「海山一」。該產品採取模塊化設計,標準模塊化台車占地空間更小,且模塊化台車更易控制成本,醫院可按需配置台車數量,靈活搭配不同器械組合。同時,海山一還具有高兼容性等特點,將明顯降低使用成本。

雖然,市場上多數企業選擇在不影響產品優質性能的情況下壓縮成本,以開拓市場。但也有企業選擇另外的路徑。

例如,術銳機器人便堅持完全國產自主創新,希望通過優質服務和過硬產品來迎接市場考驗。其表示:「國產不等同於低價,國產不等於低質。術銳機器人提供的是具有高性價比的單孔機器人手術平台,我們將和各級醫院一起將中國產品、中國技術、中國醫術推向世界。」

羅森博特也表示:「堅持從臨床需求出發創造產品、解決疾病痛點是我們的『道』,定價、商業模式及適應症推廣等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術』。只要符合臨床的認可、符合醫保物價的政策、符合市場的預期,我們就有信心實現更好更多的裝機。」

從泌尿外科到婦科、普外科、胸外科,手術機器人升級臨床價值

此前,一台手術機器人一般僅用於一個科室,且能夠開展的術式較為有限,極大地限制了手術機器人的價值。

如今,國產品牌「內卷」差異化,促使手術機器人加速創新。其中,擴充產品適應症是手術機器人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目前,諸多企業在研發創新可用於多科室、多術式的手術機器人。例如,精鋒醫療的MP1000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於2022年12月獲批後,其繼續拓展MP1000在普通外科及胸外科中的應用,並已完成在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及胸外科的註冊臨床試驗入組。

術銳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則已可應用於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胸外科、心外科等多個臨床領域。據介紹,術銳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採用「對偶連續體機構」這一革新性設計,目前已完成全球首項單孔蛇形臂手術機器人泌尿外科隨機對照多中心註冊臨床試驗,並在婦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多個領域開展創新術式十餘項。

康基醫療戰略投資企業唯精醫療推出的首款腹腔鏡手術機器人覆蓋了泌尿外科領域的全部術式,包含前列腺癌根治術、腎切除術、腎部分切除術、腎上腺切除術、輸尿管整形術等高難度術式。

不僅是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也在加速創新,拓展適應症。如羅森博特研發的新一代智能化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具有骨折復位功能,填補了機器人輔助骨盆骨折閉合復位的空白,並實現了從骨折閉合復位到微創固定全手術流程的智能化手術操作。

歌銳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提出骨科脊柱內鏡微創全手術機器人概念,並首創了「牛頓」主從式骨科內鏡微創全手術機器人平台。據悉,該產品是骨科領域全球首個「力反饋主從控制式+高精度影像引導」骨科內鏡微創全手術機器人平台。2023年5月下旬,「牛頓」完成了全球首次5G遠程骨科內鏡手術機器人科研手術,突破了多種新術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手術「牛頓」在商用5G的條件下完成了影像採集處理、遠程手術規劃、遠程自動導引、遠程建立手術通道,以及遠程直接主從式操控機械臂、工作套管、內鏡、手術鉗、電凝等手術器械的複合多軸運動,完成了手術目標的全部核心手術步驟。

諾亦騰持續開拓HoloSight創傷骨科手術機器人的使用範圍,使其完成從骨盆骨折微創復位內固定術式、股骨各類微創復位內固定術式、脛骨各類微創復位內固定術式,到其他長骨微創復位內固定術式的拓展。

另外,元華智能推出了國內首台髖膝一體的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和華瑞博發布了髖膝一體、兼具股骨和脛骨截骨功能的和華關節手術機器人;佗道醫療打造出由其全自研的佗手骨科手術機器人與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組合的超融合脊柱手術整體解決方案……

多科室及多術式的拓展,將大幅提升手術機器人的可用性。以往,若開展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機器人手術,則需醫院分別引進對應適應症的手術機器人,不僅占地面積大,還有極高的採購成本。而多適應症的手術機器人,僅需一台,即可完成不同科室的多種術式。這不僅降低醫院的採購和運營成本,還增加了單台手術機器人的適用人群,有望提升機器人手術數量。

西門子退出,血管介入機器人該往哪走?

5月10日,西門子醫療宣布其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停止心臟病領域業務,未來將專注在神經介入手術。其表示:相信經此調整,西門子醫療將更加明確地將介入手術機器人未來發展推向一個正確的方向。

事實上,早在2017年,國內手術機器人企業萬思醫療就已前瞻性地布局神經介入手術。目前,其產品VAS HERO已於2023年3月獲批,成為國內首個獲NMPA批准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

據介紹,萬思醫療的創始團隊從最初就非常明確:先從神經介入手術切入。

首先,腦血管具有迂曲、脆弱等特點,手術難度大、風險高,迫切需要機器人的智能化、精準化操作來提升安全性和效果;

其次,腦血管介入手術時間更長、輻射傷害更大,一台神經介入手術的時間是冠脈介入手術的兩倍以上,醫生對機器人輔助手術的需求更加強烈;

最後,醫生培訓周期更長、職業壽命短,新醫生學習難度更大,而通過機器人模擬訓練艙,可以更快培養醫生。

基於上述考慮,萬思醫療認為神經介入手術具有更迫切、更亟待解決的臨床痛點,決定從神經介入入手,並在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為主的臨床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確定了血管介入手術的第一款機器人應該從造影術入手的研發方向。

萬思醫療表示:「血管介入手術,造影是基礎。以神經介入手術為例,在我國每年50萬例左右神經介入手術中,60%的病例需要先行腦血管造影術,再擇期完成置入性手術,而即使是明確的置入性手術中也有很大比例需要在造影之後開始耗材的置入治療。而這一類流程相近、病例較多的手術非常適合讓機器來替代人工輔助完成。」

並且,相比於只能推送支架的機器人,實施造影術的機器人涵蓋了導管、導絲的遞送、旋捻等血管介入手術中的全部基本操作,為治療機器人的拓展打下了基礎。

基於五年前的前瞻性判斷,萬思醫療成功獲批了可實施全流程、全腦動脈造影術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未來,萬思醫療計劃以神經介入為始,逐步搭建泛血管介入手術生態,並將集成5G、手術室多器械融合、圖像融合等創新手段,最終將血管介入領域的臨床需求轉化為機器人精準治療平台。

儘管西門子更早布局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但未能突破簡單主從裝置的局限,仍需要依賴術者的臨床經驗。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醫療機器人臨床應用變得更加普及,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賽道百花齊放,更多性能卓越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被持續研發推出。

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我國還有潤邁德醫療、愛博醫療機器人、奧朋醫療、唯邁醫療、梅奧心磁、睿心醫療、微亞醫療、匯禾醫療等企業布局。雖然西門子醫療將血管介入機器人的應用方向重點轉移至神經介入,但國內血管介入機器人企業卻仍然堅持自己的道路。

潤邁德醫療表示:「目前看來,我們依然會繼續泛血管方向。因為血管介入手術存在流程複雜、操作不標準、併發症多、耗時長、輻射高諸多問題。」血管介入手術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對醫生的經驗具有依賴性。血管介入手術需要醫生在術前明確介入血管的入路、完成相應血管造影,確認病變部位、性質以及病變程度,還需要醫生結合血管二維圖像以及自身解剖學知識,構築出血管的三維模型,才能最終依據手感和經驗進行手術操作。國內外創新企業在不斷發展技術,疊代產品,並根據臨床場景研發、優化產品。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顛覆性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終將出現。

潤邁德醫療基於臨床需求創新研發出的航母級平台產品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FlashBot 在實現傳統介入手術機器人PCI操作的同時,具備多種專業化診斷與治療能力。目前,FlashBot已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其數字功能學診斷模塊核心產品caFFR系統已在FFR賽道拔得頭籌;caIMR系統則作為全球首個非介入IMR測量產品於今年4月獲批並實現商業化落地。caFFR系統與caIMR系統的有機結合,能夠顯著提高心肌缺血的宏觀和微觀功能學診斷水平,提供精準的術前診斷。」

同時,FlashBot在提供術前精準診斷外,其術中標準化操作可以減少手術併發症,提高患者臨床獲益;FlashBot可滿足醫生開展遠程手術,降低交叉感染風險;FlashBot依託遠程操作+5G技術,可緩解目前我國醫療資源匱乏的問題;FlashBot還可以有效的減少操作者和患者的X射線暴露,減少身體損傷。

相比於海外產品,潤邁德醫療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FlashBot還關注到了占據整台介入手術時間70%-80%的血管造影和診斷這一環節,其FlashBot集成了介入多功能導管、手術導航、心電監護、造影注射系統和功能學診斷評估,能夠實現自動化造影、診斷、介入、評估全流程,並且能夠規範操控多種型號的導管、導絲,輔助開展PCI、神經介入、外周介入、主動脈介入等多種術式,更符合臨床需求。

除了心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泛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國內還有企業布局研發了用於其他術式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

例如,匯禾醫療布局的心臟介入手術機器人主要針對心臟瓣膜反流手術,尤其是三尖瓣和二尖瓣反流患者。該手術機器人可使用匯禾醫療研發的K-CLIP經導管三尖瓣環成型系統等創新器械完成手術。同時,該手術機器人通過智能化和自動化賦能術者,使遠程手術得以可能。

奧朋醫療則將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拓展應用於結構性心臟病。其推出的血管腔內介入手術機器人ALLVAS目前已成功開展全球首例機器人輔助的主動脈覆膜支架介入、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等手術。

目前,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大多還處於研發或臨床試驗階段,尚未大規模應用。哪種發展路徑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更受市場歡迎還有待驗證。唯一可以確認的是,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國內企業走在了全球前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