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小泉城—邢台臨城縣的24名泉

丹楓飛雲 發佈 2023-06-05T01:22:35.541553+00:00

邢台市有兩大泉域——百泉、石鼓泉,我們通常說的邢台百泉、環城皆泉、泉城邢台一般是指百泉域,以邢台市區為中心,範圍大約包括信都、襄都、沙河、內丘及任澤和南和的部分區域,而石鼓泉域則是邢台第二大泉域,位於百泉域北鄰,主要在邢台臨城縣境內,包括內丘分水嶺以北部分。

文: 丹楓飛雲

邢台市有兩大泉域——百泉、石鼓泉,我們通常說的邢台百泉、環城皆泉、泉城邢台一般是指百泉域,以邢台市區為中心,範圍大約包括信都、襄都、沙河、內丘及任澤和南和的部分區域,而石鼓泉域則是邢台第二大泉域,位於百泉域北鄰,主要在邢台臨城縣境內,包括內丘分水嶺以北部分。

臨城縣古八景中有兩景與泉有關:桃源聽泉、聖井清泉。

邢台石鼓泉群

石鼓泉泉域位於邢台市臨城縣和贊皇、內丘縣的部分地區,水系流域面積692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灰岩面積45.5平方公里。其南部邊界為內丘縣南賽鄉、五郭店一線的地表分水嶺;北界為贊皇縣馬村、千根一線的地表分水嶺;西界為贊皇縣行李嶺及我縣三峰山一線的地表分水嶺;東界是弧形大斷裂內的阻水邊界,大致位於臨城縣的支角——南盤石村一帶。水系湧水點位於水南寺村北泜河邊沿岸小崖下,出露標高為73.097米,自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已斷流,目前水位標高已降至51.7米。石鼓泉地下水系統天然狀態下補給區為裸露石灰岩補給區和泜河河床補給區。

石鼓泉水系是邢台臨城縣縣城及周邊十多萬人口的重要飲用水源,自上世紀80年代乾涸至今,開採已成為該泉的主要排出方式。多年平均資源量為0.10億立方米,泉域地下水現狀年(1993年)實際開採量0.16億立方米。

石鼓泉域內24名泉:

石鼓泉、舒姑泉、桃源洞泉、狗刨泉、馬王泉、青龍泉、老祖洞泉、牛屁股泉、南禪林寺泉、中禪林寺泉、仙人岩泉、羊泉、老泉、冷水泉、彭家泉、挾泉、聖井清泉、狐乳泉……

1、石鼓泉

石鼓泉,邢台名泉,位於臨城縣古釣盤山腳,出水點位於邢台臨城縣臨城鎮水南寺村東北的泜水河南岸。東距解村1000米,南距山下村1000米,西距水南寺500米,北距臨城縣城1000米。

釣盤山是邢台歷史名山,石鼓泉是邢台歷史名泉之一,該泉在28世紀80年代後乾涸,和達活泉百泉乾涸時間一致,據曾經見過的當地老人說,昔日有臉盆大的泉眼數個,泉面翻滾與煮沸的鐵鍋相似,出水量可與三寸水泵媲美,泉水自底部噴涌而出,以手觸泉,冰冷刺骨,掬入口中,甘爽清冽。

該泉冬暖夏涼,昔日泉水湧出量比較大,匯流成渠有四尺深。六十多年前釣盤山曾建揚水站(遺址猶存),引流泉水灌溉附近村莊萬畝農田。

根據史料記載,釣盤山距城東南五里許,峰巒疊翠,風景美麗。山頂有一橢圓形平台,形似石鼓,又如釣盤,山下有泉,應該就是石鼓泉,泉流不息,遊人咸垂釣於此。山石鐫釣盤山三字,相傳漢韓信追陳余於釣盤,即為此間。名山名泉名河名人,實乃名勝之地,可惜後人不知珍惜,摩崖石刻「釣盤山」三字也被後人鑿毀,甚為可惜。

《漢書·地理志》記載:「臨城縣治南五里有釣盤山,為韓信敗陳余處。」《明一統志》亦記載:「釣盤山,在臨城縣東南五里。相傳韓信敗陳余於此。余問其地,曰『釣盤山,余曰『魚入釣盤,吾其亡矣。』果遇害。」韓信的背水一戰即此,傳說釣盤山是個寶山,打開此寶山的鑰匙是葫蘆架上的葫蘆,葫蘆架在山南,遺址猶存。

萬曆版《臨城縣誌》主編喬壁星在選定此山為「臨城八景」之一後,特作絕句《釣盤山》曰:

暖風纖草滿盤山,

泜水東流至此回。

桃花半笑目春色,

愁聽啼鶯鬢髮斑。

清代臨城縣知縣楊寬的《臨城竹枝詞》:

真府臨城屬趙州,城西泜水向南流。

釣盤尚托興亡事,說與漁翁懶下鉤」,

2020年,省煤田地質局與臨城縣政府合作,申報實施了臨城縣「石鼓泉泉域生態修復水文地質調查項目」批覆立項。在石鼓泉泉域建設觀測井2眼,開展岩溶水動態觀測,科學制定保護和開發利用方案,逐步實現泉水復涌。

根據最近新聞報導說,邢台臨城石鼓泉已經復涌,實乃可喜可賀之事,千年名泉終於再現人間。


2、桃源洞泉——臨城八景之一

桃源洞泉,又名仙源泉,位於臨城九尖山桃源洞,桃源聽泉是臨城縣古八景之一。

桃源洞,又名桃花洞,在邢台臨城縣城西北二十里的九尖山下,具體位置是李家莊村後約高百米的小山腰處。該洞原為天然石灰岩溶洞,明代始經人工開鑿擴展。洞前原有玉皇樓,登樓後通過石階可進洞內(玉皇樓於1965年被拆毀),層巒疊翠,頗可游觀。

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四川巡撫喬壁星《桃源洞》詩,原題為《同壽官王崇禮西遊一律》,萬曆三十一年,由喬壁星手書並鐫刻於桃源洞附近,即今嶺西村東南約250米處一峭壁上:

抱病尋幽萬壑哀,

登高作賦亦奇哉。

飄飄落木隨風下,

滾滾靈泉涌地來

山嶽數峰侵碧漢,

閒雲幾片護層台。

何時跨鶴西歸去,

王母蟠桃醉酒杯。

清順治時,柏鄉貢生魏梅祥(魏裔介族叔),曾在此修煉,並開「混元一氣洞」、「雙珠洞」兩洞廳。洞下有泉,自石而出,勢急有聲,味甚甘冽,遇旱不竭。近山農民可取焉。

混元一氣洞即東洞,洞南有泉水自石罅中流出,勢急有聲,味甚甘洌,遇旱不竭。

西洞口上書「雙珠」二字,此洞分內、外二洞,外洞即烏頭宰相魏裔介青年時讀書處,洞深9米,寬3米,高2.5米,面積約27平方米,洞內西側有兩個半圓石拱對拼而成的圓窗採光。康熙十年,柏鄉籍魏裔介急流勇退,歸隱田林後,因懷念青少年時的讀書生活,曾不止一次到桃源洞訪古探幽,其曰「每靜坐岩岫中,觀心體澄然,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大有會悟」;並曾賦詩多首,《游桃源洞》直抒胸臆,賦出了自己對當年在桃源洞讀書生活的無限懷念:

何人移植武溪花,

石徑盤廻靜不嘩。

靈洞千年藏日月,

幽岩一曲抱煙霞。

因笯象子來猿窟,

貪訪雲根到鶴家。

回憶當年燈火處,

依稀篆草護籠紗。





臨城八景桃源聽泉壁畫





3、聖井清泉

聖井崗在邢台臨城老縣城城東二里,今萬福小區處,古代為由縣至鎮內車站必經之地。山崗環抱,古剎傾圮,雙碑中間,有泉如井,深不及丈,水永不竭,每遇歲旱,附近縱有乏水之患,而土人群取水於泉,用之不盡,傳為聖地,故周圍砌石以保障之,名曰聖井崗。編者由城回站,道經其間,下車趣觀,並飲勺許,果甘如蜜,方知聖井者,名不虛傳也。

今聖井清泉附近建有聖景公園,並將北邊一路命名為臨泉路,就是為了紀念聖井泉。當地還曾經出產過一種臨聖泉酒。



聖井清泉古詩:

4、狗跑泉

狗跑泉,原名狗刨泉,邢台古名泉,位於臨城縣北30里鴨鴿營鄉梁村村東,流入槐水河,相傳昔有醉人臥草中,野火將燃,狗刨地得泉,展水濕草,狗主人因此倖免,故此得名狗刨泉,後雅稱為狗跑泉。

此地有南北兩個矮崗,兩崗之間有一山樑。取名兩崗梁村,後改稱梁村。1958年分為北街、西街、南街。



古人曾留下狗跑泉詩歌:



5、青龍泉

青龍泉,邢台古泉名,位於邢台臨城縣趙家崇村西南一里,曾被用來澆地,現在建成礦泉水廠。

趙家崇村原名崇禮村,明代建村。後按姓氏分村,分別為陳家崇村、趙家崇村、賈家崇村、王家崇村。

趙家崇村青龍山有青龍泉,趙家崇村南部的王家崇村,有一青龍潭。青龍泉與青龍潭稱作「北泉南潭」。清代臨城訓導孫眉在《青龍潭》一詩中寫道:

見說青龍從此去,亂山留得一潭清。

雲濃如見飛騰勢,夜靜猶聞風雨聲。

吐納自能隨物理,寒無不慰民情。(缺一字)

好同知己攜樽酒,領略溪光到月明。


當地曾經開發青龍泉出產一種天然礦泉水。



6、珍珠泉

臨城珍珠泉有兩個,一個是位於邢台臨城縣東柏暢村南,常年不竭。一個是唯一臨城縣路家洞村北,水量充足,村委會立碑「清涼甘甜、益壽延年」。以前高邑、柏鄉縣常有人來此取水。

7、牛屁股泉

位於邢台市臨城縣城北13公里的竹壁村蛤蟆橋東北坡上,泉水常涌不竭,今不存。。

竹壁村位於臨城黑城鄉北部,紅旗大街東側,明代該村地勢低洼,長滿竹子似牆壁,故名。

蛤蟆橋,正名為雙濟橋、三叉紫金橋,位於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城西北14公里竹壁村東。因橋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得俗名。據舊志載,橋始建於明崇禎三年,完工於清康熙三十年,為竹壁村民陳志美、陳三光、陳文顯祖孫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橋青石築成,長108米,寬5米,高8米,三叉兩孔,呈人字形,故又名雙脊橋或者雙濟橋,古時為臨城縣南北交通要道,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北禪寺泉(老祖洞泉)

老祖洞泉,又名北禪寺泉、漕溪洞泉,位於邢台臨城縣西北天台山東的天眼山北禪寺內,北禪寺地勢寬廣,規模宏大,有碑刻多塊,詳細記載了歷代修建功德。

北禪寺有老祖洞,又名漕溪洞、北泉洞,向陽明爽可居,佛龕後有泉池,水自石中滲出,泉水甘美,取之不竭。

明代洪陽教創始人,曲周縣韓太湖在臨城縣漕溪洞靜修多年,淨心悟道,著有《名心經·救苦懺文》,在民間廣為流傳,後流傳於京城,萬曆皇帝親封「正德名醫真人」之稱。

順治年間(一說崇禎年間)順德府唐山縣張家莊人張著在此建臨懷樓,臨懷樓與漕溪洞相連,後來遭到匪寇焚毀其樓洞,天然和人工之美景毀於一旦,甚為可惜。

名泉名人:飄高老祖——韓太湖

韓太湖,名高招,又名春坡,道號弘陽子,祖籍廣平府曲周縣第二疃村。生於明朝隆慶四年(1570)年,十六歲時,出家雲遊,十九歲時(1589)出家修道,在今邢台市臨城縣太虎山漕溪洞苦功潛修三年,萬曆二十二年(1594),韓太湖創立了弘陽教,得道號弘陽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北上北京,布道傳徒,深受宮延太監、王公貴族的信懶和支持,萬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六日,韓太湖返西還原,終年29九歲。

韓太湖撰寫了「弘陽教五部經」,即《混元弘陽飄高臨凡經》《弘陽苦功悟道經》《弘陽悟道明心經》《弘陽嘆世經》《弘陽秘妙顯性結果經》。弘陽教的道教色彩更濃,尤重藥王信仰中藥、針灸。後世老百姓將他奉為藥王,多處建廟塑像,香火不斷今。定州北齊村建有韓祖宮,內中供有一丈六尺高的韓太湖座像,牆上繪有韓太湖苦功悟道一百零八功畫像。

9、中禪寺泉

位於邢台臨城縣天台山東側,南禪寺南側,就有泉,今已枯竭。

在南泉寺與北禪寺中間,有一小溪繞禪院流過,溪南岸有一平台地,台地為中禪院舊址,舊址房基石料被生產隊拆毀,現有北大殿和兩廡山門遺址。還有石碑座,碑刻不知去向。

10、南禪寺泉

臨城北禪寺南有南禪寺,舊有泉,泉水從石中流出,名南泉洞,又名南禪寺泉,今不存。

舊志記載:朝陰洞前一山,有一岩泉脈甚旺,北流汩汩有聲,曰南泉洞,俗呼為南禪者。

南禪寺,即南泉觀音寺,自桃源洞向北翻山越嶺到南泉觀音寺,南泉寺明代景德年間重建。廣拓故基,首建僧房,次建庫堂。建佛殿三間,高二尋一尺,其深三尋,廣如其深。南泉寺佛殿、僧房、廚房、浴室俱全。重建於明天順五年,落成於成化十七年,臨城縣知縣章枕書寫碑文,彰其功德。寺左有清泉自山中流出,冬夏不竭,今不存。

11、仙人泉

在邢台臨城縣城西北35里,有仙人岩,孤懸壁立,下臨絕澗,有泉自岩孔中流出,四時不竭,名仙人泉。

12、挾泉

挾泉,邢台古泉名,位於邢台市臨城縣崗西村西南2.1公里的挾泉村南,有一泉水挾流,故名挾泉,明代建村時,村以泉名,今泉已不存。

挾泉村歷史悠久,人民依挾水而居。歷史可追溯至明代,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13、羊泉

羊泉,邢台古泉名,位於邢台臨城縣東鎮鎮羊泉村,相傳王朗趕劉秀時,劉秀跑到此地,口渴難耐,恰好遇到一隻羊,羊刨地得泉,劉秀得救,於是得村名羊泉,此泉也名羊泉。

東漢時期建村,名為羊泉口,清代分為三村:東羊泉、中羊泉、西羊泉。今分為四村:東羊泉、中羊泉東村、中羊泉西村、西羊泉四個村,處於平原區,地勢平坦。

14、老泉

邢台古泉名,位於邢台臨城縣崗西南三公里處的老泉溝村西,舊有一老眼泉,俗名老泉,今不存。老泉溝村以此得名。

15、冷水泉

邢台古泉名。位於邢台臨城縣石城鄉駐地東南偏北6公里的西冷水村,此處原有一溫泉,得村名溫泉店,相傳明嘉靖十四年,皇帝到此游幸,將手伸向泉水,說,「不是溫泉,是冷水|」。自此後改名冷水泉,村也名冷水村。後分為東、西冷水。

邢台市大名鼎鼎的冷水川,便是以冷水為名。

冷水川由內丘柳林溝流經臨城縣耿家莊、西冷水、東代社、內丘詣仁,進入李陽河水系北嶺水庫,沿途接納了演武川。從源頭到北嶺水庫,長度大約10多公里。冷水川以流經臨城縣的冷水村而得名,人民在此川壘砌堤壩建水庫,名冷水湖,新修的邢石大道從此穿過。

16、彭家泉

彭家泉,邢台古泉名,位於臨城縣西豎鎮彭家泉村北,即今臨城水庫大壩處,今已經無遺址。

清雍正年間,此地有一清泉,彭姓人家在此居住建村,故名彭家泉村。

17、馬王泉

根據《邢台歷史文化詞典》記載,馬王泉位於今臨城縣地震台前馬王廟遺址,至今泉水不竭。

然遍查臨城縣地圖,地震台和馬王廟地名不可得,不知雲在何處。

18、舒姑泉

邢台古泉名。據記載,位於臨城縣城南蓋山,今山下村一帶。或曰舒姑泉即石鼓泉,諧音同。

清《畿輔通志》記載:「舒姑泉,在縣南蓋山上。昔舒氏女與其父斫薪,於其處坐,忽牽挽不動,父歸告家人。妣再來,女坐處惟見清泉。女母曰:吾女本好音樂。乃弦歌,泉涌汩流,見朱鯉一雙。今作樂嬉戲,則湧出。後人因建龍王廟於其上。今泉涸,廟亦漸圮。」

典出《述異記》,曰:臨城縣南四十里有蓋山,登百許步,有舒姑泉。昔有舒氏女與其父斫薪,於泉處坐,牽挽不動,父還告家,比還,惟見清泉,女母曰:「吾女本好音樂。」及弦歌,泉涌回流,見朱鯉一雙。今作樂嬉戲,泉故湧出。

臨城縣舒姑泉因為歷史久遠不可考證,是否《述異記》中所記舒姑泉,尚有爭議,部分人士認為舒姑泉是在今安徽宣城之地,此處留考備查。

19、狐乳泉

狐乳泉,又名飯井泉,邢台古泉名。

根據康熙年間喬已百《天台諸山正名》記載,臨城縣天柱峰而下有獅子坪和彌陀庵,喬已百登高望之,覺得山坪非獅子形狀,而是狐狸形狀,尾南首北,生氣甚旺,而且是雌狐狸,其左之山是雄狐狸,雌雄交媾其尾相連,雄為外護,雌為正穴,穴在狐狸腰,其腹有泉,白如漿,名曰飯井,如飯之湯也,此名為狐乳泉。

20、白鴿井

位於臨城縣黑城鄉,水源較差,十年九旱之地,村南有白鴿井,卻四時不竭,相傳楚漢爭霸時,西楚霸王項羽帶兵追殺漢高祖劉邦,劉邦無處藏身,就躲在這個井中避難。井台上有一對鴿子立著,項羽心想,井台上還有鴿子,井內應該不會藏人,因此就略過沒有搜查,劉邦因此躲過一劫,劉邦開國後,村中在井旁建立高祖廟,井因此得名白鴿井,村以井名,也改為白鴿井村。後分為南、北白鴿井。

21、柳泉

位於邢台臨城縣小天池風景區。

小天池為天然水池,有長約60米,寬約26米,面積約1600平方米合2.4畝。因古時候長有蓮花,又稱蓮花池。小天池北約500米的地方,還有一個小池,當地村民稱為北池,所在的山峰叫做北池山,又名北峙山,最高峰為風摩埡,海拔1354米。

小天池西北約1000米處,有一泉眼,泉眼四周生長有幾十棵柳樹,因此取名「柳泉」,為小天池的水源。

公元1103年,宋徽宗西去山西晉陽途中,曾慕名到此賞蓮。關於徽宗賞蓮,駕游村口曾有一塊大石碑做了詳細記載,文革中被毀。

22、南水泉

臨城縣趙莊鄉,古時此地有一處泉眼常年不斷水,且水甘甜,因在山的臨城三峰山南邊,故得名南水泉。該村建村後,取名南水泉,沿用至今,1996年合併至趙莊鄉寺台村。

23、西水泉

臨城縣趙莊鄉,古時此地有一處泉眼常年不斷水,且水甘甜,因在山的臨城三峰山西邊,故得名西水泉。該村建村後,取名西水泉,沿用至今,1996年合併至趙莊鄉寺台村。

西水泉西有西水泉掌,海拔1461米。

24、雙井

位於臨城縣黑城鎮雙井村,元末明初建村,古時村中有一口井,井水被一石頭分開,一邊是甜水,一邊是苦水,故取名雙井村,1927年因交糧鬧糾紛,分成東雙井和西雙井兩個村,

太行小泉城—邢台臨城的24名泉

1、石鼓泉 2、桃源洞泉 3、聖井清泉 4、 狗跑泉

5、青龍泉 6、珍珠泉 7、牛屁股泉 8、北禪寺泉

9、中禪寺泉 10、南禪寺泉 11、仙人泉 12、挾泉

13、羊泉 14、老泉 15、冷水泉 16、彭家泉

17、馬王泉 18、舒姑泉 19、狐乳泉 20、白鴿井

21、柳泉 22、南水泉 23、西水泉 24、雙井


關鍵字: